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黎 《四川教育》2012,(7):80-80
诗歌的语言、艺术手法、艺术形象、思想内容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四个重要板块。其中,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在基本把握思想内容之后对诗歌的精妙之处所作的进一步品味和感悟。“虚实”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予以重视。下面笔者针对这一艺术手法的教学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相似文献   

3.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相似文献   

4.
诗歌鉴赏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每年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道题。诗歌鉴赏的根本点是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准确解读,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诗人表达这种思想的艺术手法。要准确解读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读懂诗句,对诗歌语言文字有大致的理解。古代诗歌是用文言形式、简练的词句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疏通诗歌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文言的知识来应对。  相似文献   

5.
说“绝杀”     
赵立伟 《现代语文》2010,(4):139-140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6.
何谓"虚实"?古人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诗歌多为抒情表意,多有令人想象的空间。虚实手法乃诗歌常用之法,领会把握虚实手法,就能领悟诗中情感、意蕴与表达艺术。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31):2-3
<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的使用,属于《考试大纲》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属于D级。考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艺术技巧"。很多同学在表达技巧鉴赏类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中,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诗歌的意思是读明白了,但  相似文献   

8.
<正>虚实相生,本是绘画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除了绘画之外,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呢?大体有以下几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回忆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描写为实,侧面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鉴赏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重要途径,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对于这些,老师首先应明确.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命题形式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等综合设题。  相似文献   

11.
<正>诗歌作为审美的结晶,具有启迪人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生活品位的作用。高中古诗鉴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歌的情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及深奥的哲理,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鉴赏诗歌需要有诗一样润湿的心田,诗一样艺术的语言。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往往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对于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仅靠传统教学中的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感悟,诗  相似文献   

12.
杜荣 《现代语文》2014,(12):157-158
在近几年语文高考古诗文的鉴赏题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多次作为主要内容而受命题者的青睐,因而,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是高考语文教学中诗歌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柳永在《雨霖铃》中的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实至今天,送别诗仍是高中常考常新的诗歌鉴赏题材。下面主要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做探究,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着力于阐述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入格、准备,以廓清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认识上的模糊性和不切实际。诗的特殊功能就在以部分暗示全体,以片段情境唤起整个情境的意象和情趣,同时凡语言都必伴有情感或思想,所以从语言入手,重视训诂,才能进入艺术天地。要使所赏析的思想内容和所欣赏的艺术手法具有说服力,做到有的放矢,就需要以揆情度理的原则来衡量,而慢节奏地咀嚼涵泳是鉴赏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熔事”与叙事:论绝句艺术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诗歌鉴赏,习惯于从"情景"概念出发,但这一概念只是一味地强调情景之间的"交融",从而或多或少在无形中遮蔽了诗歌中"叙事"艺术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诗歌中的"事",对于"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把"熔事"艺术作为一种鉴赏角度来关照唐人绝句,将产生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发现.所谓"绝句熔事"之论,则是意在通过"绝句"之体,来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在叙事方面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方式和不容忽视的艺术成就,这也为绝句的艺术鉴赏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许多教师教学古诗词无美感可言,从而使我们的古诗词鉴赏教学长期处在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中.本文对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许多辉煌篇章,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学会古诗词鉴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本文总结了六种鉴赏方法,旨在帮助读者读懂诗歌,提高诗词鉴赏水平。鉴赏诗歌主要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指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怎么写"是指诗歌用了怎样的技巧来写。  相似文献   

18.
<正>《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一直被中学语文课本选用。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特别是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虚处实写,实处虚写,无论是词句、结构,还是内容思想,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每一次教学此文都被文章中所蕴含的美所打动,为文章安排的独具匠心所折服。因而在教学中,我常常抓住一个"美"字,让学生理解词句,掌握内容,分析结构,把握人物,总结主题,指导背诵,往往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在古诗鉴赏题中,又经常会考到有关诗歌艺术手法方面的内容,这类题型常常使那些对诗歌艺术手法概念比较模糊的同学无从下手。所以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了解常用的一些艺术手法,在此基础上熟知该类题型的提问模式,并掌握基本答题步骤,这样答题时才能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在古诗鉴赏题中,又经常会考到有关诗歌艺术手法方面的内容,这类题型常常使那些对诗歌艺术手法概念比较模糊的同学无从下手。所以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了解常用的一些艺术手法,在此基础上熟知该类题型的提问模式,并掌握基本答题步骤,这样答题时才能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