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书籍构件为整个出版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旧中国注意于书籍构件,特别是索引,当推商务印书馆进入王云五主政,《四角号码检字法》成功后。为书编制索引的极多,《辞源》不必说,有些书如《佩文韵府》这样大部头的资料书,现在的人因为不懂韵,离开商务编的索引已无法利用这部书了。再如《十通》,那样大一部百科性史料书,给它编了名目索引和现代目录,这部书就活了。又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全书  相似文献   

2.
《通志堂经解》辑刻于清康熙十九年,不论在经学上还是在版本学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它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正、续编,为清人治经的重要依据,又多以宋元秘本作底本,精写付刻,可称清初写刻本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4):F0004-F0004
清代是中国“经学复盛时代”,学者辈出,著作众多,阮元汇刻《皇清经解》,亦句法《学海堂经解》,大体以作者先后为序,凡见于札记、文集者,依次编录,选入顾炎武等73人183种著作,计1400卷。光绪时,王先谦认为续出者尚多,旦先出而未收者亦复不少,故编成《皇清经解续编》,亦名《南菁书院经解》、《续清经解》,收录110人209部著作,计1430卷。两书共收入160余人近400种著作,2800多卷,内容涉及经义家法、名物训诂、曲章制度、天文历算、山川地理、校勘辨伪等众多方面,集清代经学研究之大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之资源。  相似文献   

4.
辑刻于清康熙年间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140种1860卷,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关于其刊刻过程,后世各书志、书目多语焉不详或存在误解,故《通志堂经解》见于著录时,其版本一项多有不同。经过全面搜集分析各相关资料发现,《通志堂经解》始刻于康熙十二年,至康熙十九年主体部分刻完,但仍未竣事,之后仍有经解付刻,而较多的经解在校订、改版,直到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之间,完整的《通志堂经解》刻印完毕。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时代的类书,如《修文殿御览》已具索引的雏形,将采自群书的资料分类编排,冠以类目名称,每条资料均注明出处。唐宋以来的类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种类越来越多,检索功能越来越强,索引的色彩日趋浓厚[1]。到明清时代严格意义的索引才真正出现。明代张士佩的《洪武正韵玉键》(万历三年刊),是《洪武正韵》所收各字的分类索引。傅山的《两汉书姓名韵》,将《汉书》《、后汉书》中的人名分韵编排,详注出处,是我国最早的人名索引[2]。清顺治九年(1652),蔡烈先编成《本草万方针线》,是为李时珍《本草纲目》编的方剂索引。乾隆年间,…  相似文献   

6.
清康熙年间辑刻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一百四十种一千八百六十卷,荟萃宋元经学要籍,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丛书以"通志堂"名编,各卷末题"后学成德校订",故各书目多署纳兰成德编刻;但实际上该丛书的真正辑刻者为昆山徐乾学.徐乾学、纳兰成德与<通志堂经解>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平保兴 《中国索引》2009,7(4):56-59
王亮所编《清季外交史料索引》,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一部重要的专书索引,受到了当时有识之士的高度评价。但时至今日,我国索引界知之甚少。本文试就《中国外交史料》编纂者之生平、此书编制之经过、《清季外交史料索引》编纂体系和特色、编者的索引观等做一概述,以期补写中国索引史新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武汉大学语言自动处理研究组编四川辞书出版社本书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编纂而成的,是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的文学名著为依据编制的,全书共二十三辑,每一辑包括一个现代著名作家的一部著作的《单字频度表》、《部首索引表》和《逐字索引》三部分,而以《逐字索引》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佩文韵府》和《骈字类编》,是查考古代诗词文句和典故的最常用的专门类出。《佩文韵府》收词达六、七十万,现在使用的大都是商务印书馆的版本,附有词条首字四角号码索引和词条首字笔划检字索引,很方便查阅。所以,一般查考词藻、典故和诗词文句,首先就会想到查阅这部书。不过,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这  相似文献   

