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学如何走向现代化是国学研究最迫切的命题。为使国学现代化推进得更为坚实,需要研究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明确以国学为本位,以避免现代化过程中国学被边缘化。本位是指主体、基础和前提,并不导向保守;二是提升现代化内涵,将国学的有益因素糅合其中,为国学现代化争取到更大发言权;三是要解决国学现代化研究中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当前应该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自信认识国学对于现代化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外语院校国学教育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目前外语院校国学教育状况并辅之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从国学教育的课时数、课程数、学生对国学教育课时数、课程数的需求、对目前国学教育的满意度、开展国学教育的最佳途径等方面着手对外语院校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更是其中的精粹。虽然国学教育已经走进小学校园,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局限,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忽略了国学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审美教育是其养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国学教育中具体的审美功能,希望能让国学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得到充分挖潜。  相似文献   

4.
国学     
正何谓国学?国学的内容应该是以儒学为主体的诸子百家人文社会科学,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根基。今天,我们应继续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就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而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超越国学研究的古典境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越国学研究的古典境界陈炎“国学”,本意是指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的研究与整理,因而属于古典范畴。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社会的发展,这一研究和整理的对象虽未改变,但在研究的态度和整理的方法等方面却可以、也应该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当年,胡适在《〈国学季刊...  相似文献   

6.
从边缘到主流——文化报道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国学院,承担国学专业的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校长纪宝成表示,重新审视国学与振兴国学,已成为中国恢复文化自信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玉茗 《职业圈》2014,(4):24-27
国学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思想文化精髓的结晶,是我国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在国学文化中又包含了许多朴素而又科学的管理思想,这就需要专家去深究以及企业家在实践中运用,探索中国化的国学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8.
国学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学科,它以儒家经典文献为主,兼及诸子百家"五四"以前的政史诗文著作为研究对象,在校勘、训释的基础上,阐释作品的积极意义并探讨学术思想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国学具有学术性、国家学术形象的代表性、研究对象不可更改的终结性等特点。国学与传统文化、炎黄文化、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又保持互相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中西管理思想的差异,教练技术与中国现实如何有效对接?管理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文化背景与传统渊源。国际顶级教导师沃尔夫冈·施密茨博士与著名国学学者、中国致公出版社刘伟见社长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辩论。从中可以看出二者不同的主张和在差异中形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职业圈》2011,(28):68-69
如何认识中西管理思想的差异,教练技术与中国现实如何有效对接?管理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文化背景与传统渊源。国际顶级教导师沃尔夫冈·施密茨博士与著名国学学者、中国致公出版社刘伟见社长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辩论。从中可以看出二者不同的主张和在差异中形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桐川1997年12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与《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联合举办了“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首都主要高校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李学勤、曹道衡、褚斌杰、聂石...  相似文献   

12.
国学研究中知识与价值二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研究中知识与价值二元论李庆本梁启超在《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一文中曾将国学研究区分为“文献的学问”与“德性的学问”两类。不过从整体上看,梁启超并没有很好地实践这种区分,当他言及治学的时候,无不兼及道德修养,这还是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套数,即将知识...  相似文献   

13.
国学的内容应该是以儒学为主体的诸子百家人文社会科学。国学可以与西学、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行不悖,共存共荣。尤其是在世界多极化、思想多元化的全球化时代,提倡百家争鸣,国学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在今天弘扬国学,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罗珍 《文化学刊》2008,(2):38-47
顾颉刚先生的民众文化研究,研究者一向认为是其研究古代史的辅助或曰取径。但笔者认为:从其研究民众文化的缘起看,是秉承北大蔡元培校长的扩大国学范围至民间的歌谣、风俗等的倡议,所以,他对民众文化的研究,从一开始就从属于国学的范围。在其对民众文化的调查、研究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民众文化与圣贤文化为传统文化一体两面、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的民众文化观。所以,顾颉刚先生民众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顾颉刚的民众文化观及其研究民众文化的模式,预设了当今史学界对历史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是现今民众文化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国学"作为一个相对于"西学"而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中国固有学术中不能被西学体系所囊括的部分。应该站在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看待设立国学一级学科的重要性,设立专门的国学学科门,或在文学门下设立国学一级学科。国学的二级学科设置,应先设立经学、诸子学、词章学、文献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等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正确的态度是应当给“国学”一个准确的定位。“国学”既是一个可以成立的独特的学科,也不应使其庸俗化。“国学”的提出,是中国学人在西风东渐的文化背景下现代学科重新划分中的应对智慧和策略的体现,“国学”的内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国学”应当是一种学术的定位,讨论“国学”的范围,是学术的范围,而不是全社会,因此,对出于商业目的的大众传媒的炒作应当保持警惕。给“国学”一个定位,给传统文化一个“度”,对近二十几年的文化热进行反思,乃至于对今后的文化取向的选择,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五四”是中国文化由传统而现代的转捩点 ,国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也在这时开始。作为新文化运动有机部分的“整理国故”带有新时代的色彩 ,“历史的眼光”、“进化的观念”成为学术研究的思想和原则 ,“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成为研究者自觉的追求。所有这些构成了“五四”前后国学研究学术思想的新变。  相似文献   

18.
走向内在研究的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向内在研究的国学黄卓越从近二十年国学研究的情况看,大致可将这二十年的历程依据特征显示的方式划分为前后相续的三个阶段。第一是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属温习修复期,除少数老一代的学者延续了原来的学术基础而能够直接进入研究的纵深之域以外,大部分学者都或属...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新世纪创新发展意义上的"国学"主体自觉,应体现出富有历史担当意味的实践理性。其具体表现为:全球多元文化互倚生态中的"国学"自觉与"中国形象"国际化实践中的人学精神;大历史通观的"国学"自觉与中国文化精神凝练之际的"民学"意识;现代教育学的"国学"自觉与德性学问讲求中的"思想者"品格。"国学"自觉最终关系到思想创造,"国学"主体因此须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独立思想与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20.
评邓国光著《韩愈文统探微》李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与港澳地区的文化交流较少,仅就国学研究来说,学术资讯的获得亦极不方便,遑论其他。两岸三地鸡犬之声相闻,但学人们各自闭门造车,往来走动较少。于大陆而言,具有文化研究的地缘优势,往往依恃祖宗的荫福,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