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根据费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识.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控制.元认知有两个独立但又互相联系的成分:1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2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存储在长时记忆中).费拉维尔讲道:“元认知指有关个人自己认知过程和产品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事的知识,如信息或材料与学习有关的性质……元认知还指对认知过程的积极监视以及随后的调节与组织.”由此可以看出,元认知知识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元认知控制则是…  相似文献   

2.
元认知是弗拉维尔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例如在教育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次认知。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很多教学研究表明,教给学生元认知策略能显著提高学习成绩。简单来说,元认知就是反省认知,是指学生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知识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上弗拉韦尔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认知发展》的著作中提出,是指认知主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结果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知。据加涅分析,元认知又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时,能选择和调节相关的智慧技能的运用,并使针对任务的认知策略发挥作用。因此,这种支配其他策略运用的“元认知策略”又被称为“执行性的”或“高级”策略。“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能意识到自己运用的元认知策略并能描述它们。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元认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董奇认…  相似文献   

5.
一、及时复习1 课后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遗忘进程不均衡 ,在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的比较快 ,以后逐渐缓慢 ,即“先快后慢” ,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复习效果最佳。因此 ,我让学生写“学习日记”(当天数学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获取新知的重要过程?哪些地方还需改进?对老师的建议等)。“学习日记”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省 ,是对“认知”的认知 ,或称元认知。元认知的实质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馈 ,以便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这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钱茂春 《考试周刊》2013,(84):85-85
“教育的目的就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郭沫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和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材料学习的方法,独立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7.
融入元认知策略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通过对元认知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进而重点探讨融入元认知策略于外语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在数学运算活动中,学生的元认知心理包括: 1.对运算所具备的元认知知识。即对学习运算所具备的方法和策略知识;对自己或他人的运算水平进行评价的知识;对影响自己运算成败的因素进行分析的知识;对自己运算过程如何进行监控调节的知识。 2.对运算活动的元认知体验。即对自己在运算活动中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找出哪些因素影响自己  相似文献   

9.
所谓自主学习,即指学生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经过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获取新知识,从而获得其主动发展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简言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自己学会的能力。它是学生学习欲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综合反映,它要求学习者有能力独立地组织、计划、调节、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郑如颖 《甘肃教育》2008,(11):28-28
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是要学生认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利用已有知识去“怎么做”和“怎么做得更好”的能力;而创新能力则是在认知、实践基础上的一种能够“迁移”的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为迁移而教”。但是,学习的迁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学习的迁移规律,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元认知是指人类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对象,对主体的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就是对如何进行英语写作这一知识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它能对语言学习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规划、监控和评价,使得写作能成为学习者自觉、能动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布鲁纳是当代“发现学习”的主要倡导者和理论家,比起他的前辈杜威的“发现”“探究”的观念和苏格拉底的启发法,布鲁纳更注重理论依据。他认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学习有四个作用:提高智力的潜力;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帮助信息的保存和检索;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核心是类别编码系统;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是自己主动形成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包括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外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认知过程,因而必然受到元认知的影响。在考虑外语知识的获得和使用时,就必须考虑它的认知基础,即外语信息的输入、识别、储存、习得、转化、提取和使用等诸过程,而这些认知加工阶段又是建立于元认知系统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元认知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1976)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FLaveLL指出,所谓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控,是对认知自身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是“明确的专门指向个人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积极的反省的认知加工过程”。(KLuwe,1982)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所谓元认知,是指一种对自已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的认识,即反省认知。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的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认为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其主体意识监视现在、计划未来。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因此,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它同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己任。语文能力的形成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要实现“转化”,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迁移”,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态度对于后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通俗地说,所谓学习迁移,就是“学以致用”。我国古人就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说,可见迁移对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汉语知识的迁移(辨析形声字、纠正错别字)在教学中,讲形声字时,我不仅给学生讲清形声字的组合方式,而且引导学生注意辨析形声字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语文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调动学生一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己知去吸收、同化信息,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输出、传递活动之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互“倾吐”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情意系统,学会创新知识。现将近年来笔者引导学生学会“倾吐”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定势认知是指人们按照习惯了的和比较固定的模式思考、学习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它被人们称为思维上的“惯性”。当多次运用相同的思维方式成功解决了某一类问题,则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倾向于选择这种思维方式,而不做新的尝试。它对解决同类问题起积极作用,对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起妨碍作用。迁移认知是学习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是指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新认知、新技能。已有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属于正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例如,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习驾驶摩托车。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负迁移,例如,学会了骑自行车,会妨碍学习骑三轮车。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涉及定势认知和迁移认知,初中物理的学习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李敏 《早期教育》2007,(1):20-21
迁移,在学习心理学中是指先前习得的知识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新的学习情景中运用并影响新学习的过程。其中,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另外,由于不同学习之间的影响也有促进和干扰之分,所以将起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正迁移;而把起干扰作用的迁移称为负迁移。本文所关注的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正迁移问题,笔者把这种迁移大致分为“外部迁移”和“内部迁移”。前者是指将其它领域活动中的经验运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而后者是指  相似文献   

20.
元认知是近年来在人类认知研究领域中出现的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新概念、新课题。根据首次提出该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调控。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指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