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生物学高考中常有以获诺贝尔奖生物学知识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出现,以引领学生开拓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妙和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如2009年安徽卷第4题: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2.
张卓鹏 《新高考》2010,(5):113-115
在近年来生物高考中常有以诺贝尔奖生物学知识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出现,以引领学生开拓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妙和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如2009年安徽卷第4题: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3.
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的命题 例1 水母体内有两种发光蛋白,一种是水母素,它在有钙离子的环境中就能发出蓝光;另一种是绿色荧光蛋白,它吸收了水母素发出的蓝光后。发出波长较长的绿色荧光。科学家可以对多种基因进行荧光标记,根据活体内的荧光颜色变化,判断生物活动进程。荧光标记不仅可以标记蛋白在哪里,还能标记活体内的生物事件。  相似文献   

4.
吕碧文 《丽水学院学报》2000,22(5):42-43,56
从海洋无脊椎动物体内分离出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因其特有的生物化学性质及该基因在异源细胞内的表达产物也能产生强烈的绿色荧光,使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在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DHFR)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GFP,转染至培养的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HO-DHFR^- )中。结果:成功表达并产生绿色荧光。结论:证明EGFP是一种良好的报告基因和筛选标志.为进一步研究应用最广泛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一CHO细胞表达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可视化的转移消失蛋白(MIM)的I-BAR结构域重组体,克隆了顺联绿色荧光蛋白(GFP)探针编码序列的MIM-I-BAR基因.在6xHis标签原核表达质粒上成功构建了DNA序列.同时,实现了未标记荧光探针基因的MIM-I-BAR质粒的构建以作实验对照.成功转染至BL21(DE3)大肠杆菌细胞后,GFP偶联的MIM-I-BAR(MIM-I-BAR-GFP)蛋白表现出很强的可视荧光,该表达产物可方便的通过目测、荧光显微镜、免疫印迹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多种手段进行检测.此外,在考察不同条件下的蛋白表达效率过程中发现,带有GFP探针的MIM-I-BAR重组蛋白在温度为10℃时产率最高,而并非37℃.这一特征与非荧光标记的MIM-I-BAR明显不同.研究证实该最佳表达温度条件适用于重组蛋白产品中量制备.所开发的带有荧光探针的MIM-I-BAR蛋白产品及其制备工艺在科学研究、生物医学应用以及药物开发过程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项目名称:稀土离子与玉米中心蛋白作用的化学研究项目编号:21201024主持人:王志军"稀土离子与玉米中心蛋白作用的化学研究",主要从分子生物学的水平出发,应用植物基因克隆、化学光谱学等多学科技术展开,对玉米中心蛋白全长、截短、突变等基因进行克隆并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将其与绿色荧光蛋白GFP以融合蛋白的形式一起通过转基因手段导入玉米基因组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单介绍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科技万花筒     
世界第一只转基因猴“安迪”出世去年底,美国俄勒冈保健科学大学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猴“安迪”。“安迪”体内含有一种从海蜇体内分离出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因为含  相似文献   

10.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体内都含有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质结构很特殊,在受到蓝光或紫外线刺激时可以发射绿色荧光,并不需要任何协同因子、底物,适合用作普遍的报告标记,尤其适合于活体细胞或组织。而且它发出的荧光稳定,检测简单,结果真实可靠。并且GFP对光漂白、氧化剂、还原荆以及其他许多化学试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易于构建载体。它独特的性质引起了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地概述了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应用,包括蛋白融合,细胞筛选,定位标记,基因表达调控,计算细胞生长速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