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人改造外部世界,满足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实践。"劳动崇拜论""劳动决定论""劳动终结论"和"劳动起源论"批判和中外教育史上有关劳动教育的论争揭示了,文化是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教育研究需要文化研究。"劳动""文化"和"教育"在词源上有共通之处。劳动教育,作为文化实践,是通过物质、能量转换改造自然的"化育"和通过信息、符号改造社会的"教化"的统一,蕴含价值-规范、行为-作用、语言-符号、知识-技术等不同的文化层级和实践综合。劳动教育有文化唯物性,也就是具有物质生产性和面向社会现实的大众文化性。劳动教育有文化启蒙价值,它是解放所有人的文化启蒙,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文化的知识文化启蒙。总之,劳动教育的文化本质和实践充分呈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以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的过程,是劳动的"教育性"与教育的"劳动性"、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化育与教化、精英与大众、理论与实践之间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的总体。精神文化生产是人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劳动过程。编辑活动与人类精神文化的生产与发展休戚相关,它是为人们提供每日所必需的“精神文化食品”的活动。而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创造性的,这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必然与美学发现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人们为认知世界和满足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所进行的探索、创作活动即精神生产,它具有抽象性、创新性、传承性、长效性等基本特征。精神生产力,作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的能力,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神生产改变的是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相互作用、互促发展;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精神生产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是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4.
劳动正义作为对人们的劳动活动、劳动关系和劳动方式是否合乎正义价值的哲学追问及规范诉求,其内在地包含劳动生产效率、劳动分配公平、劳动关系和谐、劳动自由自主等基本价值内容。而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则包含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社会生活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生态生活共同富裕等内容。劳动正义对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支撑意义,集中体现在:劳动生产效率为共同富裕奠定财富基础,劳动公平分配为共同富裕提供正义守护,劳动关系和谐为共同富裕提供秩序保障,劳动自由自主为共同富裕确立价值指针。因此,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当代中国实践进程中,迫切需要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积极践行绿色劳动理念,坚守劳动自由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5.
纪律规范是人们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在社会规范体系中的集中反映,是人类文明之社会规范制度成果。纪律规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大致包括经济基础、政治前提、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纪律宗旨、纪律权力、纪律意识和纪律环境是对纪律规范的四种解读,即经济解读、政治解读、文化解读和社会解读。  相似文献   

6.
关于艺术的发生,历来存在着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三种起源理论。本文认为,艺术活动离不开人的生产劳动,审美艺术的发生最终是人们生产劳动的产物。史前艺术的特征,是艺术活动直接来源于人们的物质活动,因而有着鲜明的功利意识与实用目的,是实用意识与审美意识结合的结晶。而史前艺术的功能,除了实用与审美意义外,还具有传达与交流思想、情感、意志、愿望等象征性功能或符号意义,这种符号功能是原始人类从动作思维向意向性、抽象性思维转化的过渡形式,是原始人类主体内在精神外化的物质手段。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动和产物,是一个群族智慧的结晶,对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古代汉语课程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古代汉语教学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形式.借助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方面对他们施加影响,学生在潜...  相似文献   

8.
彝族传统禁忌的成因及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规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彝族的传统禁忌古老神秘、源远流长,其产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作用而成,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是多元的。彝族传统禁忌对彝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二者相依共存。  相似文献   

9.
沈滨凯 《文教资料》2012,(11):88-89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始终发挥着传授知识、表情达意、娱乐身心、宣传教育等重要的社会功能,极大地影响着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她是反映各族人民喜怒哀乐、思想情感的文化载体,是展示各族人民物质创造、精神生产的双重历史,更是现代人认知和续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命脉。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内涵着手分析,网球文化是网球运动主体以网球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以及主体的行为方式和全部的物质产品.网球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4个层次构成,不仅具有其自身的教育、娱乐、健身等本质功能,还不同程度地具有经济、政治等非本质功能.  相似文献   

11.
肖秋芳 《教育探索》2011,(7):128-129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导向、激励、调节、规范和社会化功能.这些功能决定了校园文化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为此,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隐性载体作用,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显性载体作用,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载体作用,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信息载体作用,发挥校园学术文化的科技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程文晋 《红领巾》2005,(5):59-60,66
经济活动是人的物质生产与交流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获利和计算是经济活动的本质所在,对人的关注和道德的考量必须以其精神的力量贯穿于经济活动之中.除此之外,任何单纯技术上的道德处理,只能是乏力的、苍白的.  相似文献   

13.
程林燕 《考试周刊》2013,(50):24-25
文章探讨商务文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透彻分析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其经济功能。商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对城市经济发展起着基础决定性的作用,为商务活动提供充分的基础支持、配套辅助服务。制度文化规范商务行为,调节商务关系,影响城市经济运行的思维方式。精神文化通过对人的格局境界、创业与诚信精神等方面的塑造,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行为文化通过构造与实践在经营管理、商务交易等价值创造,对经济发展起到"黏合剂、催化剂和润滑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靳玉乐  胡月 《教育研究》2021,42(5):58-65
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对学生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品格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品质与素养,具有鲜明的文化烙印、情感特点、精神品质和实践特性.劳动教育作为品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文化品格的塑造、情感品格的培养、精神品格的陶冶及实践品格的锤炼,达成培育学生完善品格的目的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必将发生深刻变化.应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对学生品格形成的作用,重新焕发劳动教育新活力.通过重塑劳动教育文化、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优化劳动教育过程、改进劳动教育评价、建立劳动教育制度等措施,为达成劳动教育的目的 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在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中,包含着社会生产劳动是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的运动过程,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精神文化产品商品化等深刻内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涵义可以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活动相区别、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比较、社会意识生产三个层次理解。从唯物史观维度看,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类自身生产三种形式的有机统一;从认识论角度看,精神生产是特有的或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当今认识产生的直接来源;从人的发展维度看,人的本性的实现和发展,不仅存在于现实的粗糙的物质生活中,而且还存在于人们对高尚的精神生活境界的追求、设计、创造和完善中。  相似文献   

18.
<正>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原始社会对青年一代所从事的教育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进行的。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接受正规文化教育渐渐成了统治阶级的特权。那时,接受正规教育的精神贵族是不参加生产劳动的,于是,教育便与经济活动相分离。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重新考察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结果发现,现代教育与经济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一致认为: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认识教育的经济功能,有着极其重  相似文献   

19.
一、生活方式可分为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什么是生活方式?理论界意见并不一致。我们认为,生活方式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可分为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这样划分的根据是什么呢?第一,人有多种需要。归纳起来,不外乎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要满足这两大类需要,人们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首先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  相似文献   

20.
二、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三大基本功能的分析大学校园建筑文化作为大学整体文化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它对大学的活动与价值的影响,有着其它文化因素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这一点,已引起人们的普遍承认,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其作用的不同解释,这如有人认为大学校园建筑这类文化现象是大学声誉与能力的第一形象;有人认为大学校园建筑的文化现象是全部大学文化得以续存、交融、发展的重要物质文化基础;也有人认为大学校园建筑作为物质设施既是大学人的物质家园,作为物质文化又是大学人精神活动的园地,故而大学校园建筑文化是一种显现在大学生活中的服务校园主文化的亚文化等。自然,对大学校园建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