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骏 《课外阅读》2010,(11):14-15
我生于1962年6月。父亲是常州灯芯绒印染厂的一名科级干部,母亲是常州东风印染厂的工人。除了哥哥之外,我还有个比我小8岁的弟弟。我们一家5口人住在常州城中一个小弄堂的旧平房里,两个小房间加在一起30多平方米,连卫生间也没有。常州城不大,走大约1公里就到了城乡交界处,新房子的建筑工地位于那里。  相似文献   

2.
弄堂琐记     
在市中心的延安路和巨鹿路之间,有一条不显眼的老式里弄——四明邨,我的外公外婆和太外公就住在那里。上小学之前的时光,我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它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穿过两扇黑金色绣花大铁门,走进弄堂里,映入眼帘的就是深橘色的砖墙面,上面还有些年代久远的石雕。中间宽的是大弄,左右窄的是小弄,只有第四排弄堂的中间是连在一起的,每次妈妈都会指着那里告诉我:"这就是‘过街楼’,你记好哦,只要走到过街楼,再左转就是外婆家了。"过街楼仅二楼和三楼相连,底楼可以穿过,这是数排弄堂里唯一左右相连的一排,也是这条老弄堂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3.
窗外的风裹挟着雨点砸碎在灰白的窗檐上,尖锐而急促的喇叭声仿佛要将这灰蒙的天空撕裂。从何时起,这城市日日夜夜车水马龙,行人只是匆匆,大家裹挟在奔涌向前的浪潮里,谁人还记得凭栏听雨的闲趣,谁人又遗失了悠长缱绻的幸福?我顿住削尖又磨平的铅笔,透过层层雨雾向外眺望,仿佛瞧见了我曾无比珍视的过去,重拾了差点被我弄丢的惬意和甜蜜……你可见过老上海的弄堂?可知那朴素的弄堂,曾承载了我童年的全部回忆。  相似文献   

4.
别人的城市     
我生长在中国的南方,我过去是生活在一座不到两万人的小城里,我的回忆就像瓦楞草一样长在那些低矮的屋顶上,还有石板铺成的街道、伸出来的屋檐、一条穿过小城的河流,当然还有像树枝一样从街道两侧伸出去的小弄堂。当我走在弄堂里的时候,那些低矮的房屋就会显得高大很多,因为弄堂太狭窄了。  相似文献   

5.
“我和我哥哥吃完饭,就和我哥哥去玩了,我哥哥就说那你不要胡跑乱跑,我就说:那我就不胡跑乱跑,我哥哥就说到那(哪)里去玩,我就说:到我妈那里去玩吧,我哥哥就说你要听我  相似文献   

6.
儿时的朋友     
五六月份,我们几个男孩子跟着弄堂里的一个大哥哥到小河道去捞蝌蚪。蝌蚪的样子都是一个圆圆的大脑袋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看不清眼睛嘴巴。我在花坛上放了一只浅浅的大口瓦罐,灌满水,加点水草,作为蝌蚪安身的新天地。这里有树荫遮阳挡  相似文献   

7.
乌镇走一回     
沈伊可 《新作文》2010,(5):24-24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家人去乌镇游玩。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路上,我从这块跳到那块,在弄堂里穿来穿去,洒下了一地清脆的笑声。两岸的景色真迷人呀!老房子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像是在讲述遥远的故事。小河水慢慢地流淌着,穿过脚下的石板桥,在阳光下,显得波光粼粼。  相似文献   

8.
你相信吗?我曾在大海里钓到了一条大章鱼。那是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哥哥们到东极岛去旅游。东极岛是我国最东面的一个岛屿,是一座美丽而又宁静的小岛。那里有美不胜收的风光,是海钓的天堂。那天傍晚,我兴致勃勃地坐在高高的礁石上,前面就是碧绿清澈的大海。我拿着鱼竿,按照导  相似文献   

9.
那是家乡     
小进进述:顽强的扁竹 据说,扁竹是一种花,我却从来没见它盛开过.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我还很小,大概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样子.那年夏天,见干哥哥家的院子里栽了成片的扁竹,绿意盎然,我很是喜欢.于是从干哥哥那里要了一株,并扛着小锄头,将它种在老屋后面的空地上,胡乱浇点水,后来也没去理会它.  相似文献   

10.
橡皮泥     
早晨起床后,我看见哥哥在玩我的橡皮泥。我很生气,立刻跑过去把哥哥手中的橡皮泥抢了过来,放进自己的书柜里。我想哥哥可能会骂我“小气鬼”,可是,他什么也没说,就去吃早饭了。中午,我在教室里看课外书,一会儿就看完了自己抽屉里的书。可我还想看,就到哥哥那里去借。我来到哥哥的教室门口时,忽然想起早晨发生的事,就觉得不好意思了。这时,哥哥看见了我,走出来问:“弟弟,你有什么事吗?”我低声说:“我想借你的课外书看看。”哥哥听了,马上就把他的课外书全拿出来,对我说:“你要几本,就拿几本。”听了哥哥的话,我非常高兴,就挑了两本书回到自…  相似文献   

