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自闭症个体人际交往支持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闭症个体人际知觉迟钝、人际"卷入"水平不足、在人际交往中较多处于被动地位等人际关系特征为构建自闭症个体人际交往支持网络提供了依据.所构建的人际交往支持网络以自闭症个体为中心,父母、同学、教师等人是最关键支持人员,且父母在该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组织者功能."支持"在该网络中具有导向作用,所提供的支持服务是持续的,逐渐递减的,直至实现自闭症个体人际关系独立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中和思想"、"人情法则"、"重视亲缘关系"等长期以来调节着中国人的人际交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人际空间距离出现了变迁与发展,在交往的各个阶段、不同人群之间表征出不同的特点.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人人际空间距离,离析其合理内核,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浅谈人际吸引规律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人际交往和人际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际吸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一、人际吸引规律的主要内容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他人的一种积极态度,是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人际吸引的主导成分是人的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人际吸引中起主导作用。人与人之间是吸引还是排斥,是喜欢还是厌恶,除了受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之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还受其它一些更为直接、具体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人们之间吸引或排斥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是其产生人际适应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使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必要技能,对提高小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改善其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空椅对话、系统脱敏、描述、"SOLER"等技术与角色扮演、模仿学习、问题解决、家庭辅导、自信训练、人际归因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产生更多有效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不恰当的社会交往行为,从而改善其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际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存在方式,是生活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际交往本质是一种思想实践。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瓶颈,出现了教育对象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方式虚拟化、人际冲突复杂多样等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人际交往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在平等、倾心交往中自我教育,提高主体素质;运用人际关系平衡原理解决人际冲突,实现观念与行动的一致;强化多学科交融,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大学生待人接物技能;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扩大大学生的"朋友圈"。  相似文献   

6.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成熟与个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能与人正常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和具备较好协调能力的表现.人们渴望和谐的人际交往,然而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会学生化解人际冲突,学会与人相处,是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人是一种社会性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有人际交往就有人际冲突.班级人际冲突是指师生在班级交往过程中因价值取向不同、需求得不到满足、沟通不畅等原因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对抗过程.冲突主体的特殊性、冲突场域的教育性、冲突性质的可调和性是班级人际冲突特有的内涵.班级人际冲突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师生交往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消极影响,但班级人际冲突可增进冲突主体的自我认识,促使班主任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班级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人际交往障碍大学毕业生是就业困难群体的一部分。通过对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和心理原因分析,提出团体心理辅导帮扶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的目标应为自信心提升和人际能力提升。从认识自我、合理归因、肯定自我三方面提出了自信心提升的团体辅导方案;从认清自我人际交往模式、建立正确人际交往观念、学习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三方面提出了人际能力提升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相似文献   

9.
人际信任概观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双方对人性的态度,是从交往信用和交往规则的基础上产生的安全感、可靠感,它不但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而且建立在人们彼此之间互动状况之上,表现在一方能否大致预测另一方的特定行为及对方是否可依靠、可信赖。人际信任在维系人与人的关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人际关系、社会组织的建立和维持均以一定的信任为基础。Wrightsman认为人际信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搞好人际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校学生在人际交流活动中的心理需求包括尽量让别人喜欢自己,努力得到别人的信任等.从根本上说,人际交流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要求交际各方相互之间的关系保持和谐、融洽.培养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素质的策略包括主动与人交往,把握好分寸;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克服社交心理障碍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是当今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以及存在心理障碍等问题的"特殊群体"学生.相对于其他优越的同学,这一特殊群体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不愿与人坦诚交往,诚信度缺失,造成了大学生管理中不和谐的音符.因此,立足贵州省情,积极探索出一条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切实有效的诚信教育路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教育戏剧将角色扮演与人际协作运用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应该重点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戏剧中诸多元素、场景成为形成人际交往学习的基础;能够促进高中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应用;激发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原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不健全,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利益竞争,大学生匮乏的人际交往知识技能以及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是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离不开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人际信任思想,对中国人的人际信任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人际信任与文化的关联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信任思想的梳理、剖析和解读,得以管窥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特点:中国人的人际信任作为人际交往的基础,仍然以宗亲关系为出发点,从而促进着人际关系的和谐。改善中国人的人际信任状况需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健全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人际交往的艺术是在一定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交往技能,也就是交往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指导,经过周密的考虑,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确定适宜的交往方式和方法的本领。人际交往的艺术一般有以下几种:一、增强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的活动中,每一个人都以被周围的人欢迎和倾慕为荣耀,以能引起他人的喜欢而高兴。这就是人际吸引的作用。因此,掌握增强人际吸引的方法,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是进行正常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微笑的接触:人际吸引首先是从接触开始的,频繁接触才能使交往对象和主体之间不断熟悉和了…  相似文献   

16.
人们凭着彼此的印象而联系,良好的人际印象是吸引他人与己交往、满足自身需要的重要因素。人际印象的建构不仅需要从"术"的方面进行印象整饰,更需要从"道"的层面开阔心胸、升华自我。在现代名争利斗的人际交往场中,老子提出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思想对消除人际隔阂有着现实的意义,启发世人突破自我利益的局限,以"柔弱不争"的心态建构"愚朴"、"真善"的人际印象。  相似文献   

17.
董振华  荆淑艳 《文教资料》2008,(23):142-143
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成功与否,主要看其是否拥有解决人际问题所需要的技能知识,而这些技能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其人际认知能力.如果他们缺乏解决人际问题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则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以下几项人际认知技能;理解人际交往情境的能力、提出恰当交往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恰当策略的能力;有效地监控人际交往过程和预测人际交往结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人际传播思想遵循老子思想的总体特征,以道为最高目标和最终准则,以自然为道者的效法对象。诸多论述暗合了"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的人际平等开放思想、"和其光,同其尘"的传播主体形象、"不争"的人际传播道德、"希言自然"的传播能力等人际传播主题,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道德理想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尚"和":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人以和为贵心态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历史根源.尚"和"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增强民族的群体凝聚力与合作精神,使中国人养成顾全大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人过于尚和,忽略了适度"竞争"在平衡人我与群我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实证研究出发,以人际交往理论、人际特质理论、人际激励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需要理论及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法及访谈法,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针对90后大学生设计并实施小组活动方案,尝试运用人际交往小组工作方法来提升S大学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际信任度量表(ITS)和人际交往小组成员主观评估表进行前后测,及对组员进行过程记录和访谈记录等资料,对整个小组工作进行效果评估,得出小组工作方法对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有积极影响;小组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际交往能力;本次人际交往小组活动方案在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中是可行、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