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概说 70年代初,伴随着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台湾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杂志出版业也未能幸免。1971年台湾有杂志社1534家,到1975年则减少到1316家,为70年代的最低点。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台湾经济的回升,政治环境的松弛,杂志出版才走向好转。1981年台湾的杂志社达到2244家,解严前则已超过3000家。80年初期,台湾已是平均每七千人左右就拥有一种杂志。 60年代末期,《综合月刊》与《妇女杂志》的创办人张任飞在其主持的杂志社最先设立专职记者(包括摄影记者),开始了台湾杂志出版专业化的步伐。进入80年代中期,台湾杂志出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的出版业才开始面向外部世界。1986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这为出版业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1992年,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正式步入世界出版业这个大家庭之中;如今,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列2009年度的法兰克福书展,具体实施出版业“走出去”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第十届世界华文书展于5月26日至6月4日在新加坡世界贸易中心举行。这项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主办的常年活动,自1986年以来就备受瞩目。今年参展的当地公司有200家,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书商及出版单位共有150家,展出的华文书籍共6万多种。今年书展场地达14000平方米,共吸引542000人次到书展参观,是历届世界华文书展参观人次最多的一届。总营业额预计达560万新元。 中国出版贸易代表团在该届书展上共展览了3000余种约2万册的最新版图书,并举办“国际版权贸易洽谈会”,以促进参展商的联系与交流。台湾参展的出版业者共计有211家,参展图书9952种  相似文献   

4.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湾于去年12月15日至21日举办了“台北第一届国际书展”。据称,参加这一书展的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67家机构.参展图书6000多种,10000余册,代表48位。代表中只有部分是出版商。因此,台湾出版商不无感慨地说:“国外出版商参与的人数若能再增加,将更有利于座谈与洽商问题。”台湾举办这次书展,“诚心希望藉着此次机会,与国外书商取得互  相似文献   

5.
曹巍 《现代出版》2003,(4):20-22
被称为全球书业盛会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自1949年开始,至2002年已经举办了54届,它每年都吸引了大批世界上知名的图书出版商和发行商。法兰克福书展的主要功能在版权贸易。它是全世界所有书展中名气最大、参展人数最多的书业盛会,也是对全球出版业发展成果的大检阅。  相似文献   

6.
刘宏 《出版广角》2013,(7):38-40
不论什么类型的书展,"展"并不是目的,要让书展能够创造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时代的发展,借鉴国内外书展成功举办的经验,从而推动书展成功转型。从每年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到开学季各地举办的馆藏图书订货会,再到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海书展、南国书香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等,我国出版业每年都要举办大大小小的书展好几十个。在这些书展上,除了新书首发、图书销售、版权贸易,还有各种颁奖、行  相似文献   

7.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BIBF)至今已经举行八届,抚今追昔,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国出版业成长的历程,以及中外出版商交流合作的加深。 BIBF的历史背景 十年“文革”后,中国科技领域的文献资料严重缺乏,为尽快了解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当时比较可行的渠道是举办图书展览会。中图公司于1978年首次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外国科技图书展览”,英、美、法、加拿大、澳大利亚、联邦德国等国的出版公司和驻华使节前来参观展览。此后,许多国家的出版社提出到中国举办书展,加强与中国的图书贸易。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全国书市为代表的各种类型书展得以在神州大地萌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各地的书展如雨后春笋般成长,除全国书市(全国图书博览会前身)、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北京图书订货会三大行业盛会,还有像大学出版社订货会、少年图书订货会、羊城书市等类型不同的书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出版业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异军突起,全  相似文献   

9.
图书博览会,是展示图书及出版社形象、宣传图书、促销图书、洽谈版权交易和其他出版、发行业务的展览会。除了大量业内人士外,书展的参观者往往达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因此,它们既是各种各样图书的“大聚会”,也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文化活动,更是出版社宣传自身形象及品牌、推广本版图书的极好机会。据调查,书展是适用于大批图书宣传推广的一种重要方法,比之其他各种图书宣传方法,书展宣传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目标更明确。不过,书展宣传影响面的大小,要视书展的规模而定。书展情况对美国出版商来说,图书博览会根据举办地点和举办单位,可分为国内书展和国际书展。国际书展每一年之中,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国际性书展都有几十个,举办地点覆盖世界五大洲。这些国际性书展是全球出版商、图书批发商、书商、版权代理、读者进行交流聚会的场所,世界各国出版的无数图书在此展示、交易。书展期间,主办单位或参展商都会组织许多活动或研讨会,为彼此之间的交流,也为更好地展示图书、促进交易的达成提供机会。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威望最高的国际性图书博览会,是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它于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开幕,为期6天,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台北国际书展1月14日在台北世贸中心开幕。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924家出版社参展,规模较上届扩大了60%。台北国际书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在第3届书展中共有20个国家的430家出版社、约20万册书籍参展,参观人数达35万以上。由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光复书局承办的这届书展有几项特色,主题馆以“寻根探源——出版事业在台湾之演进”展示台湾传统出版文化的风华;另外也邀请大陆在香港的出版机构参展。  相似文献   

