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人民日报八月二十五日头版头条消息《袁凤翙钻研业务取得领导生产主动权党委书记由外行变内行》,我们几个人刚读到第三个字“翙”,就被拦路虎拦住了。岁乎?羽乎?抑或其它?忙翻字典,《学文化字典》、《工农兵字典》、《新华字典》都没找着。直至找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查出翙,读绘[huì],鸟飞声,才算解开了难题。一个生字,一番周折,由此我想:为什么有些报刊,明知个别难字(或词)  相似文献   

2.
目前,商务印书馆在报纸上发广告《敬告读者》,“郑重声明:《新现代汉语词典》和《新编新华字典》所用的书名与我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类同,但并不是我馆的出版物,也不是受我馆和原编者委托编纂的我馆《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的换代新版本。”市上出现了书名雷同的词典、字典、希望读者们分辨清楚。  相似文献   

3.
卷六《秦始皇本纪》:“攻魏垣、蒲阳。”《正义》:“垣,作‘(?)’。(?)音袁。括地志云:‘故垣城,汉县治,本魏王垣也,在绛州垣县西北二十里。……’”(228/2,此为中华书局1982年版页数行数,下同)吉案:黄本、凌本、殿本同,彭本上“(?)”字作“垣”,无下“(?)”字。张文虎《札记》:“案此宋人讳‘桓’,因并及‘垣’而缺笔,非《正义》有异文也。王、柯、凌所据宋本皆如此,仍其旧以见当时坊刻之谬。”张文虎言“(?)”乃“垣”之避讳字,不误。北宋钦宗名赵桓,据《淳熙重修文书式》,“垣”字亦在避讳之列(参陈垣《史讳举例》,页11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故今所见百衲本《史记》所影印之南宋黄善夫本于“垣”字多有避讳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13,(15):5
据悉,5月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称,湖北省教育厅为全省3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的不是国家明确要求的正版《新华字典》,而是当地一家出版社出版的所谓《学生新华字典》,这本字典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著作者是假的,字典中的差错率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20倍,出现很多常识性错误,属于应  相似文献   

5.
《新华字典》1953年10月初版,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字典,在小型汉语字典中是最有影响、最权威的。《新华字典》经过多次修订,到目前已经印行了4亿册,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商务印书馆1998年出版的《新华字典》第9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修订的,这是《新华字典》的第9个版本,先后荣获了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国家辞书奖特别  相似文献   

6.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者的立意是好的,强调文章题目不要用错字、错词;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爱好者,也许对“新闻圈”里的事没有什么发言权。但看了《中国记者》去年第9期刊载的题为《失真》的文章,总觉得有许多话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所以斗胆写了这篇文章,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兼与孙佑天同志商榷,不妥之处,请行家们指教。首先恕我直言,尽管孙佑天同志不惜笔墨解释了“失真”和“失实”“本质”上的不同,可我翻遍了手头所有的字典、词典后发现,真和实是相互得以解释的,真实两字并联在一起,我想全中国识字的人都能接受这个词儿。当《失真》一文作者为这两个字前  相似文献   

9.
最近,人们发现新版《新华字典》收录了不少“怪古稀奇”的新兴网络热词,如“房奴”“学历门”等。市民对新版字典感到好玩、新奇的同时,也产生了些许质疑。  相似文献   

10.
1953年,《新华字典》(以下简称《新华》)由新华辞书社编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6年进行修订并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后又迭经修改、重排,直至今日。 1993年,《新编新华字典》(以下简称《新编》)由王同亿主编、海南出版社出版。该字典自称“按照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家公布的各种标准改正了现在通用字典、词典的许多读音、释义的错误。”俨然以“换代性产品”的身份自居。事实到底如何,笔者对这两部字典作了一点对比研究,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见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11.
虚拟世界     
阿成 《网络传播》2006,(6):86-86
虚者,空也。只是我没有查过字典,不知道新华字典上怎么讲,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说。其实这是写文章人的本份,也是写文章之人和做学问之人的区别。如果给“虚”字加一点好听的解释——当然也是大众的理解,大约是说,礼貌、客气,谓之虚,比如谦虚。“谦”字好理解,谦者,让也。那虚呢?是说点客气的礼貌的话吗?如果是这样的理解,谦字的“让”就有问题了,显得不真诚。  相似文献   

