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渗透于化学计算题中的离子共存思想 在有反应发生的化学计算题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物的判断问题.当反应物可能发生多个平行反应,或者是第一步反应的产物还能与过量的某种反应物发生后续反应时,反应物的相对量不同,反应的产物可能不同.要进行反应产物的计算,需要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要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需要判断反应的可能产物,此时就应考虑离子共存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两种盐溶液发生反应时,其反应类型不唯一,有的发生复分解反应,有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有的发生双水解反应,有的甚至发生了复杂的络合反应。我通过实验对一些常见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进行了探讨,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介绍了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反应发生的条件。下面从微观的角度,谈笔者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章复习中,复习了物质的分类、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之后,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复习时,设计了下列一组练习题:1.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5.
以铜与各种酸发生反应时所需浓度作为探究内容,通过系列实验,发现铜分别与盐酸、硫酸开始发生反应的起始浓度、铜与硝酸反应生成NO的浓度以及与硝酸反应生成NO2的浓度,并得出相应结论.对实验及结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复分解反应几乎都发生在水溶液里,其实质是离子的重新结合.如果同一反应体系内存在多个复分解反应(指常见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那么这些反应会先后发生.一、在碳酸盐溶液和碱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酸溶液,中和反应优先发生例如,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里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知网检索有关乙醛和溴水反应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明确大家的共识是乙醛和溴水发生了氧化反应,没有发生加成反应,分歧在于是否发生取代反应。笔者围绕着乙醛和溴水反应的机理,采用威尼尔无线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注射器以及三通阀相结合的一体化实验,在无水的环境下快速检验出产生的气体是CO2,从而确定有HBr的生成,进而证实发生了取代反应。再利用现代化仪器对有机产物进行科学分析,最后查阅资料寻找理论依据,多重实验证据共同证实乙醛和溴水反应发生了取代反应,充分体现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 中和反应及反应终点的判断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当现象不明显(无沉淀或气体产生)时,需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相似文献   

9.
伍强  罗姣 《化学教学》2016,(12):61-63
为确定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产物的成分,对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做了定性实验探究,结合化学平衡知识做了理论上的计算.认为碳酸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主要是碳酸亚铁,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SO4+Na2CO3=FeCO3↓+Na2SO4;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是碳酸亚铁,发生的反应为FeSO4+2NaHCO3=FeCO3↓+CO2↑+Na2SO4+H2O.指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均生成氢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燃料电池就是把燃烧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电极为惰性电极不发生任何反应,而是引入两极的适当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众所周知,燃烧反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燃料被氧气氧化,而氧气本身被还原的一个过程.在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而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必然是将发生氧化反应的燃料气导人负极,而将发生还原反应的氧气导入正极.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学化学里,复分解反应被认定需满足三个条件之一才能发生。因为有了这样的概括,其副作用是不少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无限制地放大,以为只要满足其"条件"就能发生反应。鉴于盐的水解也是复分解反应,所以也可以将貌似完全进行的复分解反应以反应平衡常数对其限度做出判定。具体分述如下:一、酸与碱的复分解反应1.强酸、强碱的复分解反应倾向有多大?【推证】以常温下HCl与Na OH两溶液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溴乙烷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结果表明:溴乙烷与饱和KOH乙醇溶液的混合液温度低于80℃时,绝大部分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温度高于80℃时开始生成乙烯的消去反应加快,发生消去反应的演示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为95℃;溴乙烷与饱和KOH乙醇溶液的体积比是1∶3。  相似文献   

13.
一、理论依据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其微观化学本质都是通过电化学池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独立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令氧化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发生.对于原电池来说: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对于电解池来说: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就是要写出这两个半反应式,而电极反应式同样要遵循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因此只要能在给定的新情境下判断出电极参与氧化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再根据价态变化判断并写出得失电子数.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化学体系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可以同时发生,也可能先后进行,反应的顺序直接影响着反应的最终结果.为研究问题的方便,先限定体系内只有A、B、C 3种物质,A与B发生反应①,A与C能发生反应②,B与C之间相安无事.这就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反应①和反应②同时发生,如浓NaOH溶液滴入铝铵矾溶液中,在生成白色沉淀的同时又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是反应①和反应②先后发生,如氯水滴入FeBr2溶液中,开始时只有Fe2+被氧化成Fe3+,当Fe2+完全被氧化后,氯水才氧化Br-.以下重点讨论第2种情况——反应的顺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亚奇 《考试周刊》2014,(71):147-148
<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都感到困难。实际上,快速、正确书写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是有一些基本原则的,具体如下:(1)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通常状况下,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先后的顺序是:活泼电极>S2->I->Br->Cl->OH->含氧酸根>F-;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是:Ag+>Fe3+>Cu2+>H+>……>Fe2+>……  相似文献   

16.
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但许多中和反应不会产生气体、沉淀或颜色变化,即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探究中和反应是否进行就成了中考命题的热点,下面结合例题,共同来探究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17.
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液Ag^+不能氧化I^-的原因是因为沉淀反应的存在阻止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可能是沉淀反应速率快于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所致。进一步研究认为,只有阻断KI溶液和AgNO3溶液的直接接触才可避免沉淀反应的发生,据此成功设计了银离子Ag^+直接氧化碘离子I^-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化学里,讲到的化学反应类型一般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所有化学反应都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这里,主要是从化学平衡的观点谈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在水中会发生电离.强电解质会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只是部分电离.电解质电离的结果产生阳离子和阴离子.所以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间的反应.例如,把银盐溶液和氯化物溶液相混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中的置换反应主要包括非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和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两大类,非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主要是指碳或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氢气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主要指金属与酸溶液、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当学习溶液中的置换反应时,学生对各类置换反应只是一知半解,缺少归纳、总结、对比,往往忽视了发生反应的条件,致使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20.
<正>在化学中,经常要遇到吸热、放热、加热等概念,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 吸热、放热与加热的基本含义 吸热与放热:这是一种化学反应现象。 当某化学反应发生时,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了,就表明这反应是吸热反应,由于反应时要向周围环境吸收热量,因此环境的温度便降低了。 当某化学反应发生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了,就表明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因为反应放出热量,传给环境,所以,环境的温度便升高了。 加热:这是进行化学反应的一种条件。 某些反应,在常温下反应很慢或不反应,通过加热,可使反应发生或使反应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