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分析】《白杨礼赞》是茅盾写于抗日时期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的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白杨的形象和品格,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点明了题旨,是文章的重点段之一。在这一段中,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白杨树不如杨树那样有“婆娑的姿态”,也没有象松柏那样“有屈曲盘旋的虬  相似文献   

2.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由描写高原风光和白杨形象的内在气质,由树及人,联想到人的精神,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可见,就文章的表达手法而言,写景抒情说理三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果从文章的表达手法出发,紧扣文章赞美的白杨树不平凡的线索,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作者描绘的画面和创造的抒情氛围及理趣中,就能引导学生充分把握本文的意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了解作者极力赞美白杨树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和象征手法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课前简要地介绍作者和本文的写作时代背景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 ,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的一个必要步骤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全文大意 ,是深入学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必要环节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诵读课文第 5、第 7、第 8自然段 ,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 ;课内 (或课后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练习写 30 0字左右的小作文 ,是学以致用、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导语】今天我们学习茅…  相似文献   

4.
白杨礼赞     
角度之一:直接抒情,贯串全文。开头直接抒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定下全文歌颂、赞美的基调。紧接着描绘白杨树生长的黄土高原的壮阔背景,在此基础上直接抒情:“那就是白杨树,……”接下来作者对白杨树的外形作了细致的描绘,又直接抒发感情;“这就是白杨树,……”然后又对白杨树的内在美进行描绘,并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最后作者直接抒情,把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推向高峰:“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教学过程与方法:以上教学设计可采用集体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一、由教师点拨启发: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是怎样用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内容贯串  相似文献   

5.
《激光》一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激光的特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分别说明激光在军事、工业、医学、测量及其它方面的应用。很明显,这篇课文应分作两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组成第二部分。根据激光在不同方面的应用,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五层。而《教参》却将课文分为四段。这种分法不能正确揭示文章结构,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二册语文教参》,在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一文时,把第二自然段划入第二部分。我认为不妥,应划入第一部分。划分层次(段落或部分)遵循“单一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它要求一个层次只能有一层意思,并且这层意思要完整。既不能把属于这层意思的一些语段“送给”另一层,也不能把属于另一层意思的某些语段“刮”一点来给这层意思。我们可简析一下《讲话》几个自然段的意思:第一自然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第二自然段——论述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第三、四、五自然段——论述马克思在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第六、七自然段——论述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第八、九自然段——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悼念。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如果分层的话,那么,第一、二自然段属第一层(即第一部分),其意可概括为:马克思的逝世造成巨大损失;第三至七自然段属第二层(即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学习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伸;2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3有表情朗读课文。一、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层次师:向学们已经预习了第六课《峨眉道上》。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在登峨眉山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生: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作者的所见,第二至六自然段写作者的所闻,第七、八自然段写作者的所思所感。(教师板书:一、所见二、所闻三、所思所感)师:同学们都预习得很不错,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文章层次。谁能说说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生:把…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01年版)收入了《故宫博物院》一文。笔者认为,这篇文章中第七自然段位置不妥。第七自然段原文是: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有许多精彩的比喻。《云赋》的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一串串闪光的珍珠般的比喻,描绘了云的千变万化的形状,把云写得形象、生动,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你如果循着《云赋》的思路畅游一番,定会感到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出发点,从儿时看巧云而引起遐想扣题落笔。作者的想象虽然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但又是立足于现实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作者展开  相似文献   

10.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情,描绘了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细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前面6个自然段中,1、2两个自然段描写的都是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静态景物,如瓜架、花卉、竹林;  相似文献   

11.
设计一【思路综述】本设计意在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含蓄而奔放的感情;通过对托物言志手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的内在联系,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授课思路可以概括为:整体感知,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能力迁移,培养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教学简说】一、导入(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简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山中访友》一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作者用心引领我们去体会自然之美,诗情浓郁,令人陶醉。但白璧微瑕,其中第七自然段有违事理,在此提出,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草船借箭》(第十二册)第七、八自然段有声有色地写了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七、八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的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小学语文义务教材第六册第 1 2课《我爱故乡的杨梅》。通过对故乡的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的可爱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 ,但层次清晰 ,语言优美感人。课文可分三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 ,作者开门见山 ,直抒胸臆 ,点明了我对故乡杨梅的热爱之情 ,统领全篇 ;第二部分即第二自然段 ,讲了春雨中杨梅树的美好可爱。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雨中 :杨梅树尽情地吸吮着 ,欢笑着 ,饱含着自己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即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和口尝具体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颜…  相似文献   

16.
《说“小”》的”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课文共8个自然段,其论证层次可以有以下几种理解,恰当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教参》给的答案是A.笔者认为不够准确,其中的②③④自然段与⑤⑥O自然段应合为一个大层次。 因为《说“小”》一文采用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文章也就是按照提出间题,分析间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安排论证层次的,所以说,全文截然分为三部分,即三大层次.第一大层次—引论(第①自然段),起笔点题,提出 “小”这个论题。第二大…  相似文献   

17.
《白杨礼赞》是一篇意蕴深刻的抒情散文,其思想内容深刻丰富,遣词造句精致讲究。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占志,借白杨树来象征英勇抗战的北方人民,借白杨树“傲然挺立”,力求上进的形象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敌后抗战的北方军民及其坚强、正直、朴质的品质,并进而歌颂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讲述了一棵古老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可最终却被人类残忍"屠杀"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对都市文明发展之后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愤懑。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开头到第五自然段,写的是那树庇护人类。第二层次是第六到第八自然段,写的是那  相似文献   

19.
马文 《小学生》2012,(9):7-7
【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全文以"总——分一总"的结构顺序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自然段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文章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  相似文献   

20.
对《“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一名篇,同行多有研究。这里,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一点浅薄的看法。一、敌论与作者正面观点的层次驳论文是在批驳敌论的过程中来确立作者的观点的。那么,如何来理解《“丧”》文作者观点的层次呢? 人教社八五年发行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教学参考书》是这样写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叙述论战的缘由,引出梁实秋的自供材料,树立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