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老师.您怎么不太叫您班学生的大名啊?”小李老师问。“就是啊,听您班学生说,平时您不是叫他们‘毛毛’.就是叫‘豆豆’。甚至还有叫‘乖乖’和‘宝贝蛋’的。”小张接着说,“上次在您班上完《幸福在哪里》一课后.问学生最幸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时。竟然有很多人说是在你叫他们‘乖乖’的时候!”“一说起称呼.您班学生兴奋得两眼噌噌地朝外直冒光!”小李玩笑似地接过了话茬。“哈哈哈……”办公室的其他人被两位活泼的年轻人的一唱一和引得笑语不断。  相似文献   

2.
曾学红 《四川教育》2006,(10):29-29
[案例] 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在就课题质疑时.大多数学生都围绕“是谁借,怎样借.借到没有”等提出问题.唯独一个学生提出:“《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不准确,因为‘借’是要经人同意的.而这个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我认为题目应该是‘草船诈箭’或‘草船骗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搞闹起来。  相似文献   

3.
又接任了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刚交接班时.原班主任李老师对我说:“这个班里有两个学生号称‘二王’.全班乃至全校的学生都不敢惹。你只要想办法能征服‘二王’.这个班就好管理了。”闻听此言.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仿佛自己就要遭遇到“黑社会”。  相似文献   

4.
教学个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在课前备课时.我觉得这句话如果让学生单从表面理解.一定会“离题万里”.故在教案设计时特别作个批注。果不其然.当学生读到“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时.有个学生举手问:“老师,‘碰壁’是什么意思?”我没急着回答,而是笑着对大家说:“问得好.‘碰壁’是什么意思呢?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掀起了议论热潮:  相似文献   

5.
在拼音教学中,教学生区分b、d、p、q、z、c、s时,笔者创编了一套口诀让他们吟诵:“正6‘b’,反6‘d’;正9‘q’,反9‘p’;扁2‘z’,月牙‘c’,弯弯曲曲就念‘s’。”原以为这样一来.学生肯定能将这七个字母区分得清清楚楚。可结果事与愿违,学生连左右都分不清,更何况什么正反了,读写起来当然时常出错。笔者又设计了一个既形象又直接的记忆方法:让学生一人做一个半圆和一根长竖,自己试着摆摆b、d、p、q,结果错误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小木船》这篇课文时,我布置学生自己预习,然后让学生们质疑。预习后,一个学生举手发问:“课文中‘小木船在地上,摔坏掉了’的‘摔’字和我在画书上看到的‘甩手榴弹的‘甩’字不同,是不是书上用错了?”另外一个学生说:“不是用错了,我看‘摔坏’的‘摔’与‘甩手  相似文献   

7.
佐藤正夫说:“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的过程.但是,这不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奉送’给学生,学生予以‘接受’的关系.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学习.唯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展开活动,积极地钻研教材内容时,即唯有当学生成为自我活动的主体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从而学生才能掌握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案例:初三政治教师蔡老师,准备在时政课上作《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的讲座。当他说到“‘WTO’是何意?”时,下面一男生插嘴道:“就是‘打屁股’呗。”引起同学们一阵哄笑。蔡老师没有责怪这位学生,示意他说说为什么要叫“打屁股”,这位学生说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到2001年才终于加入WTO,这无形中不是被‘打屁股’了吗?蔡老师笑着点点头,告诉学生“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然后要求学生就“WTO”这一缩写随便插嘴,发表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有的说:“‘W’代表‘我们’,‘T’代表‘T型舞台’,‘O’代表…  相似文献   

9.
一、在新课的导入中激趣 1.故事激趣。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在引入新课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末尾有零的有余数除法”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学生们一听要讲故事.个个兴趣盎然.全神贯注。“一天.八戒带着20个小猴子到花果山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说‘90个桃子.20个人来分.每‘人分4个,剩余的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不相信,就列出了一道算式:90+20=9+2=4……1,  相似文献   

