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思想品德活动课,让课堂“活”起来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一种活动。既然是活动,就要“活”起来、“动”起来。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学生则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抑,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帖耳,盲从依附。因此,思想品德活动课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让课堂“活”起来,只有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才能把学生从“闷课”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忠健 《小学生》2011,(4):20-2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开动各种感官,开动大脑机器,使想象飞起来,思维活动起来,语言也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  相似文献   

4.
罗金水 《广西教育》2006,(1A):23-2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每个生命的存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中职语文教学三字诀——活、动、乐,即: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生动课程,让课堂活起来;要构建开放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要探索趣味课型,让气氛乐起来。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经到一所小学听过两位语文教师的公开课,感触颇深.如何让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成呢?创造互动的对话氛围,让教学“动”起来;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活”起来;实施多元解读文本,让学生个性张扬……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已推广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做法仍是盘根错节,藕断丝连。语文教学课堂内“满堂灌”、“讲风”依然存在,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让他们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相似文献   

8.
让语文教学活起来,不仅是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起来,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语文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是诗一般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张双玲 《新疆教育》2012,(9):130-13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实施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真正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理想教学境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儿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认真做好教材的“二次开发”。本文对教材的引入部分作了再创造,这对整节课而言,只能算是“微创”,但画龙点睛,让原本静止的教材“动”了起来,让相对无趣的课堂“活”了起来,起到了较好的教学功效。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门艺术 ,所谓“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其实质在于一个“活”字。吕淑湘先生指出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 ,只有“活”才是各种教学法的前提 ,只有“活”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活”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活”堪称语文教学的精髓。那么 ,怎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活”起来 ,我认为 :激情——“活”的前奏语文教学是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统一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然而 ,在语文教学中 ,人们往往只重前者而忽略后者 ,致使语文课枯…  相似文献   

12.
王振俊 《成才之路》2010,(19):45-4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13.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见识的限制,学校教学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新课改理念在实践中往往会“走样”或“跑调”。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那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我认为,教师若能做到以下几点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使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将在极大程度上被突破,使师生互动实现空前的优化。教师在改革教法上下工夫,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应用的能力以及质疑、揭疑、发散、聚合等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以“激趣”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如何落实新一轮课改精神,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病,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让我们的历史“活”起来,“动”起来?实施体验教学应是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发挥的天地、自我展示的舞台是必不可少的。要让英语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架设学生自我发挥的舞台,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海臣 《考试周刊》2011,(28):146-146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为知识而知识的陋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其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知识“活起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英语环境。  相似文献   

19.
詹林城 《教育艺术》2002,(12):23-24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 ,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真正实现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的理想教学境界 ,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现结合课堂教学 ,谈几点体会。一、创设氛围———求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20.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么一句话:“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意思是说,生和死是相对的,有生必有死。于语文教学,我要仿造一句:死也活之根本,活也死之目的。旨在表明:必须坚持语文教学中“死”和“活”的辩证统一。所谓“死”,就是教师教要落脚,力保学生学得踏实,学得扎实,系统而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所谓“活”,就是教师要“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使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学以致用,开发智力。若将二者统一起来,那就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