10.
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同治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校刻《皇清经解续编》,编撰《十朝东华录》、《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续古文辞类纂》等。著有《虚受堂文集》。  相似文献   

11.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以下简称《汇编》),共收入自战国到民国时期的近二万种石刻拓片,装成100巨册,另编索引一册。可谓卷帙宏富,具有较强的资料性、学术性和文物性,价值极高,可用性极广,是研究中国古代政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美国《工程索引》的辅助索引编制情况,对比我国检索工具索引编制的现状,探讨如何学习借鉴《工程索引》索引编排的优点,改进我国工具书辅助索引编制的不足,以满足用户多种检索途径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清代扬州学者朱彬在《尚书》研究方面,除了《皇清经解》存录的《经传考证》,还有《尚书异义》、《尚书故训别录》、《尚书是正文字》三种钞本文献。这些著述属于《尚书》训诂、文字的系统专题研究,对《尚书》研究资料辑存、《尚书》学史脉络梳理、《尚书》探究视角的开拓都有一定价值,从中也可以更全面清晰地认识朱彬的学术历程和成就。  相似文献   

14.
索引软件在古籍文献研究中,特别是定量统计分析古籍文献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软件编制古籍索引,速度快、误差少、准确性高。文章以《道德经》两种版本索引的编纂为例,对索引之星、WORD以及自编索引软件等索引工具的应用进行探讨,对古籍索引的自动编纂进行尝试,并利用所编索引对两种版本《道德经》的字频、词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理编辑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查检地名的地理辞典,它的编辑者是清代李兆洛。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江苏武进人。是有名的学者、地理学家。嘉庆时举进士,后授安徽凤台知县,此后没有再升官,仕途并不得意。罢官以后,便专门讲学授徒,主讲于江阴书院,近20年。他不仅长于地理学,对地理很有研究,还善于诗词,著有《养一斋集》。李兆洛编辑《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开始于道光二年(1822),这年他53岁,到道光十七年(1837),他68岁时才完成,前后用了15年时间,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1999年第13期和23期,林穗芳同志接连发表两篇谈编制书籍索引的文章,十分及时和必要。我国出版的图书,尤其是学术著作,大都没有索引,甚至连资料信息密集型的工具书(如年鉴之类),尽管近年来发展快、品种多,但据粗略统计,至少90%以上未编索  相似文献   

17.
《出版广角》2018,(10):96-96
《中国历代家训集成》作者:楼含松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定价:1200.00元提要:本书秉承"从经典当中挖掘当代价值"的出版理念,从中国历代丰富的家训文献资源中甄选285种价值大、影响广的家训著作,按照时代先后顺序,分为汉—唐编、宋元编、明代编和清代编编排。整理者为每一种家训著作撰写题解,介绍作者生平、著作内容以及版本情况等。书后附有作者、书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相似文献   

18.
选取诸书中与“月”相关的事类,通过多角度对比,总结《骈字类编》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与《子史精华》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证明这几部类书在材料的运用上是各自独立的,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辗转稗贩这一历代类书编纂中的痼疾。  相似文献   

19.
周保明 《中国索引》2010,8(2):28-32
方志是我国传统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源,方志索引对方志文献的充分利用意义重大。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旧志索引补编取得了一定成绩,亦有进一步加强之必要。由中国索引学会等四家单位起草的《索引编制规则(总则)》已正式发布和实施,对旧方志文献索引的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机编索引计算机编制索引与机编索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计算机编制索引是动态性的,指用计算机对所给出的索引数据进行编辑处理,以某一款目元素为检索入口,按一定顺序输出索引款目的过程.机编索引是静态性的,指计算机按照某一款目编辑产生的索引. 计算机编制索引所用的数据一般有两种,一是原文数据,即直接取自文献篇名、正文、文摘中的原文的一种数据;二是人工数据,是对原文数据经过一定的人工加工处理之后的数据. 机编索引款目由三部分组成:索引标题(索引键)、索引上下文(说明语)、索引参照项(文献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