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你不信任我     
出租车把我载到一所大楼前。“劳驾,”我对司机说,“别关计价器。我到公司里去去就回来,然后我们再朝前开。”司机不满地皱了皱眉。“也许,先结账不是更好吗?”他问。“不不,我还要继续坐您的车呢,”我说,“瞧您,不信任我吗?您想我会溜掉?”“我什么也没想,”司机说,“什么人都有嘛,有人会溜,有人不溜……”“哎,就是说,您还是认为我可能会溜?!那好……我把我的帽子押在您这儿。”“您说哪去了!”司机生气道,“我要您的帽子干吗?我信任您……您把公文包留下再走。”“啊,什么!”我冒火了,“行啊,我把我的公文包留下。只是您要允许我记下您的…  相似文献   

2.
课间,我正准备去操场,突然听到有人喊我,转身一看是浩浩。看着他激动又高兴的样子,我好奇地问:“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啊?”“老师,我们发现了一只小蜗牛!”他边说边拉着我过去。  相似文献   

3.
甲:我昨天走了趟“地球村”。乙:你倒说说见到什么了!甲:我先是买了盒“秘鲁”到了“墨西哥”家,他说“夏威夷”不在,让我先吃“洛杉机”,他去买个“尼加拉瓜”。过了一会,只听到有人叫“乌拉圭”!……  相似文献   

4.
父爱的高度     
好多年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父亲说:“去就去吧,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你不去?”“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  相似文献   

5.
拿破仑病了     
《现代语文》2005,(9):29-29
杰克到一所大学去学历史。第一学期结束时,历史课教授没让他及格。学校让他退学。然而,杰克的父亲决定去见教授,强烈要求让杰克继续来年的学业。“他是个好孩子,”杰克的父亲说:“您要是让他这次及格,我相信他明年会有很大进步,学期结束时,他一定会考好的。”“不,不,那不可能,”教授马上回答。“你知道吗?上个月我问他拿破仑什么时候死的,他都不知道。”“先生,请再给他一次机会吧。”杰克的父亲说:“你不知道,恐怕是因为我们家没有订报纸。我们家的人连拿破仑病了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妙语圆桌     
如果……温斯顿·邱吉尔是世界著名的政治领袖。他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一次,他的政治对手阿斯特夫人对他说“:如果我是您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咖啡里放进毒药。”邱吉尔听了,笑着说“:如果我是您丈夫,我一定会把这杯咖啡喝下去。”以牙还牙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是一个喜欢挖苦人的文人,他取笑美国历史很短,说:美国人在无事闲暇时往往爱想念他们的祖先,可是一想到他们祖父一代就不能不停止。马克·吐温立刻以充满诙谐的语句开始反击,说:当法国人无事时,总是尽力想找出他的父亲是谁。文学家与小偷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我学荷兰语是因为喜欢这个国度,那就错了,因为无论是风车,海堤抑或郁金香,它们都不说荷兰话。有时候,一个人可以改变我对一个地方的印象;而我是为了您,先生。”说这话时我在巴黎,我的面前是一个为我纯熟的荷兰话而惊叹的荷兰人。其实当我决心学习荷兰语时,我就坚信——我一定会见到他。  相似文献   

8.
您不信任我     
出租车把我载到一座大楼前。“劳驾”,我对司机说,“别关计价器。我到公司里去去就来,然后我们再朝前开。”司机不满地皱了皱眉。“也许,先结账不是更好吗?”他问。“不不,我还要继续坐您的车呢,”我说,“瞧您,不信任我吗?您想我会溜掉?”“我什么也没想,”司机说,“什么样的乘客都有嘛,有人会溜,有人不会溜……”“哎,这就是说,您还是认为我可能会溜……那好!我把我的帽子押在您这儿。”“您说哪儿去了!”司机生气道,“我要您的帽子干吗?我信任您……您把公文包留下再走。”“”““啊,什么?”我冒火了,“行啊,我…  相似文献   

9.
上吊     
有一次,一个又高又瘦的客人去拜访小说家赫维斯,看他胖乎乎的模样,便说:“如果我像您这么胖的话,我一定没有生活的勇气, 非上吊不可!”赫维斯笑着回答:“我如果接受您的建议上吊的话, 一定会用您当绳子的。”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数学     
这是波兰著名数学家谢尔品斯基的真实故事。有一天,他要搬家,他的夫人把行李拿出来以后对他说:“我去叫辆出租车,你在这看好行李,总共有10个箱子。”过一会儿,他的夫人回来了,他对夫人说道:“刚才你说有10个箱子,可是我数了只有9个箱子。”“不对,肯定是10个。”“说什么呢,我再数一遍,0,1,2,3……”有几个人在山谷旅行,由于他们热衷于观赏美景而迷了路,于是他们商讨如何才能找到回去的路。这时,其中一人说:由于这里是山谷,只要大声喊叫,就会产生回音,喊声一定会传得很远,这样必然会有人听到而来救我们。听了他的话,大家齐声喊到:救命啊,我…  相似文献   

