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记者暗访有点热。有的记者通过暗访揭露了社会的严重阴暗面,确实是冒风险做了好事,《南方日报》出版社出了一本《偷拍实录》,记录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暗访那些违法犯罪行径的过程,读了令人感动。 但是暗访并不是百无禁忌的,不是什么地方什么事都可以给记者去暗访的。最近看到有家报纸登了一组报道记录记者暗访发廊卖淫、舞厅吸毒等“发  相似文献   

2.
高度 专家型记者不是一个生僻的专业角色和抽象的职业概念,首先是记者,就必须尊敬事实,并传播真实作用社会,但专家型记者又超越了普遍能力的记者范畴,他不是简单的记录者、见证者,他致力于报道某个领域的事实来引导舆论以形成权威观点.  相似文献   

3.
不是每个记者在职业生涯中都有机会经历重大新闻事件,也不是每个记者都有机会能用话筒来记录重大新闻事件的。从这点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郎峰蔚是幸运的——她参加了国家测绘局为纪念我国首次测量珠穆朗玛峰30周年而组织开展的“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重新测量”活动,对这次活动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全方位追踪报道,用话筒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科学家再测珠穆朗玛峰高程这一重大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4.
数年来,不断发展的新闻职业理念和一系列操作性规范都在要求记者要尽可能“专业”地去观察和记录事实,而不是制造事实或成为事实的一部分。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旁观者清”,与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才比较可信。新闻客观性认为,记者的角色定位应是致力于追求真相的社会记录者,而这一角色并非天生具有,需要一系列职业理念和规范来约束记者行为,建构合格的记录者形象。一方面,记者要在个人表达上做出一定的让步,以维护记者在新闻报道上的公信力和话语地位。  相似文献   

5.
他不是电视台的记者,却每年在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军地媒体刊播电视新闻数十条,他不是职业记者,却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奔波在江海大地上的军营内外。他用镜头记录官兵们爱军精武的多彩生活,他也用镜头报道后备战线官兵矢志国防的感人故事,他就是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摄像员牛德明。  相似文献   

6.
参与,就是记者从生活的本身出发,使自己源于实践的思索成为新闻的主宰,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思维层次去驾驭事实,体现出自己的主见性与活跃性,促使事物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这样,记者的笔触既不是历史的被动记录,也不是事实浅层次的表述,而是一种能动的表达。参与,是新闻记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介入“,也称记者的“参与“,是指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不仅以旁观者、记录者身份在场,而且直接介入和参与事件,以亲身体验、感性触摸甚至以“新闻策划“的方式,亲历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正如《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体验售货员“时喊出的口号:“全身心去感觉、去采访,而不是单靠眼睛和嘴“。  相似文献   

8.
王辰瑶 《中国广播》2013,(6):128-128
数百年来,不断发展的新闻职业理念和一系列操作性规范都在要求记者要尽可能"专业"地去观察和记录事实,而不是制造事实或成为事实的一部分。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旁观者清",与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才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9.
金松 《新闻实践》2007,(2):26-27
写下这个标题,心情非常复杂,作为传统媒体的专业记者,“我”正面临被“你”击败的境地。这个“你”不是个体,而是群体,是全球化时代利用先进网络技术,以博客、播客、市民记者等身份,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记录生活,观察时代,反映人生。“你”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你”当选为美国《时代》杂志2006年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露丑恶,抨击时弊,实施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记者在舆论监督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记者是记录和报道新闻事件的人 新闻报道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记者的任务是记录和报道事件本身,而不是充当法官,擅作结论。 某电视台曾报道过一起三名外国人因在饭店用餐后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诊冶的事件,记者根据医生的意见写了篇报道《三名老外昨晚食物中毒》。事后饭店和电视台打官司,争议的焦点是食物中毒如何定性?谁来定性?腹泻能不能定为食物中毒?虽然此事最终和解了,但却提示我们:对那些是非  相似文献   

