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怎样写新闻特写呢?新闻界有位研究者说得好:“特写写作的功夫在写作之外,首先要把功夫下在现场观察上,一面观察,一面进行形象思维,把现场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然后再流到笔尖上。”这个意见,可供我们写新闻特写时借鉴。下面按照新闻特写的特点和要求,再具体谈谈从采访到写作应注意的几点: 一、通过立体观察,抓住现场生动的形象。新闻特写不同于消息之点,写作时不仅要用事实“说话”,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生动的形象,既不同于抽象的概念,也不等于具体的事例。因为具体的事例不一定是形象的,更不一定是生动的形  相似文献   

2.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但怎样来表达事实,使新闻写得生动、形象,不落俗套,宫云范把表述事实的技巧概括为十六个字:表述要精,方法要灵,写作要活,形式多种。表述要精:选择精采的事例,不满足于把事实表述清楚,要从纷纭事物中吸取精华。方法要灵:表述方法要灵活,从多方面选择“镜头”,不可死板、老套。写作要活:笔法要生动活泼,尽量深入现场,表述得有现场感、立体感。  相似文献   

3.
阅读新闻特写《“飞天”凌空》,好像欣赏一组色彩绚丽、气韵流动的速写画,更像观看一场慢速放映的形象活脱、声情并茂的立体电影,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这篇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作品的体育报道,是光明日报记者夏浩然、樊云芳1982年11月24日在第九届亚运会现场(印度新德里)采写的,后以“好通讯”入选。从它的写作特点来看,叫它“新闻特写”或简称“特写”更确切一些。不少新闻写作书是把特写从通讯类中抽出单独讲说的。  相似文献   

4.
李江 《新闻前哨》2010,(5):102-102
新闻特写作为把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它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问。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在新闻媒体的竞争中,广播要达到生动、形象、感染人的宣传效果,必须在新闻写作上有质的变化,让一些“镜头化”、“目击式”、“素描法”、“特写式”的新闻发挥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5.
“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是,借用电影特写镜头的表现手法,将新闻人物或事件富有特征的片断、镜头和瞬间定格放大,生动形象地加以再现。新闻特写的开头,应具有立即引人入胜的功效。一般说,特写的开头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场景式新闻特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动集中,现场感强。场景式的开头,强调对现场的细致描绘,将人物、事件置放其中,能迅速“切入”事件描述、发展的高潮。如《“飞天”凌空》一文的开头,是如此生动逼真地记录了中国姑娘吕伟跳水前的美妙刹那:“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头顶飘浮,飞鸟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而事实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才能吸引人、感动人、教育人,充分发挥新闻的作用。因此,一篇精彩的消息,不仅应该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还应该把他们“带到”新闻现场,让他们可闻、可见、可触、可感所报道的内容,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消息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穆青同志提出的办法是:“我们在运用概念的同时,也运用一点形象来表述事物,写一些视觉因  相似文献   

7.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8.
新闻特写这种写作体裁,也是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需要掌握的一种“武艺”。所谓特写,据《辞海》的解释是:“以文艺手法描绘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突出人物的活动,再现场景和气氛”。因此,对新闻特写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它是“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活动或现场情景、气氛的形象化报道。新闻特写的写作基本特点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集中的描绘,抓住某些有特点的场面或形象,有情有景、绘声绘色地把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再一次表现出来,使已经发生过的事实重现在读者  相似文献   

9.
现场短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它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运用视听等多种采访手段,捕捉事实变动的一个片断,并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之再现的短小精悍的新闻。显然,现场感强是现场短新闻的第一个特点。要求新闻作品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立体,形象逼真,有强烈的形象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在表述上把握以下四点:第一要具有可感性。现场短新闻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现场善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新闻以一定的体裁表达科技内容,构成众多文体,其中最常见的文体有科技消息、科技通讯、科技人物专访、科技特写、科技述评、科技调查报告、科技新闻资料等。 无论哪种体裁的科技新闻稿,都需要经过细致深入的采访,搜集全面、准确而丰富的素材后,才能着手进入写作。采访是科技新闻写作的准备阶段,成为科技新闻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在科技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科技新闻的采访和其他新闻略有不同。 (一)科技采访更重于写作 科技新闻要用科技事实说话,以具体、生动而确  相似文献   