11.
书缘一辈子     
<正>我常想,定有一份缘,在我落入尘世时,滋生在我与书之间了。不然,我对书怎么如此沉迷?书对我怎么如此有诱惑?我家算得上书香门第,小时候,我就从哥哥那里感染了买书的习惯。从初中开始,自己所有的零花钱全送进了书店。至今哥哥早就已经不大买了,我却傻得不知道怎么抗拒上书店。也许是出于个性,我对打麻将、玩网游等娱乐活动无缘,唯独  相似文献   

12.
她出生在福建山城永安一个普通的穷人家庭,在山区里长大。小时候,她发现每次哥哥从山上回来,篮子里的果果都比其他伙伴多。她问哥哥为什么,哥哥用衣角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告诉她:“我在树上摘的和其他人的差不多,但下树后,其他人急着回家,而我会把掉落在树下、草里的每一个果果捡起来,这样就比别人多一些了。  相似文献   

13.
阳光的温度     
我走在35度高温的大街上,耳边已听不到蝉的聒噪,身上依旧汗流浃背。我抬头望着太阳,望着阳光迷离的白色,时间仿佛就此静止……我喜欢老房子,爱穿行在老弄堂里。一座座房子,将风隔离在外,也将酷热的温度留下了,汗水不住地流淌着。老房子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般  相似文献   

14.
我从小生活在老式弄堂里,自小学二年级的暑假开始,我就和邻居孩子们一起,被“散养”在弄堂里。已经记不得是哪家邻居的一张小床,中间断了3块木板,一直扔在弄堂口的大树下,成了公用物品。  相似文献   

15.
我出身于贫农家庭,三岁上母亲生病因没钱买药,又没吃没喝,活活地饿死了。四岁时,我父亲因劳累过度,吐血而死;哥哥也因给人家做活,劳累而死;姐姐八岁就卖到外乡作童养媳,因年小而终日挨打受骂,后来为了生活就跑出去要饭,最后饿死在破庙里。当时我才八岁,不得不给别人家放牛。在那里我整天挨打受骂,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直到1949年8月党才把我从苦难中救出来。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我参了军,当时才15岁。  相似文献   

16.
幽幽 《中学生百科》2013,(18):23-25
很羡慕小时候哥哥姐姐单车独行的潇洒如风,在弄堂的曲折小径中灵活穿梭,在校园的榕树荷塘边青春飞扬,一路的鸟语花香。高三的学习生活占了太多比例,让我迫切地渴望能够跨上单车运动一下身体,调剂一下心情,渴望在绿色的旷野中放声歌唱,用两个车轮,丈量快乐的无限悠长。一天,同桌"小猫"神神秘秘地和  相似文献   

17.
致风     
你要去哪儿?我的风 你不停的脚步里带着忧伤 是秋天伤了你的心 还是你仍恋着夏日 你要去哪儿?我的风 我想握住你的手 可你的手为何如此冰凉? 就像我的心一样 你哭了我看见了雨 你走了我的风 你从我指缝里溜走 带走了我的过去 带走了我唯一的幸福 留下我面对太多的岁月 我只有努力寻找新的夏天 因为那里有你在 我的风致风@聂静$成都市礼仪职中  相似文献   

18.
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你怎么那么笨呀?”随着一句认真的批评,我的头又被哥哥的手指“狠狠”地点了一下。没办法,这样的语言和动作我早已司空见惯,因为我总是问哥哥一些滑稽、可笑又很愚蠢的问题。6岁时,我问哥哥:“松花江里是不是都是松花蛋呀?”7岁时,我问哥哥:“爸爸和妈妈结婚了,我和哥哥什么时候结婚呀?”我一直以为结婚是一家人的事。8岁时,我问哥哥:“今年我上一年级一班了,明年我还要上一年级二班,后年上一年级三班,一年级要上几年呀?我什么时候才能上完六年级呀?”9岁时,我问哥哥:“要是把西瓜籽儿吃到肚子里,会不会从肚脐眼长出小苗呢?”10岁时,我问…  相似文献   

19.
九弄情深     
我从小是在苏州河边的老式石库门房子里长大的,对这里好几条弄堂特别熟悉,尤其是我们九弄,它蕴藏着我美好的回忆。在我的记忆里,毛家阿婆总系着大围裙在弄堂里穿梭,不知在忙什么;我的太公喜欢拖着躺椅,塞着耳机,坐在弄堂边,边听边唱个不停;甘家叔叔走来走去旁若无人,总不跟别人搭腔,把自行车推出弄堂,于是这一天就看不见人影了;陈家阿婆是菜场里卖塑料器具的,  相似文献   

20.
回家     
清明节,我们一大家子人回到外公、外婆在乡下的老房子.这房子在很偏僻的地方,我从未在那里生活过,因为早在我出生之前很久,我们这个大家族就搬到了浏阳. 虽说从未在那里住过,但我居然对那儿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也说不出是为什么.和哥哥到田野里走走,我觉得这里花的清香、树的高大,乃至于池塘中青蛙的叫声,都是那么熟悉.突然,我脑海里清晰地显现出了"回家"两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