11.
新疆军区某团俱乐部主任兼电影放映组组长、四级士官张志军,不是专职新闻报道人员,却是大家公认的“兵记者”。他用镜头给官兵带来欢乐,用镜头记录官兵们的生活。用镜头报道部队建设的新面貌、新成就、新气象,也用镜头诠释着军旅人生。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3,(2):3-8
<正>【个人简介】赵涵漠,女,《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后加入《中国青年报》。她擅长时政、社会、文化领域报道,以人文的态度理解这个时代,以多维度的视角审视这个时代。她记录时代的方式不是通过宏篇叙事而是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她的记录客观而有力量,细节饱满、充满质感,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改革对记者提出的新课题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记者要站在时代的前头。过去,人们认为,记者是记录历史的人,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这话不错。美国记者约翰·里德真实地记录了“震撼世界的十天”,向全世界报道了十月革命;中国名记者范长江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的西北  相似文献   

14.
一位记者曾经在论文中写道:你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你是一个记者。是的,记者必须有作家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化责任感,评论家的一针见血,甚至“无冕之王”的狂妄,不在采访对象前卑躬屈膝。但,记者善于表达,却不能虚构任何情节,有教化责任感,但不能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可以有鲜明的立场,却不宜于用观点代替事实。近日细读了辽宁台记者王晓革等人2003年的新  相似文献   

15.
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在总结采访经验时说过一句话:“记者的职责和权利.记者的水平和力量,就在于‘记’.”不会记,不善记就称不上记者。自古以来,记者以笔为伍,被人称之为“笔杆子”,自然,当新闻记者是离不开笔和采访本这两个“伙伴”的。笔记也历来是记者使用的常规记录方法。诚然,由于科学进步,电子技术的渗透,诸如录音、录像、摄影等多种新闻采访记录手段也随之应运而生.但笔记仍是记者所普遍采取或兼用的主要记录形式,笔记具有其他记录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被誉为现代较先进的录音、录像等记录形式,虽有记录快速、准确的长处,但它也有不及笔记的弱点。人物神态、动作、心理,表情和新闻现场的时空位置关系、环境气氛等不露声响的新闻素材,是无法用录音来记录的。录像、摄影也只能摄取事物、人物的表象,不能再现新闻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加上这些记录手段尚需一定的设备装置,远不及笔记本携带方便,运用自如.记者要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是缺少不了采访笔记这个得力“助手”的.所以带话  相似文献   

16.
12年的记者生涯,我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新闻职业从来就不是个人谋取利禄的阶梯,也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它是一项书写今天历史、开创美好明天的辉煌事业。 同时,我更加清醒地领悟到,记者这个行当,苦辣酸甜之味都得品尝,美丑善恶之事都得记录,既令人羡慕又充满风险,既欢乐相伴又艰辛相随……苦——新闻好从苦寒来 记者是个苦差事,好懒散,图安逸,受不得辛苦,是当不好记者的。 我曾经在1990年夏天,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到赣西北山区的一个老区特困乡进  相似文献   

17.
老照片     
记者记录着历史,同时也被别人记录,因此记者们随着历史走进历史。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照片、新面孔,看看昨天的他们,想想今天的我们,心里会有波澜。  相似文献   

18.
老照片     
《新闻传播》2008,(5):F0002
记者记录着历史,同时也被别人记录,因此记者们随着历史走进历史。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照片、新面孔,看看昨天的他们,想想今天的我们,心里会有波澜。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中的价值导向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不仅担负着反映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还是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引导经济工作走向正确的轨道,也可以阻碍经济工作的发展。如何在经济报道中把握导向的正确价值? 第一,导向的理性价值。这是经济报道的基准点和出发点。记者不是事件的记录者,他是在一定的思想的支配下,有选择的报道事实。因而,记者要有“过  相似文献   

20.
老照片     
记者记录着历史,同时也被别人记录,因此记者们随着历史走进历史。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照片、新面孔,看看昨天的他们,想想今天的我们,心里会有波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