12.
辞书概述     
辞书是字典、词典和各类专科辞典的统称。自从近代生产“词典”(或辞典)这个名称以来,字典和词典之间相对地有了界限。众所周知,当今的字典古时称作“字书”。字书本指解说文字形、音、义的著作。字典以收字为主,主要收录单位是字,说明单字的写法、读音和意义。而词典以收词为主,主要收录单位是词。一般词典除收词外,也收一些词组和成语。但是,由于汉语的词和方块汉字之间存在差别,一个词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三个字。这就使字典往往要收录一些复音词。换句话说,词典要用单字领头,由单字带出复词、词组和成语。总之,字典与词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有差异和不同功用。中国字书的历史源远流长,种类也很多。见诸于史籍记载的最早一部字书是《史籍》15篇。收字约九千余,相传出于周宣王时太史籀之手。《史籀》作为我国周朝史官教儿童认字的启蒙书,是字典形成前的雏形。  相似文献   

13.
新编《辞源》,内容丰富,方便读者,其功不小,然亦有未尽善处。今举三条,辨正如次。一、《辞源》“骨更”字条下云:“(一)食留咽中。见《说文》”。按:《说文》曰:“骾,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晋语》:卜籀曰:狭以衔骨。韦注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曰骨骨更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食骨留咽中,,这个“骨”字是少不得的。如果仅是“食”留咽中,则为因噎废食之“噎”矣,不成其为“骾”了。旧本《辞源》作“骨留咽中也”,省一“食”字,犹不失原义。今《新华字典》解作“骨头卡在嗓子里”,非  相似文献   

14.
在1998年修订本《新华字典》出版的前夕,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就有关字典修订发行情况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问:《新华字典》在中国家喻户晓,自1953年面世,至今已经度过了整整45个年头。这部字典规模虽不大,却是千锤百炼,凝聚了几代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  相似文献   

15.
现在提倡写短文,而且新闻体裁还规定字数,在长风日炽的今天。以字衡文,出于不得已。如何把短文写好?使人读后真有“尺水兴波”之感,是很值得研究的。前苏联作家契诃夫说,“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古代精短文章,光焰夺目。《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加在一起,也只有40万字。《论语》只有11750字,老子的《道德经》,仅有5000字。  相似文献   

16.
《新华字典》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少了“其他”人在种属关系方面无可争议地隶属于动物,正如第10版《新华字典》“人”字条说的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高等动物”也仍然是动物也仍然只是动物中的一个类别即人类,在分类学的意义上与山林毛狗属于动物中的野兽类、宠物狗属于动物中的家兽类为同一层级。但是,第10版《新华字典》在有些地方就想不通这个道理,来看具体的“想不通”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何勇海 《青年记者》2016,(31):57-58
200本字典铺在法庭地板上——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以此作为证据,证明华语教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擅自生产《新华字典》侵害其商标权及构成不正当竞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最近开庭审理了该案.商务印书馆请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新华字典”未注册驰名商标,禁止被告在辞书产品上使用与原告“新华字典”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赔偿原告各项经济损失300万元及合理支出40万元.(《新京报》,10月23日)  相似文献   

18.
平时阅读报刊,常常发现文章的内容尚好,可就是标题上出现了醒目的错别字。这些标题大都出自美术工作者之手的美术标题。如:1、去年11月10日健康报:《发声器官——象把小提(?)》,其中的“(?)”字应为“琴”。2、去年11月29日健康报:《歌(口候)之所以美》,其中的“(口候)”字应为“喉”。3、今年1月11日上海少年报:《倒(?)法的应用》,其中的“(?)”字应为“序”。  相似文献   

19.
《新华字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现代语言学和辞书学理论为指导编纂的汉语小字典,也是同类工具书中最权威的一部.《新华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对推广普通话和促进汉语规范化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新华字典》第11版自2011年出版后,不仅以更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继续为文化教育事业服务;还以平装本的定向发行等不同形式,深度参与到文化民生建设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本文对这一版在出版发行方面的一些重要事例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刊     
《新闻知识》去年第9期目录中的“评刊员之窗”栏目,第52页文中所冠栏目却是“评刊员之窗”。似乎“刊”与“刊”无异。其实这是误解。《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均只有“刊”字,未收入“刊”字。《中华大字典》注释;刊,“丘寒切音看寒韵义即剟也;斫也。”刊,“七见切霰韵[与刊异]切也。”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