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技工院校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认知能力较弱、文化基础较差,运用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会让学生难以理解、不好接受。生活化德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指将根据德育教育内容,引入生活化资源,或者将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期实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技工院校当前的德育教育现状,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德育教学课堂、指导学生日常人际交往方法、运用技巧做好日常班级管理、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更好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与实践中,以此提升技工院校生活化德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贯穿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历史长河的冲刷留存下来的传统文化都是极为优秀的,它集合了我国古代先贤的超凡智慧。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可知,当前我国中职学生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受到现在浮躁社会风气以及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导致我国学生的道德水平已经成为其综合素养的短板。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职德育的合理策略,旨在不断提升我国中职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赵捍平 《科学大众》2013,(8):111-112,14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其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超凡的智慧。在新形势下,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目前中职学生的道德状况看,不容我们乐观。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迷失了自我,思想混乱,胡思乱想,有的甚至胡作非为。道德滑坡现象较为严重,德育教学与形势不相适应,实效也不明显,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并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势,使德育实效得以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必须遵循道德发展的规律,道德教育的根基是生活世界。本文分析了当今学校德育工作令人困惑的现状,反思了德育低效现象后面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只有德育回归生活化,德育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才能达到高效德育的彼岸;同时,文章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如何促进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实施德育,必须倡导幼儿德育生活化。幼儿德育必须回归生活,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必须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相结合,提高德育实效,使幼儿终身收益。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在生活中实施德育,促进德育生活化。幼儿德育生活化必须关注幼儿的情感,关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重视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在生活中实施德育,促进德育生活化。小学德育生活化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校园育人的环境,重视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是一所融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高品质公办新学校。建校以来,建邺实验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优质教育品牌创建进程中,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不断实践、探索"生活德育"。把德育从教师传统说教转向学生自我约束、自主发展、争先创优、不断提升、体验成功、感受幸福的"生活德育",即在童话乐园中建立"品质娃娃"争章机制。  相似文献   

9.
潘红琪 《科教文汇》2009,(26):83-83
慎独精神是我国传统的优秀道德精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其中蕴涵着自觉克制自己、始终坚持道德准则的道德精神。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回归学校德育的本质,就必然要强调慎独在德育中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探讨慎独精神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行知思想、行知理论,特别是"生活教育观"、"教学做合一"等,是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的基石。文章从生活化导入,开启精彩的一课;巧用课堂生成,激发表达愿望;巧借英语文化,渗透文化意识等几个方面,论述践行行知思想,构建生活化英语课堂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累积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道德传承和民族传统精神的结合。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复兴也成为流行趋势。但是要真正复兴中华文化,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大学生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必然会影响未来中国文化软实力。近几年,西藏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不断发展,为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复兴文化软实力,西藏也在积极努力。本文着重对西藏大学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争取找到有效的措施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西藏大学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一直为世界所称赞,而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应当把小学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本文主要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并探讨如何把德小学德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要不断传承与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注重在教材模块中镶嵌适当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应该立足道德与法治课本,找准教材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内化、传承和发展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在这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道德、军事等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我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行政文化的创新实质是确立以“法治”为核心的现代行政文化,实现向“法律至上意识”、“以法律制约权力”和“公民意识”的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对作为行政文化重要内容的行政伦理建设以极大启示,如行政道德的法制化、公民监督等。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我们在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必须坚持不忘本来、回望历史、创意激活、融入生活、交流互鉴,从而使其转化成推动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韩扬  李铁 《科教文汇》2009,(21):233-23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体系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社会实践中的方方面面都在和谐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和谐是这项工程的重要保证,也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显著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灵魂与方向,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则是和谐文化的坚实根基与深厚资源。只有在我国悠久历史文明和固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继承、改革与创新,营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文化环境,才能保证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体系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体系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社会实践中的方方面面都在和谐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和谐是这项工程的重要保证,也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显著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灵魂与方向,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则是和谐文化的坚实根基与深厚资源。只有在我国悠久历史文明和固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继承、改革与创新,营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文化环境,才能保证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优化与调整,应立足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中,以生活化视角,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生成。本文立足生活化教学的理论研究,从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资源、延拓课堂教学"面"等方面,具体阐述了《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许多高职思政教师注意到了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积极影响,提出了结合传统文化传承的高职思政教学理念。即高职思政教学应该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国家认同感、道德情操水平,以此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以及对思政教学的创新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