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电影《黑骏马》,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出演该片男主角的蒙古族著名歌唱家腾格尔,他为该片赢得了国际电影节的三项大奖.为此,腾格尔出演的《黑骏马》已名声大震,家喻户晓.而《黑骏马》的原作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张承志(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草原插队),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很陌生的,尤其内蒙观众对他的了解甚少.所以,有必要对草原的读者和观众介绍这位懂蒙语的回族作家.张承志写了很多反应草原生活的作品,所以,人们习惯称这些作品为“草原系列小说”.张承志的草原系列小说具有草原民族独特的草原芬芳和情趣,草原韵味和旋律.张承志对草原人民的心境、情绪、生活方式、风俗人情,对草原人民的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把握.纵观张承志前期的小说创作,草原始终是洋溢在他血液里的生命热力.他的心里始终是隐含着一  相似文献   

2.
黄宝成 《阅读》2011,(10):30-33
蓝天、白云、草原、峡谷……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画师,描绘了一幅幅绝妙画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了“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让我们去一睹其芳容吧!  相似文献   

3.
以青海湖地区围栏封育二十年的高寒草原群落个体植株作为对照,比较研究了紫花针茅、冰草、早熟禾、猪毛蒿四种优良牧草个体和异叶青兰、披针叶黄华、狼毒三种杂毒草个体在放牧压力下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发现优良牧草个体对长期放牧的形态响应与杂毒草类不一致,优良牧草在长期放牧的条件下表现出“个体小型化现象”,但是杂毒草却是不明显,在地上生物量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个体形态变异差异造成了植株个体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的相对改变,各植物种群占有的生态位(资源空间)发生“形变”,优良牧草类多数种群生态位“收缩”,杂毒草类多数种群生态位“扩张”,草原群落中的各种群重新组织,优势种出现更替,是高寒草原群落退化演替在个体水平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布隆菲尔德提出向心结构理论后,朱德熙在将布氏的理论移为中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补充,并认为汉语中所有由“的”字结构和量词组合充当定语的向心结构都是双核心的同位性向心结构。但我们发现,汉语中存在“生命的河流”、“悲凉的月亮”、“依恋草原的太阳”、“一船歌声”这样的跨域性“XN”,通过论证,我们证明跨域性“XN”是后核单核心向心结构,并在认知上找到跨域性“XN”中“X”不能称代“N”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生态文学书写主要从“自然生态”“精神生态”与“生态理想”三个向度展开。首先,自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游牧民族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理念逐渐被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观念冲击,致使森林、草原生态状况急剧恶化,集中表现为森林萎缩、草原退化、滥捕滥猎、物种衰减等。其次,随着现代社会中自然、神性等逐渐被祛魅,人类精神世界、心灵世界均遭遇生态学意义上的“污染”,在黑鹤笔下主要表现为对动物生命的冷漠放逐、对消费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的狂热追逐等。最后,黑鹤认为人类应秉持生态整体观念,同时与自然世界保持一定距离,通过“惩罚”和“教训”而非一味用“爱”或“信仰”来拯救失范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何捷 《阅读》2023,(Z9):24-29
<正>“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老舍先生在散文《草原》中,用清新的笔触描述了他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相似文献   

7.
温斌 《职大学报》2016,(4):33-36
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学并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地域文学,它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文化属性划分的一种结果,与草原文化密切相关,而草原文化又和游牧文化相辅相成。不管是游牧文化、草原文化,还是草原民族,均体现着"草原"这一本质属性、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娟 《职大学报》2016,(4):37-40
草原歌曲是草原文化属类中的一支,随着草原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草原歌曲也逐渐受到重视,并流行开来。草原歌曲的流行不仅因为它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蒙古马精神”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其宝贵的品格要求我们对其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挖掘。“蒙古马精神”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是其亘古不变的内涵,它也是支撑“蒙古马精神”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的合理内核。“蒙古马精神”是“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塑造文化强区的核心力量,鼓励草原儿女振奋向前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民歌是流行于蒙古国、中国内蒙古草原一带,其大体分为“长调”与“短调”两大类.长调大多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音域宽广,明亮高亢,委婉动听,具有辽阔的草原气息,属于抒情性民歌;短调则节奏较规整,曲调朴素简洁.“长调”是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点,无论曲式和演唱方法都是蒙古族民歌中所特有的.“长调”是蒙古族民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作”很值得专家、学者去挖掘、研究、整理,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首歌颂北疆草原的歌曲。塞外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令人神往。马背民族岁月的古老沧桑,流动在草原人民滚烫的脉搏里。翻阅草原辉煌传奇的历史,曾经的金戈铁马承载着旷世枭雄,让多少后来人心潮激荡。马,是草原上的精灵;河,是草原的血脉;绿,是草原的容颜;歌,是草原永不消逝的韵律……  相似文献   

12.
《这片草原》虽是一首小旗歌,但却大气磅礴,通过歌词信息独特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彰显了炽烈的草原情怀,镌刻着鲜明的民族特征,是一曲草原的颂歌。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1):F0002-F0002,F0003,F0004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兴安学院)坐落在素有“内蒙古延安”之美称的草原文化名城——乌兰浩特市,是2001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占地面积为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为8400万元,图书馆藏书22.52万册,  相似文献   

14.
宝鸡旅游具有“散、远、小”的特点,旅游开发必须在旅游资源观、旅游产品和旅游开发观上重新认识,在开发思路上应遵循“横式切换、政府主导、分层开发、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加强对法门寺和太白森林公园的深度开发,加快关山草原开发步伐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一、重引导。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过程。学生由未知到渐知到熟知,离不开教师的宏观调控,“导”字应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课前导预习。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的预习能力之强弱,往往反映出语文素质的高低。重视预习,实质就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预习的要求可按年段不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由理解字词过渡到体会思想。预习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课文创造的情境。如学习《草原》一文,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草坪席地而坐,听歌颂草原风光  相似文献   

16.
草原资源是自然资源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是在现代工农业快速发展进程中,人们只注重追逐草原资源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草原的生态价值。随着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意识到草原生态发展重要性,所以各国在加强草原立法的进程中,逐步地引入了草原生态保护的立法理念,确定了相应的草原生态化权利制度。通过立法,明晰草原权利主体的权利义务,发挥草原权利主体在草原生态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草原权利制度与草原生态保护,阐述了我国应当将生态保护理念确立在相关草原权利法律条文中,实现草原权利制度生态化。  相似文献   

17.
叶尔克西的散文塑造了草原女性这一主体形象,并以草原女性的本真视角展示了女性根本特质—母性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草原女性和性别、自然及母性光辉的解读,分析叶尔克西对女性和自然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娟 《职大学报》2012,(5):57-59
《草原夜色美》这首歌词表现了最美的草原夜色,词和曲相得益彰,充满梦幻又真实自然,使人一听就再也忘不掉。  相似文献   

19.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歌,除表现草原儿女对家乡的深情外,更全面的是表现了广大蒙古族同胞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的眷眷深情。今天,强调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我们更应该大力宣传和高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经典歌曲。  相似文献   

20.
以宁夏荒漠草原和干草原为例,对天然草原禁牧封育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草原经禁牧封育后,植被盖度、高度、产量和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草地载牧量提高,生态条件改善。可见封育是一项经济而有效的草地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