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初中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新时代,如何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以“接受性”、“结论性”为特点的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全面发展,是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是,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主体性教育思想观念。   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教育要改革和发展,观念要先行。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改变教师只管教及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自觉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实践中,切实保障学生主体地位 1.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第…  相似文献   

3.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课堂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正确、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价,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主轴、课堂的主人”的新思想、新理念。要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激活主体参与意识.情景创设包括问题情境创设和体验情境创设。其次要教给学生学法.促使学生学会探究。最后要参与积极性评价调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范群 《青海教育》2006,(5):44-4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摆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空间。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倾注爱心,创设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和自由地发展。”小学生年纪小,自尊心强,思维比较稚嫩,潜意识里有创新意识,但知识创新意识的幼芽难免与错误一起出现。这就要靠教师正确引导、细心呵护学生创…  相似文献   

5.
所谓教师的“放”,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大胆地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的教学模式。这是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必要保证。要真正做到“放”,就要求教师既要在思想上能够做到勇于解放,“敢放”,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如何“放”的重要问题。“放”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合理掌握“放”的度之外,还要智慧地设计“放”的技巧和手段,这样,才能使“放”真正起到刺激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潜能的作用。放手“合作”合作学习是教学的外在表现之一。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通过不断的…  相似文献   

6.
白宝勤 《学子》2014,(8):65
正一、利用课堂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课改中,课堂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主体地位转变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才能从本质上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传统的教条主义的观念和方式已经不适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一  相似文献   

7.
陈勇 《新疆教育》2012,(9):78-78
苏教版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想创新创新 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想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往往把学生当作应声虫。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产生“新的结果”、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地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自我人格的人、充满潜力的人,相信每…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特别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导读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所谓“导读”,是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读写服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读法强调教师要树立五种意识,即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目标的目标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主体意识,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形成语文能力的训练意识,教与学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情感意识和为学生的创造精神开辟道路的创新意识。导读是“导”与“读…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谈一点粗浅的做法。一、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课堂上怎样教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笔者认为 ,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 ,怎样教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这就要教师给学生搭“台” ,让学生“唱戏”来展示自己。这个“台”搭得要大 ,四周不能有“框框” ,教师要像听众那么仔细倾听 ,抓住关键进行点拨 ,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例如 ,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 ,首先 ,设计“悬念” ,把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交融的活动,缺一不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参与者、实践者,也是学习成果的承载者.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两者之间的作用要明确,不可偏废.在以往传授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控制着学生的学,教师的“导”越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学习只是一个知识接受、理解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一般.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我们同时也发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明显弱化,课堂学习成为了一种没有计划,无法调控或是不敢调控的无序活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定义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这就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这一原则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尝试,那就是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多”与“少”。“多”就是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少”就是教师要“少讲”、“少写”,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突出其主导地位。如何突出“多”呢?教师要改变观念,还课堂予学生。要明确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切…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是 2 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树立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创造性的发展 ,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所以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行为 ,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1 教师要转变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 ,以启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4.
徐春梅 《考试周刊》2009,(35):155-156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唱独角戏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意识。高中政治教学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质疑、自主探究和联系实践等手段.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达到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基本形式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全过程中 ,学生既是接受教学的客体 ,一切行为均要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制约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导 ,同时 ,学生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对教师的“教”和“导”起协调监督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和教师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 :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积极性 (强烈…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就是人才的主体性特征的展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才会有创造的体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是课堂的统治者,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无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和独立个性的人,把课堂当作教学的演艺场,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各种渠道整体推进创新教育,并使创新教育成为我们教学的灵魂。一、课内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课堂教学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是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使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学生擅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创新学习,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命课堂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教育观、学习观和发展观。这需要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自己的角色,师生之间密切合作,教学相长,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宋华 《现代教学》2009,(1):49-49
上海二期课改的方案中明确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提升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导”好一节课,激发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意识,需要注意“课堂导入、知识讲解、提问交流、习题训练、多媒体的运用等”各种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其中课堂提问交流环节是师生交流、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重要环节。一个有艺术的提问,可以引起较强的课堂反应,增强学习兴趣,教学难题迎刃而解;一个直板枯燥的提问,会令学生无话可说,课堂沉闷,降低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是新课堂改革的核心。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原来由教师“要我参与”转换为“我要参与”,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个性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