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之一 一談及近代中國文獻東流日本的問題,總要提起陸心源及其皕宋樓.陸氏為晚清四大藏書家之一,鼎盛時期藏書多達十五萬册,分别以丽宋樓藏宋元古本、以十萬卷樓藏明清秘本、以守先閤藏通行本.1907年,陸氏後人以十萬元的價格,將藏書悉數售予日本三菱財團岩崎彌之助的静嘉堂.  相似文献   

2.
《古书隐楼藏书》是清代道教龙门派十一代高道闵一得的重要著作,其中贯穿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医世”。本文以《古书隐楼藏书》为对象,考察其中医世思想及医世宗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褚纳新 《寻根》2006,(1):65-71
浙东素称人文渊薮,南齐时余姚人虞和是浙东地区有史可考最早的私人藏书家。自宋室南渡之后,浙江成了全国的学术著述版刻中心,民间藏书蔚然成风。明代,随着姚江学派的兴起,余姚的科甲扬名于天下,“衣冠文献,益盛以大”。读书成就了学人的前途,也造就了一方乡土的藏书之富。泗门,这一浙东富庶之地上的书香古镇,其藏书文化,更值得一书。  相似文献   

4.
皕宋樓主人陸心源(1834-1894),字剛父,號存(齊),晚稱潜園老人.浙江歸安人(今屬湖州市).他存世的年代正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即將進入近代的時候,是從鴉片戰争到甲午戰争歷史發生巨變,清廷已日漸走向衰弱的時候.他在咸豐九年(1859年)獲取舉人身份後,即在大吏的提携下,從軍功的渠道走向仕途.曾任廣東知府、南韶兵備道、福建鹽法道等中層官員.去官後,即歸隱於歸安城東蓮花莊北,自闢小國,取名“潜園“,以示擺脱仕途之立意,專事藏書、校書工作,立志讀盡天下書.凡遇異書,必傾囊采購.成爲晚清四大藏書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皕宋楼事件”罪责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皕宋楼主人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人(今属湖州市)。他存世的年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即将进入近代的时候,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历史发生巨变,清廷已日渐走向衰弱的时候。他在咸丰九年(1859年)获取举人身份后,即在大吏的提携下,从军功的渠道走向仕途。曾任广东知府、南韶兵备道、福建盐  相似文献   

6.
皕宋楼主人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人(今属湖州市)。他存世的年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即将进入近代的时候,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历史发生巨变,清廷已日渐走向衰弱的时候。他在咸丰九年(1859年)获取举人身份后,即在大吏的提携下,从军功的渠道走向仕途。曾任广东知府、南韶兵备道、福建盐法道等中层官员。  相似文献   

7.
关于法门寺藏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真身宝塔原藏佛经的再现,不但为佛经宝藏增添了奇光异彩,而且对佛藏刊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1984年,我有缘被邀参加了这批宝藏的清理工作。当时,我教学任务繁重,冗缠身,只能把这些经典按藏别分类,供研究生们造册登记,作出叙录,未及细审,旋即返校。后来,又翻阅了有关材料,觉得有必要对这件事情作一交待。一、佛藏的新发现在这批佛经中,有许多是重要的新发现,除近代版本外,新发现的宋、元藏经就有三项:1.《毗卢藏》。《毗卢藏》是北、南宋之际刊刻于福州开元禅寺的一部大藏,时值战乱,传本不多。现在…  相似文献   

8.
正晚清有四大藏书楼闻名于世,这就是山东聊城杨绍和的"海源阁"、江苏常熟瞿镛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和湖州陆心源的"宋楼"。陆心源是近世的大藏书家和收藏家,他的故居就在湖州月河街,这里也是藏书楼所在之处。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去宋楼玩,那时的宋楼很大,包括文昌阁巷和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信奉诸多神氏的国家,日本人一般认为各种神分居在全国形形色色的神社里。据资料显示,在日本近十万所的神社中,1/3与八幡神有关。八幡神的传说有许多,诸如幡说、地名说、朝鲜语说等等。流传最为深远的当数应神天皇说。该说假借了九州宇佐部落的氏神比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藏书之风很盛 ,藏书 ,需要有专门的藏书建筑 ,《史记》说 :“老子者 ,……周守藏室之史也。”即是说老子是周代藏书室之史 ,可见那时已经有了专门的藏书建筑了。藏书的数量上也经过了一个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战国时 ,“惠子多方 ,其书五车。”但那时主要是竹简 ,五车书的份量也不会太多。三国时王修藏书较为有名 ,《三国志·魏志·王修传》 :“修家不满十斛 ,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 :‘士不妄有名。’”可见那时有书数百卷即算名士。晋代以后 ,纸作为文献载体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 ,故私家藏书数量日多 ,张华“尝徙居 ,载书三十乘 ,”…  相似文献   

