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初小语文课本中,编选了一定分量的常识性课文,它们是小学语文科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前我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总有一个偏向:单纯进行科学知识教育,脱离课文讲科学知识,结果效果不好。通过学习及教学的实践才认识到:教学常识性课文,必须全面实现语文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因为它是常识性的课文,必须教给学生有关的科学知识。但是科学知识内容是通过语言形式来表现的,所以又不可以脱离语言形式“架空”地讲科学知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加强了语文科常识性课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教学,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与科学常识的传授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并恰当地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现谈谈我教初小第七册语文有关常识性课文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要把常识性课文上成语言训练课齐金婷常识性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数量。目前,此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泛泛地串讲,教师费力费时,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二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常识课,忽略了语文基本功训练。如何搞好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呢,一、针对...  相似文献   

3.
2009年的暑假备课.我们刊发了一组文章.对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常识性课文教学,是科普常识的教育目标更重要,还是语文教育目标更重要?学生获得科普常识的主要方式是“看”还是“读”呢?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是教给学生常识重要.还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要?这一系列问题.读者朋友只要细读暑假备课的14篇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就能找到答案。寒假备课.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常识性课文有两个目的。其一,保证专辑内单双册课文的系统性;其二,继承暑假备课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探索、归纳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的新方法。可以说,寒假备课是对署假备课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常识性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浙江省象山县实验小学方利民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常识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教学这些课文,笔者认为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科学知识和自然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进而进行“思维的物质外衣”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太阳》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一些有关太阳的科学常识,我们称之为常识性课文。怎样上好这类课文,是小学语文讲读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就这篇课文的教学着眼点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常识性课文因其文体的特点,有不少教师教学时常常忘记其"语文味"。常识性课文的教学不应只是承担科学知识传授这一简单的任务,同样应让学生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精妙,夯实朗读,感受语言的生动,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介绍自然常识的,如《太阳》、《海底世界》等;一类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如《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等。常识性课文语言平实。写法上多以说明为主。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把这类课文上成常识课。以语言文字教学为核心,进行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学科的特性与任务,常识性课文也应体现这一学科要求。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常识性课文如何根据语文课的特性抓训练点。  相似文献   

8.
在低年级如何教好常识性课文呢?下面仅就五年制第二册语文课本中的常识性课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讲清词语概念在进行常识性课文教学时,应该在理解常识内容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有关词语,讲清道理。例如看图学词学句第九课《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的内容是:“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这是一篇传授地理常识的课文,它主要通过在同一时间里的气候的不同特点来说明我国疆土的广大。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小朋友看看祖国地图,初步认识大兴安岭、长江两岸、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接着教他们理解“雪花飘舞”是表示寒冬,“柳树发芽”是表示春天,“鲜花盛开”是表示夏季;然后紧抠课文中三个较为抽象的词:“还在”“开始”“已经”,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间里,我国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色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郭影 《文教资料》2013,(24):50-51
常识性课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介绍自然、天文、地理、历史、卫生、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一些文章,这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对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此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泛泛地串讲,教师费力费时,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二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常识课,忽略了语文基本功训练.因此,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常识性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探讨如何把握常识性课文特征、如何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这是一句很不时髦的大白话。谁不知道,常识性文章编入语文课本,自然就是语文的一部分,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自然也是语文教学了。但是在实际教学或教学设计中,许多人又常常忘记了应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的简单道理,使此类课文的教学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1.
常识性课文是指以介绍自然、地理、历史、卫生、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对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小学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做法。一、常识性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常识性课文的内容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或事物本身的特性,把科学知识通过比较形象的方式介绍给学生。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比较准确的科学知识,而且在知识传授和积…  相似文献   

12.
小语教材中,常识性课文占有一定比例,编者安排这些课文,目的在于让教师以科学知识的传授为凭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因此,阅读此类课文,须处理好传授科学知识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以科学常识的渗透为凭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目的理解科学常识,以求语言文字训练与科学知识渗透的有机统一。一、品析词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小学阶段的常识性课文,大多借助客观事物的具体介绍来渗透科学知识,这类课文在语言方面的最…  相似文献   

13.
《海底世界》(五年制六册第6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可以从“传授自然常识”和“披露表达方法”两方面考虑。传授哪些常识?①海底没有风浪;②海底除了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发出的像星星闪烁的光点外,不见光亮;③海底有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的动物的“窃窃私语”;④海底动物约有三万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各种各样;⑤海底地形奇险,植物大小不一,色彩多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选录了许多常识性课文,介绍动物、植物以及其他 一些事物的科学常识。这类文章科学性强,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好素材。可是许多语文老师教学这类课文时,对如何正确把握文本的科学性和语文性判断不准,  相似文献   

15.
陈颖 《云南教育》2000,(11):29-29
小学语文第四册的《看月食》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教学常识性课文一是要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自然常识 ,开阔视野 ;二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文中的“我”是通过“看”和“听”来认识“什么叫月食、形成月食的原因 ,以及月亮在月食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这三个问题 ,课文不是逐个说明 ,而是交叉阐述的 ,在描述月食的过程中插入了什么叫月食和形成月食的原因两部分内容。根据这一特点 ,可在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变序讲读。一、整体了解课文内容1.低年级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6.
常识性说明文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教学常识性说明文,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还应让学生理解这类课文的表现形式,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教学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7.
实施《课程标准》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年级均编排有介绍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课文,让小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常识,毋庸置疑是必不可少的。这类课文常识性课文,要么是人物化,要么是散文,要么是童话……应该说,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然而,时至今日,很多教师在教这些常识性课文时,还是简单地上成了常识课,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味道,这显然与编者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如何避免把这种现象,让常识性课文绽放出语文教学风采呢?下面,以语文出版社S 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为例,谈谈如何把常识性课文上成洋溢着浓厚语文味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要下雨了》(第二册)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白兔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如何在常识性课文的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发展认识、激发兴趣融为一体,我是这样训练的。  相似文献   

19.
王树山 《吉林教育》2000,(10):19-19
常识性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类课文的教学更能体现思想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的协调统一,课文中的知识点正是思想教育的落脚点。思想教育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不论我们渗透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都必须从科学知识的获取中来体现。为此,我们着重对语文常识性课文思想教育渗透进行了初步尝试,现就常识性课文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启蒙教育谈谈我们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中有不少常识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教学这些课文,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在常识性课文中进行思维训练呢?我有以下几点初步的体会: (一)对比辨异,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自觉地从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并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运用对比辨异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一个主要途径。在教学《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