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需水"问题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生态水文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生物。对"生态需水"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目前,有关生态需水量国外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流方面,对湖泊生态需水的研究很少。国内对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丁惠君等对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了研究,周到地分析了鄱阳湖典型年份的水情,并用好几种方法计算出了鄱阳湖最低生态水位和最小生态需水量。本文对博斯腾湖最低生态需水量做了一点研究。  相似文献   

2.
加里示范区米勒河滨水及河流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或丧失。基于演替理论,通过生态工程和"自然化"结合的方法,保护自然和恢复湿地,重建湿地的生物群落,恢复河流生态是可行的。其恢复实践为保护和恢复当地水生态资源做出了建设性示范。  相似文献   

3.
以湖泊型饮用水源地安全生物保护措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以及对人工湿地的除污特点机理的研究,提出一种由森林生态系统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组成的综合性的安全生物保护体系。试图建立自大气降雨到达森林生态系统至径流水体到达湖泊的整个水文过程的生物措施的水文调节与水质调控,为湖泊型饮用水源地的生物保护探讨新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的动态规律是生态脆弱区维持湿地生态系统良好状态的重要参照。基于当量因子估算法、回归分析法,分析2009—2019年陕西省10个市级行政单位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化规律、影响因素及机制。结论如下:陕西省湿地ESV先增后降且期末低于期初,调节服务对其贡献最大;陕西省湿地ESV始终保持关中>陕北>陕南,研究期内湿地ESV波动为陕南>陕北>关中;常住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三产业产值、年均相对湿度等是陕西省湿地ESV变化的显著影响因素,其在各区域的具体作用机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该山水工程以保证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等,形成对生态景观格局演替规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农产品供给、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的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服务功能,将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分为西露天矿及周边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区、浑河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区、太子河流域生态修复区、汤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与水质保障区、葠窝水库工农业水源区矿山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区、辽河口水环境生态修复区、辽河口湿地生态恢复区等七大生态保护修复单元,通过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护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措施,保证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类似的山水项目评价分析和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城市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角度,结合城市湿地独特的功能,利用PSR模型建立城市湿地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从而为推动城市湿地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系统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导致湿地污染严重、面积减少、生态功能甚至于丧失,这受到全球广泛关注,本文以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调查该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开发和管理措施的欠缺,使城市河流健康受到的多方面威胁:水资源开发量过大,水体污染严重,河流渠道化,河岸硬质化,生态系统全面退化等.认为河流的生态修复作为一种科学环保、经济可靠的治理方式应得到重视.作为河流治理的主要趋势,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应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通过人工干预,利用生态学手段,最大程度上消除河流的健康问题,恢复河流的自然功能与状态,最终达到城市与河流的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以省会经济圈水源地为例,采用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和费用分析法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意愿支付价格的补偿标准为4773.5万元,基于机会成本的补偿标准为16.35亿元,基于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分别为1.9797亿元。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是补偿双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的实际价格,可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省会经济圈水源地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性问题,可由水体类型的复杂性,水体形成的复杂性,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复杂性和格局、过程的复杂性,流域影响的复杂性,人类干扰的复杂性等构成.简要介绍了中国淡水生态学研究的某些进展与动态,并针对淡水生态学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上暴发的相关研究作了介绍;结合国际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还探讨了淡水生态学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淡水生态系统复杂性研究可能取得的进展有如下几个方面:RCC (river continuum concept河流连续统)理论,以IBI (index for biotic integrity生物完整性指数)和IWI (index of watershed indicators)等为代表的生态系统健康研究,scaling(尺度推绎)与fractal(分形),生态系统管理与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析与异质性,数学模型与混沌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湿地的功能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湿地的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湿地的功能与效益。从经济方面看,可以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水资源、矿物资源、多种能源和水运价值;从生态方面看,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从社会方面看,湿地具有观光与旅游功能、教育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公园就是基于湿地生态基础设施,运用生态工程技术和措施恢复和重建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洞桥镇大溪湿地公园为例,按照湿地生态学基本规律建设湿地景观,将湿地生态性、主题性及自然性结合起来,努力营建集生态、景观、生产及科普为一体的湿地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有别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殊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碳储库,也是CO2、CH4、和N2O的源和汇。湿地土壤中的碳储量最丰富、碳密度最高,其中不同组分的有机碳对于土壤的固碳作用程度差异明显,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关系也相当密切。文章综述了土壤有机碳形态的分类方法,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组分的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碳固定的关系,讨论了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环境调节和社会服务功能。然而,人口剧增和快速城市化使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这大大削弱了城市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保护与恢复城市湿地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城市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若干策略,为保护、恢复和利用城市湿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对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及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关键作用。在《湿地保护法》强调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的背景下,湿地的定位应为生态用地。目前湿地生态补偿未能与生态用地的性质相衔接,存在补偿手段适用规则不明、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化、管理部门缺少整体性的问题。以生态用地为导向,在类型化视角下将湿地生态功能的实现作为标准厘清补偿方式的适用,结合市场机制推动湿地生态功能经济化,拓展补偿资金来源,成立湿地保护专门机构以确保生态补偿贯彻整体理念,完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助力湿地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云南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类型极为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目前,云南存在国土生态安全、水资源生态安全、林业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等重要生态安全问题,云南的生态环境危机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程,并对我国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生态安全形象造成影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云南生态安全和生态屏障建设,保障我国重要生态环境资源安全和西南跨境生态安全,对实现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总体目标和维系国家整体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西部为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探讨其生态承载力演变规律与驱动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从影响生态承载力的指标中提取了3个主成分:C1表征系统发展状态,C2表征系统经济效率,C3表征水资源供给。以C1、C2和C3构建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分层次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得到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ECC。结果表明:1995-2004年吉林西部ECC从0.316上升到0.527,但ECC波动性较强。系统经济效率的上升是ECC提高的主要原因,水资源供给能力是ECC波动的首要影响因素,也是ECC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吉林西部所承载人口和经济水平上升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资源环境指数发展缓慢,这将会对未来人口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服务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宝库和生存环境.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通过文献检索首先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产生的背景,然后结合目前的研究状况,重点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的进展状况,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的指标体系不完整、存在人为因素干扰及评价技术落后等局限性,提出了增加湿地固碳价值评估、开展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研究等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植物及曝气浮岛通过以水生植物、微生物为主的食物链发挥生态净化功能,同时利用人工纤维填料等富集微生物,牡蛎壳吸附磷,多方位净化水体。以坚实的水生树木为主轴,不仅提高生态浮岛的抗风浪性能,还增加了生态浮岛的生物多样性,从而也减小了生态浮岛对季节性的依赖。新型组合生态浮岛安装有喷淋系统纳米增氧器并设有增氧曝气管,浮岛区域外安装有喷淋系统,有效增加了水体流动性和含氧量,提升了生态浮岛的深层净水能力,保证了沉水植物的采光与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淡水资源是指在地球水圈内,除海水、卤水以外的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冰川水、大气水等.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把水资源问题作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淡水资源,是中国实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紧缺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位.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很大,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缺水,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破坏,增大了对有限的水资源需求的压力.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80年代全国年总需水量约为4400亿m~3,到2000年将增至6500亿m~3,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将使人口与水资源的比例进一步失调,到2000年,我国淡水资源将下降为2200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800m~3,水资源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