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雅斯贝尔斯交往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雅斯贝尔斯认为,作为人类存在基本方式的交往主要是一种“生存交往”,其最终目的是走向人类的大同之路。基于对交往的这种认识,雅斯贝尔斯提出,本真的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就是主体间灵与肉的交流活动,其目的在于人精神世界的充盈和富足。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这种阐释对现实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类正处在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双重危机下。由于当今人类已经迷失在高科技的电子使用中,所以人类已慢慢转变为沉溺在高科技电子中的“电子人”。文章试图分析在当前的双重危机下,“电子人”短期内对这双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的表现,展望了将来“电子人”会渐渐消除双重危机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和时代主题.现代性以来的发展道路,其所倡导的发展模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从工业文明兴起,特别是当代社会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已使人类陷入了深刻的生存危机.反思工业文明的发展观,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价值观的危机.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人类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世界工业化过程中从所付出的巨大物质和精神代价中总结出来的社会发展理论,从根本上说实现了一场哥白尼式的价值观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中物质文明的异化和物化导致人类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小说<马语者>不但描写"朝圣者"康复的过程,也刻画出了安妮母女精神的回归及其回归的原因.整部小说充满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都市人群精神的思考,蕴含着强烈的生态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发展在带来物质财富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的危害和人类理性精神的危机,严重影响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虽然西方许多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必须探索科技和理性发展的新途径,加速现代社会理性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其著作《大学之理念》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见解的集中体现,文章从科学的重要作用,大学任务、大学制度、影响大学存在的条件四个方面对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进行了相关阐释并提出对现今大学建设的启示。分析当今形势下运用其大学理念的适应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学批评是将以地球及其生态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在这种思想体系下探讨文学与环境的关系. 福克纳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践踏了环境,打破了二者之间的平衡,不仅破坏了美国南方的农业文明,更使人类社会陷入生态和精神的双重危机中.  相似文献   

8.
《天边外》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力作。本文运用精神生态理论,从剧中人物的精神危机,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和存在的疏离化四个方面来分析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发生冲突,并最终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而表达了对现代人的警示作用。凸显了剧作家对人类精神生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西美尔认为货币由手段上升到目的,导致人类文化终极追求和意义的失落,引起了人们生命感觉的萎缩及精神的缺失。西美尔描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危机,他提出的“距离”的救赎方式对当下生存有着审美的超越意义,结合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的设想,这种乌托邦精神的审美尝试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0.
重新审视教育——《什么是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中,教育逐渐丧失了它本真的意蕴.如何使被功利所困的"失真"教育回归到"本真"的教育中,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带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对“什么是教育”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形成了由灵魂教育、交往教育、生命教育、生成教育、自我教育、爱的教育构成的独特的教育观.研究他的教育观,对于反思现行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管理作为人类的重要活动之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危机管理是应对危机状态时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伴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各种危机也在此起彼伏,这里试通过对危机管理和一般管理的时空二维度比较分析,揭示危机管理内在的本质,并对危机管理的常态化发展、实施有效地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置换等作以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安妮·宝贝长篇小说《春宴》堪称其转折性的作品。透过作者感性的文字叙述,对《春宴》中涉及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进行反思与研究;对人类“精神生态”的拯救及重建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现代人关于精神家园的回归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自由教育思想是与他的自由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他认为大学是自由教育哲学的实践场地,大学自由的丧失是大学衰退的信号,人自由的生成与回归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大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大学应拥有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精神交往是实践大学自由教育的纽带。  相似文献   

15.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生命后期的精神危机和思想激变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儒道墨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与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融合在一起.在思想激变的时期,儒道墨学说成为其终极精神追求的"活命之水".  相似文献   

16.
自《哈姆雷特》问世以来,对于它的评论百花齐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种评论都是对于哈姆雷特复仇的延伸与解释。走进原文,我们会看到,事实上哈姆雷特的延宕同那些思维、理智以及激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它的延宕是对于我们人类所遇见的精神危机以及哈姆雷特在此种危机下想突出重围却又被困扰着的悲剧体现,哈姆雷特的精神突围不论是现在还是今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来临意味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摆脱了来自原始自然、宗教神权和封建政权的束缚。然而,世界祛魅、世俗社会崛起的同时也孕育了人类的现代性精神危机。对于时代气息有着敏感嗅觉的"文艺青年",他们不甘于自己的主体精神被客观事物所湮没。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借助"文艺"这个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寻求诗意栖居的可能。本文拟运用现代性理论,将"文艺青年"这个群体置于更为宽广的现代社会背景之中进行考察,分析其现代生活中的生存困境及心灵治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T.S.艾略特是20世纪著名的诗人兼文学理论批评家。长诗《荒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是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诗人以"荒原"的意象象征衰败堕落的现代西方社会,以贯穿全诗的再生意象揭示《荒原》的救赎主题及其宗教思想,暗示了现代世界的精神危机,现代人类精神文化的死亡及拯救。通过解析艾略特长诗《荒原》中蕴含的救赎思想,挖掘其诗学思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敬畏感是人类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情感,它是在对人类自身在茫茫宇宙之中力量有限性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自农耕文明之后,伴随着人类在思想观念上完成"脱巫",生态恶化就逐渐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在不断加剧,人与自然的那份原有的和谐关系也逐渐被打破.如今,当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关系,重建二者的和谐时,也应该给寄存于人类精神本质当中的那份原有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现今的文明社会当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归宿.  相似文献   

20.
人们面对危机时常用不同的反应来应对处理,控制和缓解危机带来的危险成为人类和社会的一大课题。危机干预的技术、方法和模式为人类处理危机、给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