11.
一天晚上,我和即将升入初二的儿子去散步。在热闹的广场,看着他的同龄人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亲热地聊天,他惆怅地对我说:“唉,人家都有好多朋友,我怎么连一个异性朋友也没有呢?”他继续说:“我们班的×××,他在上学期一星期就接到7封信,还让我看。您知道是什么内容吗?”我微笑着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当时有一位名叫刘备的首领,想统一天下。他渴望得到有见识、有才干的人的辅助,所以到处询问探访。有人向他推荐了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 刘备两次前去拜访诸葛亮,但都没能见到他。 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说:“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要是不来见您,我就用一根麻绳把他捆来!”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不懂得人才的宝贵,这次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利,兄弟三人便一起上路。 在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的时候,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  相似文献   

13.
上铺的兄弟     
这段时间我失业又离婚,经常一个人在家喝闷酒。这天,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竟是大学同学肖宏军——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他紧紧抱住我,说:“兄弟,10年没见了!走,我请你喝酒去!”  相似文献   

14.
孩子想辍学     
又一位父亲来到心理咨询室,满脸愁苦地坐在我的面前:“老师,您说我们那个儿子是怎么回事?这不,初三刚刚开学没几天,他忽然闹着不去上学了。我们连哄带劝,连说带闹,孩子就是不去上学。您说这孩子是多让人着急?你越着急,他越不着急,就是不去上学了。您说这可怎么办?”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沟通之后,我讲述了晓雷的故事———晓雷也是一个初三男孩。初三,是初中的关键时刻。可是,晓雷却偏偏“关键时刻掉链子”———不想上学了。他说头痛。医生检查的结果是什么毛病也没有。过了一个星期,他还不去,对谁都发火。学校说,再不去就没有学籍了。家长没办…  相似文献   

15.
丁莲 《山东教育》2008,(5):17-17
一天下午临下班时。班里几个学生走进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您快去看看吧,您的轮胎被人给扎了!”我赶紧跟随他们走到车棚,低头一看,后轮胎瘪了,一点儿气也没有了。这时,小国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老师您看,我亲眼看见有人用这个扎的、”说着他递给我一根针。我仔细一看。那根针很细但没有尖。我说:“这怎么可能呢?针没有是是扎不进去的。”他看我不信,有些着急地说:“我亲眼看见有人用石头往里砸的!”“我还是不信,有人做这种事还会让你看见?”他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同几个“小探险家”一起去恐怖森林探险。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树林的小鸟不停地叫,好像在说:“加油,加油,你们一定会成功的。”(点评:开门见山入题快。)我们边走边聊:听别人说,“恐怖森林有野人部落”,以前去的人都没有回来,所以人们把它称作“恐怖乡村”,也可以说叫“恐怖迷宫”。我听到这些就很害怕了。(点评:先抑后扬,渲染气氛,做好铺垫。)进了恐怖森林,我却觉得一点儿也不恐怖:鸟儿在枝头啾啾地叫着,和着溪水哗哗流淌的声音。这么美的地方还有什么恐怖呢?可过了一会儿,我就听见有人的嬉戏声。难道是野人吗?不,这不是野人,野人…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时,我到汽车站去有事,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哎呀!张老师,您好!”我一看,这不是我的学生小冯吗?几年不见,现在已经是一位魁梧的汉子了。我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他从无锡回来,他现在带了一个建筑队,在无锡承包了好几幢楼房的建筑,他是带队兼施工技术员。他还说:“要不是您张老师的教育,也许我现在早就在劳改农场了!”他感激  相似文献   

18.
马车声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摘自《参…  相似文献   

19.
人很奇怪,只要是我们随时可以看到、随时可以听到的,不知为什么就不会认真地去看、去听,甚至于还会因此对事物失去兴趣。这种现象出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也是值得思考的。我每次和学生家长交流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的时候,总会听到有家长抱怨:“我家那个孩子真的不听话,我每次都得不厌其烦地跟他说。”但是,如果仔细想想这句话———不厌其烦地说,也许这就是孩子不听话的症结所在。在我们教师队伍里也时常会听到有人说:“当老师的到后来会变得越来越嗦。”究其原因,也许就是在学生的心中,父母、老师所交代的事反正还会重复、不断的听到,…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风景     
那天是他的生日,妈妈说:“儿子,你提个要求吧。妈妈一定会满足你。” 他想了好长一会儿说:“妈妈.我想去看一场电影.我想要您跟我去看一场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