10.
“赵老师,您怎么从来不叫你班学生的大名啊?”小李老师问。“就是啊,听您班学生说,平时您不是叫他们‘毛毛’,就是叫‘豆豆’,甚至还有叫‘乖乖’和‘宝贝蛋的’?”小张接着说,“上次在您班上完《幸福在哪里》一课后,问学生最幸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时,竟然有很多学生说是你叫他们‘乖乖’的时候!”“一说起称呼您班学生兴奋得两眼噌噌朝外直冒光!”  相似文献   

11.
冯萍 《教育文汇》2004,(11):37-37
“从来没有想到当了10多年学生的我,竟然也当起了‘老师’。在‘学生’(同学)的作文本上‘朱批’起来,太有意思了,这一年,我不仅批阅了十几篇作文,更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地‘精读’了十几篇文章.学到了十几位学生作文的长处……”这是一位学生以“互批”“互评”作文为话题写的作文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2.
谢艺明 《师道》2013,(12):21-23
教师上课为什么越来越没有了激情?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听课了?师生关系为何日趋紧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讲台上的‘独语者’.课堂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学生只有‘听话’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周少兵 《阅读与鉴赏》2007,(12):78-78,79
笔者在组织学生讨论《金黄的大斗笠》一文时,突然有学生问到:“老师,文章第十一段中为什么说‘姐姐带着斗笠来啦’,而不说‘姐姐戴着斗笠来啦’?因为我们在说斗笠时经常用‘戴’而不是‘带’啊。”学生虽然没有说出“带”与“戴”两字的区别。但他已经感觉到两字在此处所传递出来的意味是不一样的,学生思考之仔细让人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山东教育》2010,(11):62-62
“‘占坑班’是种萝卜,重点学校是拔萝卜。学校想要‘拔’,而家长学生希望‘被拔’。” ——近年来.一些公立学校培训机构办的“占坑班”十分流行。进了这种班.就相当于向重点学校预约了一个位置。“占坑班”本质上就是一种择校。其源于优质教育资源稀少的现状以及重点学校和家长学生双方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班级“评优”重在评落实选芜湖市职教中心朱萌晃以往我们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各单项标兵.都是学生提名,投票决定。如此‘选优’,看起来公正,做起来省事.事实却并非公正,也往往是一阵风,对学生教育力度不够。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简...  相似文献   

16.
学生爱“挑刺”,因着他们的灵光闪现,我也乐在其中。学习巴金的《繁星》(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有学生质疑文章第一节第二句好像是病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密密麻麻”与“繁”应该属用词重复。是否可以改为“……我最爱看天上闪烁的繁星”?我赞叹并鼓励。学习鲁迅的名篇《社戏》时,不少学生问:“‘……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一句中的‘或者’‘也许’是否也是用词重复?”我微笑着说:“有理由吗?”孩子们来劲了:“《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或者’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或许’,而‘或许’就是‘也…  相似文献   

17.
开心乐园     
问 路一对父女在大街上散步,一位乘车的先生从此路过,向那对父女问道:“请告诉我,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女儿忙说:“多奇怪,您不是正在自己的车里吗?”◎供稿/苏婉蓉广西百色市福利院居民楼二楼左(533000)高兴的虚字眼一位先生给学生讲《论语》,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时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说’,高兴;‘乎’,虚字眼。”讲完先生问道:“你们听懂了吗?”“懂了!”学生回答。先生指着一位学生说:“那你连起…  相似文献   

18.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教学写“决定”类公文时,运用了…出示病例找出错处’——‘剖析纰漏修改病例’——‘出示范例.发现特色’——‘简析例文.点评特色’——‘对照范例.练习提高”的应用文写作法.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20.
张东升 《考试周刊》2010,(43):73-74
对于时事评论,新华社总编辑何平说:“顾名思义定位在‘时’上。‘时’就是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时评就是围绕‘时’字作文章。”时事评论具有“鲜”“活”“实”等特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非常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要求,也能够成为高中语文文本教学的有益补充.以及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