11.
赵健 《寻根》2021,(2):99-104
国图藏宋椠本《清波杂志》付梓于嘉泰前后(1201-1207)国家图书馆藏宋椠本《清波杂志》中并未注明成书年代,但根据文本中遗留的蛛丝马迹,可推定大致刊刻于宋宁宗嘉泰前后。该书后有天台徐似道于"庆元戊午(庆元四年,1198年)立秋前一日"所书跋文:"余来中都,闻有所谓周处士昭礼《清波志》,急祈借传录,洪益处最多。"可见彼时尚无刻本流传。  相似文献   

12.
陈抟、张守真事迹考唐代剑一、陈抟籍贯陈抟(871-989)是唐末宋初时道教的重要人物。他传授的《先天图》对邵雍的先天象数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日本学者竺沙雅章称"他可谓是宋学的始祖人物""。在道教史上,陈抟以惊人的睡功名扬海宇,被...  相似文献   

13.
一千两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相当于唐、宋时期(公元738-1253年)白族在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南诏、大理两个古国,绵延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堪称距今立国千年的古国。如今在大理的苍山,洱海之间随处还可见众多的古城,古遗址,古村落,古塔,古城楼等。一千多年以来白族先民留下的遗迹,矗立在大理南城门外的文献楼就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代的历史见证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关《大典》正本的下落,以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郭沫若认为是毁于李自成军焚烧文渊阁,但此前后并没有《大典》存于文渊阁的说法。相反,清初人姜绍书则说到阁中藏书寥寥,主要是宋版宋人集。史学家王仲革怀疑藏在皇史庞夹墙里,也仅属推测。康熙初年徐乾学等人发现《大典幅U本,就是在皇史能。嘉靖要求另录副本分两处收藏,正本不会仍在皇史谈。清末缪基苏作《永乐大典考》,认为“仍归原本于南京”,但证据似乎仅因万历二I、二年(l卯)南祭酒陆可教曾提出让分巡御史携书到各地刊刻《大典》,并没有提到南京藏有此书。认为正本毁于嘉庆H…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农业古国。凡有作为的帝王均重视稼穑与纺织;故以“耕织”为题的艺术创作,可溯至新石器时代的岩画。战国时期,宴乐射猎采桑纹铜壶,清晰记载当时种植桑树的情况。之后,先秦彝器、两汉画像砖、魏晋墓室壁画及唐、宋佛窟画,均大量有关稼穑、桑织的场面。尤其南宋,农业高度发达,形成一整套农耕模式,楼璃总结历代农业技术,创作流芳后世的《耕织图》。  相似文献   

16.
陆九渊作为心学开山与朱熹理学思想相对峙,多数学将朱陆之异界定为认识与存在之别,认为陆九渊以心为本体,朱熹以性理为本体,陆九渊提出“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论断表明其以心为生发宇宙万物之源泉的观点。笔认为此说法尚须进一步探讨,陆氏同样承认天理的至上性,吾心即宇宙似乎更多的在于开启人们的主体意识,从而把握天理、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7.
赵园 《中国文化》2008,(2):83-92,93-97,I0001-I0004
明末士大夫之营园 写明末文人故事,几乎不能不写其时的名园,因为许多故事本以大小园林为数演之所,也赖有这一种特殊的背景而展开。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就写到了陆氏南园、杞园、三老园、不系园等。祁彪佳说其时越中园亭之盛,“回廊曲榭,遍于山阴道上”(《越中园亭记》之三,《祁彪佳集》卷八,页199,  相似文献   

18.
老师     
老师栗子五十多年前一个初秋的午后,我在山城重庆南开中学(抗日烽火中从天津迁来)教室楼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园园的脸,平头,一身灰色的学生服,佩戴着南开的校徽。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微笑藏在两颊的酒窝里。那时我是十来岁的少年,远离家乡和亲人,独自在这座中学...  相似文献   

19.
史革新 《寻根》2002,(3):85-90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明古国,藏书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的藏书阁、藏书家层出不穷,尤以江浙一带为多。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概述》一收录了从古代至近现代的藏书家共4715人,其中浙江1062人,江苏967人,两省总计2029人,占总数的43%。江浙一带藏书风气之盛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的东京、京都和奈良这几座古都的各个角落,珍藏着众多自古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艺术珍宝。除京都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收藏中国书画的重镇之外,日本的中国书画度藏蔚为壮观,形成了庞大的公私收藏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