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念。大学英语写作过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写作过程,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互动观。  相似文献   

2.
“应用写作”教材旧体例是知识本位教学观的产物,在实践性、应用性方面比较薄弱,与该课程应培养学生对各实用文种的使用和写作技能的教学目标不相适应。新体例旨在构建以掌握应用文种的使用和写作为目的,以模拟写作训练为主要手段,以情境任务为前提,以写作过程体验为重点环节的,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这也是应用写作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课程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后现代课程观对大学写作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大学写作教学的课程目标要有利于学生成为"发展实践者",大学写作教学的课程内容应由封闭走向开放,大学写作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学习者的自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4.
胡懿 《文教资料》2010,(20):81-82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缘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学法导致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要有效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利用建构主义教学观改革应用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5.
写作课程大致有三种视角:(1)从结果上,把写作看作写文章;(2)从过程上,把写作看作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3)从功能上,把写作看作自我表达和社会交流。基于上述不同的写作观,写作教学经历了三种范式转型,即结果(文本)中心范式、过程(作者)中心范式、交流(读者)中心范式。从上述三种写作范式出发,构建基于范式整合的中小学写作课程体系,应该是解决我国作文教学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高校普遍开设应用写作课程,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应引入发展性评价的新视角,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情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要求课程也必须以做为中心,而我们现有的课程却是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学科化课程。通过对教学做合一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对传统的课程观和课程设计观进行扬弃,构建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课程观和课程设计观;并研究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课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以设计出符合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8.
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环节,也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写作教学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还能够达到让学生锻炼使用语言的目的。过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是转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写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过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更符合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其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中不同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整合的串行体系。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以工作情境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情境教学,有利于解决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一直徘徊在文种写作训练和理论介绍中的问题,对高职教育的文科课程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冉  魏蓓 《语文知识》2011,(2):54-56
《公文写作》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的切实提高是该课程教学的最大效果和最终目标。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指引下,教师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即验证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理论性与情境性相结合、创新性与模拟性相结合、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以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精讲多练"产生的背景、具体做法、实施效果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精讲多练"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应用写作教学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基于此,着重讨论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挖掘思想深度,了解写作过程,自觉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论写作》一书提出的以下观点进行了评论:高校开设写作课的必要性、写作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写作教材要突出不同学校的特点、写作教学重在培养能力,面向实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从形势及现状分析入手,着眼于写作中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强调写作训练的实效性,开辟了英语教学写作训练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应用写作在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逐步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态势。通过分析写作网络化的成因,可以加深高职写作教师对网络教学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通过分析写作网络化对应用写作教学带来的挑战,可以促进高职写作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促进自身计算机技能的提高,促进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和优化;通过分析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学生网上学习的引导以及写作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帮助高职写作教师有效应对写作网络化带来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Memetics)解释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同样,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对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启示.模因分为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这两种模因都能运用于语言教学中,尤其是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7.
实现应用写作课程"传授写作知识-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写作素质"的教学目的,正确选择与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就教师讲授教材以实现主导作用谈了以下方法:讲评倒置法、分析错误法、对照讲解法、联系专业法;就指导学生练习写作以实现主体价值阐述的方法有:集中整合法、互动评改法、说写结合法、先写后讲法.  相似文献   

18.
英文写作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并且在大学英语教学和实践中是最薄弱的环节。就大学英文写作中所面临的困惑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和Willis的任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以职业为导向的任务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并且运用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该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情感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plores student views on writing as shown by the metaphors they use when asked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writing-to-learn tasks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The study examines the metaphors and metaphoric themes of 97 eighth grade students, discusses how they compare to important theories on writing to learn, and explores how student views on writing are affected by their classroom writing experiences. The study shows (1)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metaphors and clustering them around recurring themes can help to systematize the experiential meanings of writing with reference to four dimensions: cognitive, social, emotional and meta-cognitive; (2) that student views on writing correspond to various theoretical models, but are not identical to them; (3) that metaphor use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student writing experiences and that writing-to-learn tasks, feedback and reflective writing greatly influence student views on writing; and finally, (4) the study found two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s reflected in the student metaphors, corresponding to the constructivist and transmission view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final form: 19 April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