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七、(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相似文献   

2.
话题作文由一段材料引出一个话题 ,如 2 0 0 2年高考作文 ,给出如下材料 :有一位登山者 ,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 ,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 ,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 ,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 ,扒开雪一看 ,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 :是继续向前 ,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 ?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 ,他毅然作出决定 ,脱下手套 ,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 ,陌生人可以活动了 ,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 ,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 ,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  相似文献   

3.
若木 《现代语文》2002,(8):48-49
2002年高考全国统考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  相似文献   

4.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5.
放弃的智慧     
中华民族素以助人为乐为美德,以团结就是力量为信仰,祖祖辈辈,人们深信不疑。正如登山者遇上了风雪,在危难时刻又遇上了另一位冻僵的陌生人,内心深处一阵翻江倒海,登山者毅然脱下手套,帮那人按摩。陌生人苏醒后,又与登山者团结一心,步出险境。然而,并不是每件事都会遵循这个传统的标准模式来发展。很可能登山者在按摩时,陌生人尚未苏醒而他自己也被冻僵了;很可能陌生人在活动之后抢走他的装备,自己走出险境。中国不是还流传着“农夫与蛇”的寓言吗如果你以为我在宣扬“人心唯恶论”,那么你错了!我只是想说,勇往直前固然可喜…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到暴风雨。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脚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梆梆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  相似文献   

7.
说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形成个人见解的思维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讲述流畅、反应敏捷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方式,更是提高学生谋篇布局能力的佳径。那么,如何说题呢,下面以*++*年全国卷高考作文材料为例,试说之。作文材料: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梆梆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腿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毅然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人做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冻僵的人救醒了。于是,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雪地。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所见、所听也会面临一些触动心灵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  相似文献   

9.
[文题]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  相似文献   

10.
选择的尴尬     
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从本质上讲,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高考莘莘学子心灵中的一次刻意大“操练”。当然,“文合为时而著”,亦算情理之内。真正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名为“选择”,其实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实在是选择的尴尬。我们只要看一下话题背景材料的有关语句,就可心领神会了:“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命题者渴望具有共性或不客气些说千篇一律的“闪光点”的意图显而易见。试问,有哪个考生敢反其道而行之?文思敏锐的重点中学的高才生,充其量在形而上的道德圈子里打个“擦边球”而已!  相似文献   

11.
全国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摘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  相似文献   

12.
200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有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材料的“理想化”,一是话题的“主观化”。这两个倾向,既包含了合理的、有积极价值的内容,也暴露了一些弊端。此次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个遭遇到生死考验的登山者救助了一个快要冻僵的人,结果是,登山者既救活了别人,自己也得救了。由此,也就顺理成章地肯定了导致这种结果的登山者在救自己与救他人之间  相似文献   

13.
高考视听吧     
《新作文》2002,(27)
视点一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相似文献   

14.
全国卷 :“心灵的选择”有一位登山者 ,途中遇到暴风雪 ,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 ,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 ,他扒开雪地一看 ,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 ,他心想 :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 ,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 ,他脱下手套 ,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 ,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 ,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 ,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一位新西兰的登山者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攀登到了与珠穆朗玛峰峰顶只有短短两米的距离。在此之前,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人达到这样的高度。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只要向前迈出几步,就可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峰的第一人,而这几步,对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居住在大都市的新西兰登山者,深知第一个登上顶峰是自己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即将登上巅峰前的几步时,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决定把这个必将载入史册的荣誉让给他的向导。他认为,只有和喜马拉雅山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格第一个登上它的巅峰。于是,他…  相似文献   

16.
<正>小时候,在我眼里,爸爸只是一个"陌生人",一个会给我带来好吃的和新裙子的陌生人。但更多时候,他是一个不容易接近的陌生人,一个喜喜欢抽烟喝酒的陌生人,一个发起脾气来会打我的陌生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个陌生人的恨在我心中慢慢生长。一天,他检查我的功课,因为我的心不在焉,他狠狠地打了我两巴掌,吼道:"我没有你这样  相似文献   

17.
我一直在想,自考需要怎么一种心态,才能全力以赴?是无氧登山者的境界吗?没有氧气的补充,登山者必须排除一切杂念,包括任何所谓的动力,因为这些思考只会消耗更多的氧气。想得太多的登山者往往都是失败者。而成功的登山者,一心只在爬山,于是他到达了山顶。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英国登山者大卫·夏普在第三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遇上暴风雪,氧气耗尽,生命垂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大约有40名登山者从他身边经过,但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这40多个人中,其中有一位是新西兰的无腿登山者,他在登上珠峰之颠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上了天"!然而,同时许多人指责他的人道和品格是"下了地狱"。此事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究竟是人的生命重要,还是征服这座全世界所有登山爱好者心中的女神、素有"死亡之峰"之称的珠穆朗玛峰更重要?也许所有不曾登过珠峰的人都不配给这些勇于挑战生命极限的勇士们简单地作是非对错的判定,因为正如女登山爱好者杰妮·阿罗德所说:"在世界最高峰附近,人道和勇气的含义绝不同于地面。在那里,生命最顽强,也最脆弱,却最灿烂,最自然;无论生还者,还是死去的人,他们的理想都同世界顶峰相伴。所以,才有不断的登山者,迈过死亡,冲向顶峰。"在对勇于向"死亡地带"进发的登山勇士表示钦佩的同时,让我们也对本文的主人公——一位立志要向逝去的同伴归还尊严的登山者——献上我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19.
有两个登山者,让人温暖而心动。一个叫野口健,是个日本小伙子。他在16岁时,就登上了勃朗峰的顶峰,17岁时攀登了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19岁时又征服了大洋洲的科休斯科山、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山、北美洲的麦金利山。  相似文献   

20.
旅游的实质     
张小失 《中学教育》2004,(11):60-61
一个工作于巴黎的中国人在街头碰见一个陌生人。陌生人手里拿着本书,很犹豫的样子。中国人问他需不需要帮助,他说:“是的,请你告诉我某某饭店所在的方向?”他们就此攀谈起来。陌生人是个美国游客,刚刚抵达巴黎。中国人热心地说:“那你为何不先去参观埃菲尔铁塔呢?好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