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丽 《考试周刊》2011,(55):236-236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教学观念,迎接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注重受教育者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充分开发学生的天赋和潜能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使受教育者尽可能地参与科学研究、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一、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生好奇心强,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进行积极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认真讨论,广泛交流,共同解答.例如,在八年级学生学过相似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后,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高不可攀的大树的高度,可做如下探索:根据物理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  相似文献   

3.
探究式学习法就是要通过活动来延续和充分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学习方式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习方式改革的精神,对于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课堂需要创新这样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得到点滴体会:在充分的实践中去创新、在兴趣活动中去创新、根据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观察机会。  相似文献   

6.
一、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进行积极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认真讨论,广泛交流,共同解答.例如,在八年级学生学过相似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后,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高不可攀的大树的高度,可做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7.
培养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新时代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以“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从培育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出发,以数学实验为主要学习手段,以测量工具为思维支点,引导学生在猜、估、比、数、铺、称、掷等活动中充分思辨,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新课标倡导以动手实践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探究的恰当问题,从而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精神。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认识探究、体验探究,一方面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以科学的理念进行精心的指导。下面,笔者结合近年的研究和实践,谈谈引领学生开展有效探究的策略。一、寻找趣点,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动机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只具有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9.
许华锋 《辽宁教育》2012,(15):81-82
小学科学新课标倡导以动手实践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探究的恰当问题,从而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精神。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认识探究、体验探究,一方面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以科学的理念进行精心的指导。下面,笔者结合近年的研究和实践,谈谈引领学生开展有效探究的策略。一、寻找趣点,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动机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只具有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如果面对一个未知的探究活动,我们只是"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10.
刘玉霞 《考试周刊》2009,(12):215-215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校的学习,离不开由学生、教师、环境组成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许多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教师都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陈玉琴 《宁夏教育》2007,(11):47-48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是通过探究式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在地理探究活动中以地理基础知识为载体,力求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史栋萍 《江西教育》2000,(12):34-34
创新教育强调教育个性化和个性化教育。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人和社会关注的基本目标,能否充分、合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而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更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个性呢 ?1创设激疑情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指对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有浓厚的兴趣,它既是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激疑是进行教学的重要策略,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常常需要创设激疑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驱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  相似文献   

13.
一、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主动学习 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家庭小实验,引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它使学生有一种学习化学的驱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新教材编写了较多的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这些材料,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首先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生活用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  相似文献   

15.
《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实践生活的一门课程。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发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邓薇 《中学生物学》2009,25(12):29-30
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重视探究的过程,主张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实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展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活动课的设置占有相当多的比重,同时,初中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参与活动课的兴趣很高。教师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展开扎实有效的活动课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马丽萍 《山东教育》2002,(16):61-61
美术课是引导学生认识美、体验美、追求美的教学活动,其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十分丰富。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用。一、使学生在好奇中体验美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造特定的情境,激发和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并以好奇心为动力,推动学习活动的进程。如二年级的《刀刮蜡笔画》一课,教师可以问,用刀代笔作画你们看过吗?用刀做出来的画又会怎样呢?学生顿时对画法产生了好奇,教师就此拿出刮画,让学生欣赏。然后,再分析总结出刮画是一…  相似文献   

20.
潘英 《教育》2008,(11):56-56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课程,充分尊重学生,力求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童心、童趣、童真的学校生活,着力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学生文化。从这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班级学生文化建设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