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一般要求选出四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或不相符的一项,有时也通过考查对某一个句子的理解来关涉整个文意。这种题型将文言文阅读“文字解读”和“文旨分析”的能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要答好此类题。须首先学会“分析”。而要学会分析,又必须从研究试题如何“设障”(即设置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干扰项)开始。根据笔者的认识,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匡吉 《语文知识》2001,(1):35-38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最能体现能力考查要求的是“文意判别题”,它通常位于整个题部的最后,一般直接要求指出几个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或不相符的一项,有时也通过某一句子的理解来关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此类题型的设计方式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叙述中设计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项来供考生排除;题干要求也逐步定型为"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误区提供了一条捷径.归纳起来,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六种:  相似文献   

4.
高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一般要求选出四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或不相符的一项,有时也通过考查对某一个句子的理解来关涉整个文意。由于这种题型将文言文阅读“文字解读”和“文意分析”的能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因而有较强的综合性。该题型的训练重点应放在学会“分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语文高考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并对此作了更详细的解释:“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文言文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可以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他们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有不少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中,经常走入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每年高考文言文的最后一道题都是文意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道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也都采用选出错误的一项的形式。编者往往在错误的一项中设置陷阱,“引诱”考生上当,怎样才能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呢?首选要读懂文章的大致意思,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将每一项的表述与原文对照,看有无对应之处。其次还要注意一些技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相似文献   

7.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这是把句意理解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的一种考查方式,是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带有综合性的一道试题.从学生答卷情况看存在诸多问题:语言不合规范,误译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误译原句语气,因此必须准确理解原文.翻译的前提是理解,而翻译的目的就是让人明白原文的内容.从考查的形式看,1992-2002年全国春季卷的文言文翻译均采用“四选一”客观性题型,从2002年全国秋招卷开始,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侧重考查考生翻译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文言文翻译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对考生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的判定,句子语气把握等,常常是阕卷的采分点.本文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想从中探究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帮助同学们掌握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高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一般要求选出四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或不相符的一项,有时也通过考查对某一个句子的理解来关涉整个文意。由于这种题型将文言文阅读“文字解读”和“文旨分析”的能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该题型的训练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上。学会分析,又必须从研究试题如何“设障”(即设置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干扰项)开始。根据笔者的认识,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一、颠倒事实。如1991年21题D项说“琅邪王……却蓄意谋反”,这一选项与原文“既无反心,受劳而罢”相矛盾…  相似文献   

9.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必考考点,每年高考均于此点设题。2002年高考将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达题,让考生直接翻译文中的句子。从文言文的特点看,让考生直接翻译可以看出考生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近10年的高考中基本稳定,命题形式也渐趋灵活、成熟,2004年高考文言文的赋分高达20分,是整份试卷中仅次于作文的一大板块。纵观历年的高考题,可以归纳出文言文阅读的四种解题方法。一、代入法解实词题解题时可将各个选项的解释逐一代入原文,如果代入后文句的内容不通顺,则为错误的选项。如2003年春季高考第12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铨简秀士铨简:选拔B.当由径道径道:小路C.登所生庶贱所生:指生母D.登辞疾不受疾:急速如果将“疾”(急速)代入原句,则明显不通顺,而考生在考试时只要能理解到这…  相似文献   

11.
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下面就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为例,加以说明。一、熟点切入法有的选择题涉及到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知识点,很快便可找到正确的选项。如试题第11题。这道题最明显的切入点是D项“结发”。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年龄的说法。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熟悉该知识点,就不会受其他选项干扰,能够迅速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二、确认排除法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考生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  相似文献   

1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是《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内容,能力层级为B。近两年将其设为主观题,赋分5分。该题在2 0 0 2年全国卷的初次露相中,考生得分普遍不高,今年考生又在该题大量失分,细究其原因,除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欠缺外,不适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前以客观题形式考,考生只需判断正误,而现在需自己组织答案,于是出现很多问题影响得分。特别是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文言文翻译要求直译,讲求“字字落实”,有的考生一看考句中有陌生信息就焦躁着慌,不知所措了,于是草草应付,甚至放弃!其实,…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误区提供了  相似文献   

14.
车颖 《学子》2012,(12):79-80
每年高考文言文的最后一道题,都是文义理解(分析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道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命题者往往在错误的一项中设置"陷阱","引诱"考生上当,怎样才能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呢?研究试题错误选项的类型尤为重要。综观近几年高考试卷,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命题者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  相似文献   

15.
高考英语考纲规定,考生对原文既能整体理解,又能深层理解,既能把握原文的表面意义,又能把握原文的隐含意义,即考生必须具备综合阅读能力。认真分析2002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不难发现2002年高考阅读理解题和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相比,适当增加了深层理解题量,充分  相似文献   

16.
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前四题满分为12分,平均得分为10.94分;最后一题(第13小题)古文翻译的得分情况极差,满分8分,平均得分只有4.77分。[原题]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各小题见下文)本题的要求很明确,就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的现代汉语转化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目的在于检测考生古代汉语文献的初步阅读能力,包括古代汉语的语法、语义、词汇和句子结构、句式以及文化常识等。然而从考生在本题的答卷综合情况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没能结合古汉语文化语境和具体阅读材料语境中把握句子的意义,或者生搬硬套已有的…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阅读一直是高职类语文高考试题中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针对高职类高考教学时间短。考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本文总结出一套高职类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帮助考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要领,最大可能地拿到文言文阅读的分数,从四个方面对这套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高考文言文阅读客观题最后一题(2003年除外)涉及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实际上考查的是考生对阅读材料整体文意把握的能力。该题干扰项设置的基本做法是,在大体正确的说法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那么,这些不正确的表述究竟有什么特点?本文拟以高考题(全国卷)为例作一番透视,相信对增强考  相似文献   

19.
信息筛选题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中的一类常见试题,一般采用选择题题型。命题者从原文中摘取若干句子编组,要求考生按照题干要求作出选择,题干一般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组是"。  相似文献   

20.
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继续保留了译文辨正题,从形式上看,这一题型属于选择题型类,但要做好这一题型的题目,考生除要了解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外,还要了解文言文翻译的一些灵活的注意点,要对照原文,仔细辨别,找出错误选项中翻译不当的地方,最后得出正确的选项。文言文翻译有哪些灵活的注意点呢?先看今年的高考试题: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