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芷郁 《兰台世界》2013,(24):18-19
据文献记载,清代辽东共设置书院18所,书院的资金来源、生员规模、书院建筑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清代辽东书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辽东文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作于清光绪18年的山西平定《冠山书院藏书记》、规条及书目,详细记载了书院的藏书缘起及管理方法,开山西近代图书馆风气之先,对信息闭塞的山西藏书事业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相似文献   

3.
邓宏峰 《兰台世界》2012,(24):46-47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中原古代书院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书院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唐代雏形、宋代崛起、元代振兴、明代繁荣、清代昌盛、近代改制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搜集图书馆以“图书馆+书院”模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文献,调查典型实践案例并分析“图书馆+书院”模式的特征,基于“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在丰富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引领社会风尚、带动促进古籍保护开发、调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优势,对“图书馆+书院”模式在未来发展的六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应对措施: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地方文献资源、标准化建设、新媒体技术应用、社会力量参与,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清代东北第一书院”的铁岭银冈书院(前身名“致知格物之堂”),由清代原湖广道御史郝浴创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它对清代早期铁岭文化的影响具有着开发和发展的意义,有筚路蓝缕之功,对今天的铁岭本土文化仍然有着深刻的渗透。为此,从铁岭近代文化状态、银冈书院的产生和发展、银冈书院教育对铁岭文化的贡献、银冈书院对今天铁岭文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繁荣和发展铁岭现代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学会藏书楼的建立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一股重要潮流,也是中国早期图书馆的雏形.本文记述湖南学政江标改革校经书院、创办校经书院藏书楼的过程,探讨了校经书院藏书楼对促进湖南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光绪元年(1875年),四川省城尊经书院(以下简称尊经书院)在成都石犀寺正式落成。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时任四川学政张之洞是尊经书院的实际建议、造端、经营、规划者。1875年,为解决尊经阁藏书和生员学习用书的不足,张之洞用自己的俸禄,为尊经书院的生员购置大量图书,沿存至今,成为今日四川大学图书馆的重要馆藏——集档案、文物和文献于一体的"张之洞捐俸置书"。  相似文献   

8.
正5月12日,山东省文化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这标志着"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将在全省推进。这种模式的内涵是:"按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让古老书院在现代图书馆中焕发青春,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利用书院走近百姓,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据了解,该服务模式具体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设施布局上做到"六个一",即全省各级图书馆"尼山书院"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有关史料的梳理,对芜湖县学藏书特别是中江书院的藏书史实及规范章制度作了较为细致的考辨。认为:中江书院藏经阁是芜湖近代图书馆的滥觞。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提出“图书馆+书院”模式的背景基础为“相续之历史”与“相类之职能”,阐述“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发展现状,即全面覆盖、各具特色、组建联盟、注重宣传等,总结“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实践成效,如推动中华典籍推广、提升服务效能、扩大交流合作等,并提出“图书馆+书院”模式在运行保障与运行方式上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我国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尚敏 《档案》2020,(1):25-32
科举文献是指对科举制度、过程、内容、结果及相关人物、事件的原始记录。科举文献类型多样,这里所指,即由清代甘肃士人刊刻的硃卷以及包含甘肃科举中式者信息的同年齿录。硃卷和同年齿录均有中式者的个人简介、家族谱系,部分会试同年齿录和硃卷一样亦有师承关系部分。上述两种科举文献有助于考补清代甘肃人物、兰山书院山长传记以及认识明代向甘肃移民的多样性,同时还可对其中的部分史事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12.
戊戌变法与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诞生的原因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诞生在清代末年,是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在我国封建藏书楼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先进技术而出现的新事物。促使我国封建藏书楼转变为近代图书馆的动力是近代维新运动,转变的标志是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1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全省公共图书馆在传承文明、教育群众、引领风尚中的重要作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古老书院在现代图书馆中焕发青春,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利用书院走进百姓,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省文化厅决定,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  相似文献   

14.
以清代大环境为宏观背景,探讨福建书院及其藏书事业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前、中、后3个时期来具体微观探究,分析其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嬗变之历史脉络,并列举鳌峰书院、正谊书院、致用书院等清代福建书院及其藏书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清代福建书院藏书事业的兴盛还体现在对书院藏书楼建筑和设计的严格要求,本文亦从该视角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集藏书、教学与研究活动于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公共图书馆承担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与"开发智力资源"的社会功能,两者在文化传承、人才培育、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相似性使得"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成为可能。"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既源起于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古籍资源研究整理与开发利用等理念,同时又产生了明显的现实成效:有效挖掘和整合文献资源、调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合作、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未来"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发展应注重明确发展方向、加强整合与共享、探索"互联网+图书馆+书院"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胡彩云 《兰台世界》2021,(3):107-110
经世致用文化是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文化根源于清代致用书院。福州致用书院作为其中一所致用书院,同样推崇经世致用。文章在解读经世致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遗存的福州致用书院藏书为剖析对象,从藏书来源、藏书类别、藏书阅读对象三个角度展开剖析,从文献角度探究其经世致用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管窥清末致用书院藏书的重要历史意义,继而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F0004-F0004
宁夏图书馆成立于1958年,是一所面向大众开放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藏书150万册,几乎覆盖了所有学科领域,尤其以回族伊斯兰教文献、宁夏地方文献和近代外文教会文献较具特色。"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宁夏分中心设于宁夏图书馆内,将逐步形成以宁夏图书馆为中心的宁夏地区图书馆服务协作网及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电子网络。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机构,清代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全面普及和繁荣时期。在教育对象范围扩大化的情况下,清代书院道德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清代书院在道德教育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师范大学李灵年教授和北京大学杨忠教授主编的大型文献类工具书《清人别集总目》,近期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三册,550万字,定价380元。此书旨在为清代及近代文史整理研究提供目录传记类文献的基本线索,著录了近两万名作家所撰约四万部诗文集,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现存清代诗文别集著述、馆藏及作者传记资料的大型断代专科类工具书。 该书资料丰富,可信度高。李灵年、陆林等几位作者,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费时近十年,广泛搜集各地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并对一些没有编印藏书目录的重点图书馆抄录其目录卡片,进行…  相似文献   

20.
清代开封乃河南省会置所,拥有众多的书院文化教育机构,其中以大梁书院、彝山书院、明道书院等最为著名.这些书院的资金来源、管理模式以及教学方式等比较先进,颇具特色,对清代开封的文化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