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最近,笔者有机会观摩了众多教师的课,发现有些教师都在接连不断地犯同一个错误:教学新课时,不论学生懂没懂,教师总是统一讲解,并要求学生统一听,懂了的学生就只好乖乖地坐在教室里,装模作样地听。少数学生装不了,便偷偷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画画、做作业等,待老师提问时,便出现摸不着头脑的现象。教师这样占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无疑是在迫害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不浪费学生时间而进行有效教学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例题时,学生听“懂”了,但在课后学生解答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教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采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下面以一节习题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根除学生“假懂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例题时,学生听"懂"了,但在课后学生解答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教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采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下面以一节习题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根除学生"假懂现象"。一、让学生自主解答一道典型试题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讲完某一问题后,问学生:“懂了没有?”教室里或无人应答,或齐声回答“懂”,于是,教师便以为大家都懂了。可一经检测,发现学生却往往错误百出。诚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其关键还是教者忽视了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致使一些学生听课浮于表面,不能做到耳、眼、手、脑并用,听、看、记、思并举,对老师所讲问题处于似懂非懂的麻木状态,甚至还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鉴于以上情况,笔者想就几种主要的学生课堂行为的作用与培育  相似文献   

5.
听写是广大英语教师用来进行英语知识点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听写技能的综合性训练,是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拼写、句法、听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性测试,是提高学生单词拼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解题正确率的有效途径。笔者经过几十年的日常教学实践活动,对传统的英语听写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剖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在教学中力求体现"创新"二字,教师要掌握听写的科学性和技巧性和初中英语听、写教学的有效策略。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几种听写教学手段,使听写教学更好地为初中英语的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有效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中职擎校教育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摇篮,运用有效教学的理论开展语文有效教学改革要做到改教材、改教法、改评价.笔者认为教材必须打破统一编制,要切合实际,适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开放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评价可以从语文基本能力考核和语文综合能力测评两方便进行.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本文阐述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本质,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听"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听"音乐的欲望,教会学生有效地欣赏,在欣赏中"听"懂音乐。经过每一节课锲而不舍地坚持,学生"听"音乐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与学生双重价值的体现.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有效体现在教师能激发全体学生投入学习,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模仿教师提出的虚拟任务到实际解决具体任务,最终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从而能够达到开发网站的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听力教学比较单一,它是一种使学生“为听而听”的定势,这样做,收效甚微,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他们觉得英语听力课枯燥乏味,产生受挫感,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本文讨论了教师在传统听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探讨了怎样在英语听力课堂上把“听的准备”,“听的过程”和“听之后”这三个步骤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教师的教学语言至关重要。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信息传递、思想和情感沟通的一种学习对话。单就教师的语言来说,教师的语言是讲给学生听的,讲的原因是因为学生不懂,讲的目的是让学生听懂。所以,教师对自己所讲的每一句话都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关注的是教师的有效教法,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忽视学生有效学法的生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在关注教师的有效教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有效学法。一、教师有效教法与学生有效学法的关系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有效教法和学生的有效学法必须相互适应,使教学成为一种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2.
如何教学文言文,这是摆在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面前的难题。怕学生听不明白,于是老师一字一句地讲,一句一句地翻译,面面俱到。学生怕听不懂,于是一字一词跟着老师的讲解抄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辛苦乏味,得不偿失。在“言意统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文言文教学的探索,很有收获。  相似文献   

13.
徐晓玲 《广西教育》2013,(41):33-33
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基本能力,而“写”这一基本能力则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而言,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可以依靠文本的资源进行有效地“练笔”。  相似文献   

14.
尹丽文 《学周刊C版》2013,(11):113-116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不同的主体。传统教学过多地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师道尊严之思想严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要进行新的变革,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要给学生大胆发言的机会,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为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写(学生不用写、教师不停写)一效(提问的效度)一低(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实际问题,我们开展了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紧扣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和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提到文言文,不仅是学生,很多老师也为之头疼。学生不知如何读懂,老师不知如何让学生听懂。这种两难的矛盾到底该如何解决,成了众多师生的疑问。笔者就中学文言文教学谈几点看法。一、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教师自觉不自觉的都存在着这么两大误区:首先,一味地强调词语教学。重点讲述词语的意义、句法特点,且花费大量时间去翻译句子。如此教学,就像一架切割机把一篇优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味道。学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86):90-9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的的教学过程,在现在的教学要求下,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不再是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只有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提问的方式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方式,好的提问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但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方式和提问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有些新教师,业务水平并不差,备课很努力,上课也很认真,但学生却不愿意听,或者听不太懂。这是因为有些知识学生已经懂了并不需要多讲,教师却去追求细、深、透、雅,讲个没完,让学生腻烦;而学生在学习上卡壳的地方,教师却自认为简单,讲得过少过粗,学生没有理解。这种现象是缺乏组织教材能力的表现,是新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组织教材的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是指教师的这样一种能力,既能从教材中区分出本质的和最主要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加工改组和恰当地系统…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是教学课堂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很好地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就要认真了解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特点,以此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中,教师往往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进行教学,不懂的学生得听,懂的学生也得听,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仅未能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帮助,更阻碍了优秀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目标,我们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的着力点在培养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而没有关注学生听懂问题能力的培养。听懂问题其实包含了“听”和“懂”两个层面,要想达到这两个层面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形成有效联动,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又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