11.
新闻特写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写作体裁,它以记者亲临新闻事件现场采访为前提,以形象化的描写为手段,以深入观察,准确把握、巧妙捕捉现场最有典型意义、最具新闻价值的精彩瞬间加以集中、放大、再现为特色,将读者“带”到现场。无可否认,这一体裁为新闻写作的百花园增色不少。 然而,考察现时报纸,纯粹的特写体裁并不多见,在一些报纸上已找不到它固有的一席之地,而偶尔出现分散点缀于各版的一些特写文章,其中不少已和原来定义上的规定属性相去渐远。那么,作为一种写作体裁的新闻特写是否正走向式微呢?考察这一现象,我们发现,新闻特写正经历着从体裁发展的局限走向笔法活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的说理侧重于以抽象道理和逻辑思维启迪和说服读者,写起来难度不小,读起来往往又枯燥一些,不如侧重于以叙事为主、靠事实说话的新闻和通讯报道等体裁来得具体、生动,易于入脑。正因为如此,为了学习和改进新闻评论的写作,使得它说理有根有源,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需要适当输入一些新闻事实或最新信息。而且在写作上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好的新闻更是用事实说话,少陈述多表现。也就是说在写作中从内容出发,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新闻事实传播给读者,做到既引人入胜,又印象深刻,使读者久久不忘。在这方面,细节描写则是高招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02,(5)
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既有相同 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上,二者是相同的。在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程序和报道形式上,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摄影采访报道不同于文字采访报道的地方有以下6点: 第一,到现场去。摄影采访的现场性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发生时或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直面新闻事件,记录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特定的形象瞬间。而文字采访不一定要求记者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能在更好),他可以直面现  相似文献   

15.
(一)新闻用事实说话,以事实本身的力量来影响读者。生动地表现新闻事实,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是新闻写作争取的目标,也是新闻修辞追求的效果。新闻事实的面貌千姿百态。有的新闻事实就是一个具体事实本身,它往往生动形象,直观可感;有的新闻事实则是对大量具体事实的综合概括,失去了生动活泼的形态,已不具有直观可感性。要对不同形态的新  相似文献   

16.
新闻特写是运用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刻画人物或事件富有特征的某些章节、片断、瞬间,让读者产生共鸣,使之留下深刻印象。区别特写与其他新闻文体写作方法上的不同,把握特写的特征。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与消息的相同点:简要迅  相似文献   

17.
目击新闻,顾名思义是记者用眼睛采访,并通过对现场的素描写出的新闻。时下,不少报刊常常以“现场实录”、“现场速写”、“新闻特写”等称谓出现,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再现”。即把当时当地的现场情景、气氛等,作翔实的描写,再现新闻事件的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目睹其人,耳闻其声的实感。目击新闻的“再现”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二、新闻特写的文学性描写1、选择典型,更要选择细节特写的写作过程,就是使表现对象典型化的过程。通过把采访得到的典型环境和典型情节加以认真地处理,使之突出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9.
电电视新闻特写以其俊俏活泼的形象在电视新闻中的出现,改造了电视新闻过于格式化、缺乏灵活和生气的形象。特写的成功,使电视新闻获得了能更有效,更灵便地反映生活的一种手段,因为电视特写这一文体,是最符合电视特性的一种新闻文体。电视新闻特写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具体的描述而非概括的叙述新闻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作为短、平、快传递信息的有力载体的消息,在任何时候,都是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特写作为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新闻形式,它通过抓拍生动的形象,利用现场高潮迭起的真实情景来展现新闻事件,使电视新闻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本文探讨的就是如何采写电视新闻特写,使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新闻形式得到较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