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出示了下面的问题情境:“订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一年要多少钱?”教师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在反馈交流时,学生A是这样计算的:  相似文献   

2.
一张试卷,总是传递一种情景、一种模式,后面的教学者,总是尽可能让学生“熟悉”“浸润”这种情景模式,以便促进探讨并指导学生发现考试与教学的内部联系,因为考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什么。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幺,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师》2013,(1):52-62
一、上课教师说课 刘文明(四川省绵竹市天河小学):怎样让没有分数乘除法知识的五年级学生能理解“百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百分数”是一个“率”?怎样让学生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这一连串的问题便是我们设计这堂课的主线。  相似文献   

4.
一般人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成功的人生,但是,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成功”?最近,一位多年前我教过的学生让我思考了许多事。  相似文献   

5.
1问题缘起 高三的“二模”考试作为高考前的练兵,理应让学生看到平时学习中的“优”与“劣”,并且为学生增添一份信心.但是,二模考试的试题往往又让学生觉得很“苦”,“苦”得“难以下咽”.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品味其中的苦,尝到苦尽后的甘甜呢?本文以苏锡常镇的一道“二模”试题为例,笔者在给学生讲评时,发现学生在解决此题时,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新教材让教师“讲”得少了,让学生“动”得多了,确实体现了素质教育。可是一个班有50-60多个学生,怎样让他们都活动起来呢?怎么知道他们每个人都参与了活动呢?活动之后,怎样才能检测出他们有没有通过活动达到学习的目的呢?在近年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合作学习”就是一把行之有效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学生度过漫长的暑期生活?老河口市孟楼小学精心筹划,在假前为每一位同学量身定做了一份“暑期套餐”,这份“暑期套餐”从道德、特长发展、安全忠告、学法指导等四个方面为学生过一个高质量的假期生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亚莉 《课外阅读》2011,(9):313-314
记叙文因其线索清晰,文笔明快成为学生考试时的首选之作,然而从历年考试来看虽然有不少考生选写记叙文,但写作状况不理想。怎样才能把这一常见文章体裁写得精彩?“五个一”记叙文作文法给学生一个可操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最高的一个层次,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八”方面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次考试结束,笔者问一名未及格学生是否分析过考差原因,他回答说:“原因在于你没教好。”笔者大吃一惊.心中有些不快,又问:“同样是我教的,为什么有同学分数考120多分呢?”他又笑答说:“这正是我说你没教好的原因,因为你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好。”笔者仔细一想,这话确实也有道理,是啊,教学的目的何在?不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吗?可现实中的教育似乎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本身而非学习方法,在于分化“好”与“差”两个极端?关注中等以上学生如何考上好大学,而忽视了“差生”如何转化,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1问题的提出
  高三的调研考试作为高考前的练兵,理应让学生看到平时学习中的“优”与“劣”,并且为学生增添一份信心。但是,调研考试的试题往往又让学生觉得很“苦”,“苦”得“难以下咽”。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品味其中的苦,尝到苦尽后的甘甜呢?本文以南通市的一道调研测试题为例,反思高三的试卷讲评课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教”让道于学生的“悟”,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13.
罗金水 《广西教育》2006,(1A):23-2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每个生命的存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王啸,又在玩吗?快要考试了,还不知道复习功课。”妈妈又开始唠叨了。“我刚写完作业啊!”我哀求着,“妈妈,让我玩一会吧。”“玩玩玩,光知道玩,再玩就该考试了,快复习功课,争取考个好中学!”妈妈不容我分辩,硬把我拽进了屋子。这样的对话几乎天天都会在家里出现。快要考试了,妈妈天天唠叨个没完,又不是高考,只不过是六年级考试吗?至于吗?  相似文献   

15.
微博看台     
《广西教育》2012,(28):26-26
一张试卷把学生16年的学习评价了,公平么?考试评价方法,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把老师变成制造考试机器的“工程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状元”有137位,至今无一位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或国际大师。我们以这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培养出大师才是怪事。  相似文献   

16.
一节体育课上得成功与否,课堂气氛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依据。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易”、“趣”、“乐”呢?  相似文献   

17.
考试究竟是为了什么?检查该学的内容是否都已学到位,抑或是分出个高低强弱,“杀”进自己想进的“初中”“高中”“大学”?考试的后期价值究竟在哪?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人们一直在批评“应试教育”,似乎是“考试”造成了目前教育的种种问题。但问题是,既有考试,学生乃至老师、家长,谁能不“应”?那么,没有考试行不行?显然也不行。从历史上看,有学习活动,就有考试。《论语》中的“侍坐章”就是孔子对其弟子的一次考试。虽然是口试,不是笔试,但确实是考试。不过,在这种考试中,孔子是鼓励其弟子自由地谈出自己的看法的,他对弟子的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张航 《课外阅读》2011,(6):138-138
俗话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本就是一体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老师的我们通常会采取的措施是进行测验或是比较正规的考试。这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应用就更为显著。数学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学科,通过设计考试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可以很好的了解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的掌握程度。但是这大量的考试对学生真的只起到了检测的作用吗?假如某些学生的考试成绩一直不见起色,会不会是他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呢?会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呢?这样的事情是出现过的。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项调查主题为“你最喜欢的学科”,语文学科“不幸”被学生们评为倒数第二。为什么最优美、最生动的语言文化课程会让学生这样反感?这让我想到了总会让人感到“神秘”和“难解之迷”的“黑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