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省内短讯     
正全省教育系统"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视频推进会议强调提升高度扩大广度把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4月24日,全省教育系统"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视频推进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对2012年全省教育系统"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进行了表彰总结,对今年全省教育系统"善行河北、立德树人"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艾文礼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视频推进会,就是要使这项活动在全省教育系统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开展。我们已经印发了《河北省教育系统"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认识"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时代特征和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话题背景】2012年我省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以来,硕果累累。中宣部曾在石家庄召开"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座谈会,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充分肯定了我省这一活动的成绩。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全省教育系统大力开展"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走在了全省前列,涌现出了一批感动校园、感动社会的师生典型。前不久,省教育厅又召开"善行河北、立德树  相似文献   

4.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以大兴互助、诚信、敬业、孝敬之风为重点,部署开展了"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燕赵大地形成了善意浓浓、善心涌动、善行如潮、善曲高奏、善果累累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5.
"善行河北"是2012年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在全省发起的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它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有助于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同时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善行河北"既适应了时代发展和育人需求,又推动了学院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优化了学院的"软件"环境。因此,高职院校要把"习善扬善,和谐校园"当做一种工作常态来开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1):141-144
河北省开展的"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一次成功的范例。该活动遵循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尊重广大公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立足于人们生活的实际,从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遵循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对于提高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核心要求是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孝老敬老、知恩图报。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善行河北”活动,是“十二五”时期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丰富活动形式、培育“十善”品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等途径使活动获得最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车君玲 《中国教师》2012,(18):70-72
<正>何为善?《说文解字》中写道,"善,吉也"。《国语·晋语》中有言:"善,德之建也。"老子说,"上善若水"。西方哲学家柏拉图道,"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他一切行为的目的"。在笔者看来,"善"即存善心、行善事和说善话。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当下德育效果不佳、孩子的品行令人担忧的现状,我们在学生中以善行教育为切入点,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日行一善"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日行一善"日行一善"即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天坚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至少做一件好事,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去体会做好事的双重意义(既为别人带来了方便,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引导人们求真向善的过程,既不停地激发求知者的激情至于善。追求智慧是趋于绝对的善的知识。至善是由外向内的过程,即教育转向于善,古典人文教育涵养善的品质,成就善行,引导学生过一种与人共享的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引导人们求真向善的过程。既不停地激发求知者的激情至于善。追求智慧是趋于绝对的善的知识。至善是由外向内的过程,即教育转向于善,古典人文教育涵养善的品质,成就善行,引导学生过一种与人共享的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我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在高师中开展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善举引导、模范引领和激励机制建设,培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推动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朱红亮 《职教通讯》2012,(22):57-61
"真"指称着"合规律性","善"为"合目的性",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并体现在人类活动中。高职人文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内涵着"真""善""美"。高职人文教育之"真"是指高职人文知识教育,"善"是高职人文精神教育,"美"是高职人文知识教育与精神教育的统一体,并体现在高职人文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真谛就是真、善、美,它蕴藏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是教育活动应当始终遵循的根本法则及标准。本文通过论述教育的真谛"真、善、美",以期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道德教育应当以人为本,教育内容要回归现实生活,突出主体精神。道德教育不仅要注重道德理论讲授,更要注重道德实践,跟上时代步伐,有效利用本地道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中心,突出"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德育与智育融合的育人体系、全员参与的育人体系、知识培养与社会实践并重的育人体系、贯穿中小学全过程的育人体系、日常工作和德育研究相互配套的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努力开创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快乐教育"是北京一师附小20多年一直坚持的教育实践,主张以教师的"善教"促学生的"乐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实效,学有乐趣,已成为我们课程的价值取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善教",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不能仅仅把眼光盯在课堂,教师的"善教"要从"四个实效"做起,即课前准备有实效、课堂教学有实效、课后作业有实效和评价措施有实效.  相似文献   

17.
"正当"和"善"既存在通约性,又有不可通约性。二者的"通约性"在于它们都有价值辞的作用和功能,"正当"具有"善"的部分特性,行为自身的正当性就是一种"内在善";相应地,"善"的各种描述性陈述也能提供用以判断一个行为正当性的标准,某些"善行为"也是"正当的行为"。二者的"不可通约"表现在:正当是评价人们是否履行义务的标准,善是评价事物是否具有价值的标准;"善"通常比"正当"有更一般的意义。在有些场合,"善"能被替换成"正当",但是不能将"正当"替换成"善";即使"正当"、"善"都用在行为中,"正当的行为"、"应当的行为"以及"善的行为"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 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 自然地, 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 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 两者都存在其价值合理性根据, 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 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 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9.
孙吴县第二中学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践行学校"打造向善教育,培养善秀少年"的办学理念,拓展课堂教学模式,组建"善秀社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培养人。教会学生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己,使"善"成为学生一种突出的主体品质。一、完善体制,规范善秀社团学校非常重视对善秀社团的管理和引导,要求社团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努力使善秀社团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伦理学的个体善与社会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两者都存在价值合理性根据,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