11.
伦敦书展作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图书版权交易会,是了解全球出版业和进行图书交易的理想平台。第38届伦敦书展(London Book Fair)将于2009年4月14~16日在伦敦EarlsCourt展览中心举办。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元月是台湾的“读书月”。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图书市场的不佳景气,台湾“新闻局”拟举办多项活动,旨在推动全民读书风气,促进图书销量,带动书市景气回升。 今年的读书月是以“与书为友、天长地久”为主题,活动内容包括“金鼎奖二十周年”颁奖典礼,在全岛208家书店推出“优良图书联合展售”活动,旨在鼓励社会大众踊跃购书阅读的“快乐读书、幸运抽奖”活动,而其中的重头戏是定于元月19日至24日在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举办的“第五届台北国际书展”。这一书展,由“新闻局”和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主  相似文献   

13.
伦敦书展作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图书版权交易会,是了解全球出版业和进行图书交易的理想平台。第38届伦敦书展(London Book Fair)将于2009年4月14~16日在伦敦Earls Court展览中心举办。  相似文献   

14.
第五届台北国际书展将于明年1月19日至24日在台北世贸中心举办。书展主题定为“当东方遇见西方”。现台湾“新闻局”和负责承办书展的时报出版公司已于5月开始招展工作。  相似文献   

15.
香港“八五中文图书展览”于去年12月24日至31日在香港大会堂举办。这次书展,集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书籍于一堂。有近五十家出版机构参加。展出各类图书一千一百种。书展筹委会主席、利通图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沈本瑛先生说:书展的目的是让读者看到中文出版物较完整的面貌。因此,展览会集中了港、台、内地近三十年来有代表性的书籍,使大家看到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5月至6月,韩国都要在自己的首都首尔市举办国际书展(国际图书博览会),这已成为惯例。2011年5月,韩国又将举办国际书展,这次书展将以法国作为主宾国。不过,老资格的首尔还是不是举办地,似乎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EIJING INTERNATIONAL BOOK FAIR,即BIBF)创立于1986年,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2届,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和努力,已经成为与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伦敦图书博览会、博罗尼亚儿童图书博览会、开罗国际图书博览会、巴黎图书博览会、莫斯科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西班牙国际图书博览会、美国书商协会年会与贸易展览会、澳大利亚国际书展等齐名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书展之一.它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了我国出版业规模化发展与集约化经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深入研究BIBF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对进一步优化我国出版产业格局,提升出版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台湾出版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全面竞争时期:解严至今1.概说随着台湾解严、开放报禁,加之进入90年代,台湾民众的人均年收入接近一万美元,台湾的杂志出版又开始了一个全新阶段。报纸数量的增加对杂志出版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而在市场相对稳定后,杂志出版业又开始面临着外国杂志的冲击。进入90年代,在平均每天都有一种杂志被注销的同时,每天又都有近两种新杂志创刊。1997年,台湾的杂志种数已达5676种,平均每4千人就拥有一种杂志,资本额在500万新台币以上的杂志社有848家,占总数的14.94%。对于人口仅2160万的台湾岛,杂志出版业的竞争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图书市场回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首新中国 50年的图书市场, 90年代这十年,无疑是辉煌灿烂的十年,也是最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十年。首先,图书出版业走向法制化、现代化,与国际接轨。其次,图书出版业按照自身的规律,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三,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开始按市场规律运作。这些改革尽管没有完成,还在进行中,但其取得的成就说明新中国的图书出版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朝阳产业”,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军。本文从图书、市场、发行、出版社四个方面来论述 90年代图书业的特点。   一、图书——依然星光灿…  相似文献   

20.
吉路 《北京档案》2007,(3):48-48
台湾出版业者进大陆是相当早的,大概自1980年代后期,组团参加北京国际书展起.那时,我们也接待过台湾出版商、组织过京台出版社长座谈.十八年后的现在,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记载,台湾是大陆图书版权的最大输出地;另据台湾的<2005年图书出版年鉴>记载,仅2004年就购入大陆版权516种(占出版总数的35.7%),引进大陆版权的业者也占总数的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