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嗟夫 !大阉之乱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素不闻诗书之训 ,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 ,亦曷故哉 ?且矫诏纷出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 ,则今之高爵显位 ,一旦抵罪 ,或脱身以逃 ,不能容于远近 ,而又有剪发杜门 ,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 ,视五人之死 ,轻重固何如哉 ?是以蓼州周公 ,忠义暴于朝廷 ,赠谥美显 ,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  相似文献   

2.
超然台记     
原文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  相似文献   

3.
古典咖啡     
一、阅读〔宋〕苏轼的《超然台记》,完成1-5题。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輔糟啜镵,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  相似文献   

4.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5.
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相似文献   

6.
高帽子     
哥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回渴老师者。老师谓:帽子,斯可矣。﹄其荆喜高阉侧老州者顾同渴者曰:门生两人,·理﹄直道不行,逢叼﹃老师之言太志T哉?一老师大闲r顶矣。﹂﹄刁﹃今世直有几人哉?﹄月高滑已送出一引顶契周﹃圈闷减嗜商蔺阵︾~呱古代科举考试中及第的人和主考官之  相似文献   

7.
〔原文〕崔武子1见棠姜而美之,遂取2之。庄公通焉。崔子弑3之。晏子4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5,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相似文献   

8.
一、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作为师长,孔子并不是整天板着面孔,而是以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深沉、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中出现的。为让学生畅言所志,必先消除其心中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耐心的启迪,真诚的发问,既显示了孔子雍容谦恭的气度,又融洽了师生交流的气氛。而当曾点“异乎三子者之撰”而不欲发言时,孔子又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以如此亲切的语气和诚恳的态度启发诱导学生,学生又怎么会有顾虑隐而不言呢?如果说前一番…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  相似文献   

10.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①,非今人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②,非今人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③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相似文献   

11.
为人求荐书     
某闻木在山 ,马在肆① ,遇之而不顾者虽曰累千万人 ,未为不材与下乘也 ② ;及至匠石 ③ 过之而不睨 ④ ,伯乐遇之而不顾 ⑤ ,然后知其非栋梁之材、超逸之足也 ⑥ 。以某在公之宇下非一日 ,而又辱居姻娅之后 ⑦ ,是生于匠石之园 ,长于伯乐之厩者也。于是而不得知 ,假有见知者千万人 ,亦何足云。今幸赖天子每岁诏公卿大夫贡士 ⑧ ,若某等比咸得以荐闻 ⑨ ,是以冒进其说以累于执事 ,亦不自量已。然执事其知某如何哉 ?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 ,知伯乐之善相也 ,从而求之 ;伯乐一顾 ,价增三倍 :某与其事颇相类 ,是故终始言之耳。某再拜。[注释…  相似文献   

12.
送董邵南序     
燕赵①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聊以吾之以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之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②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③者乎?为我谢④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送董邵南序@韩愈①燕赵 :战国时七雄并立中的二个国名 ,唐代时均属河北地。 ②望诸君 :乐毅去燕之赵 ,赵封之于观津 ,号望诸君。 ③屠狗 :荆轲至燕 ,爱燕之屠狗者高渐离 …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的两篇短文,完成练习。汉文帝惟德不惟亲正月有司言曰:“早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上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褡莶荒懿┣筇煜?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预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有司曰:“预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阅天下之义理多矣,明于国家之大体。吴王于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岂为不豫哉!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  相似文献   

14.
鸩说     
鸩与蛇相遇,鸩前而啄之。蛇谓曰:“世人皆毒子矣。毒者,恶名也。子所以有恶名者,以食我也。子不食我则无毒,不毒则恶名亡矣。”鸩笑曰:“汝岂不毒于世人哉?指我为毒,是欺也。夫汝毒于世人者,有心啮人也。吾怨汝之啮人,所以食汝示刑也。世人审  相似文献   

15.
诗无达诂而有诂,诗无确旨而旨存。古今学人解诗,皆各以己意说之,即以己之志逆诗人之志而己。逆之成理,研之有据,则成一家之言,或有所谓之“误解”,不必弃也。诸家于《诗经》文本有所见,足矣;诗之本义,还诸诗人可也。故本文于诗之《小星》等七篇中文句,或有“误解”,然必揆之以情,度之以理,副之以据,以己意逆诗人之志,庶几近哉?  相似文献   

16.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①《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②“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③王君盛恐其不章④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⑤,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⑥之如此,况仁人庄士⑦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相似文献   

17.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相似文献   

18.
晋候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相似文献   

19.
原文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鹿游于朝也。"  相似文献   

20.
坚持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