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尔基致叶·帕·彼什科娃》收录了高尔基在1895至1907年间写给叶卡捷琳娜·帕甫洛芙娜·彼什科娃的二百二十五封信件。这些信件是全面研究高尔基的生平创作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当时的社会动态、文艺斗争的重要文献。收信人叶·帕·彼什科娃(1877—1965)于1895年在《萨马拉日报》社和高尔基相识,后来成为他的夫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曾应捷尔任斯基同志之请,出任波兰红十字会主席,并荣获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勋章。这些信件在一九五四年排印之前由她本人亲自作了校订。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26日,世纪灾难———印度洋地震海啸袭来之前,在泰国普吉岛的一处海滩上,一位美丽的英国小女孩,还有她的母亲,一边迅跑一边急促地呼唤:“大家注意了,要发生海啸啦!”“请大家快撤离海滩,躲到安全的地方去!”小姑娘名叫蒂莉·史密斯,只有10岁,是和父母从英国来泰国旅游的。海啸袭来之前,蒂莉正和妈妈在金色的海滩上玩耍。偶然间,她发现大海有些异样———海水中泛起大量气泡,海潮突然快速地往后退去。“不好,妈妈,要发生海啸了!”“你怎么知道?”妈妈惊奇地问。“两周前老师刚刚给我们讲过关于海啸的知识。海潮突然神秘退去,是海啸…  相似文献   

3.
聆听的力量     
许丽 《家长》2005,(10)
一名10岁的英国女童,因为在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中的一句警告,而被人们称作“海滨天使”,她叫蒂莉·史密斯。海啸发生当天,蒂莉与家人正在泰国普济岛度假。在海边玩耍的蒂莉突然发觉情况有些不对劲儿:海水开始变得有些古怪,冒着气泡,潮水猛地退下,远处涌现出一道白色的巨浪,将蓝天和大海明显地区分开来。蒂莉联想到这和老师讲过的因水下剧烈地震引发大海啸前的情形非常相似。聪明冷静的她赶快把自已的想法告诉给妈妈。她的想法得到了妈妈的重视,她们立即动员所有的游客赶快撒离海滩。当百余名疯狂逃命的游客刚风抵达安全的地方,白色巨…  相似文献   

4.
印度洋海啸已夺去了十余万人的宝贵生命,但也有人幸运地从这场天灾中逃生。10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是幸存者中的英雄,她在海啸发生时挽救了泰国普吉岛上数百人的性命。在致命的巨浪出现在海平面之前几分钟,海水开始从海岸线往回退。海滩上不少游客驻足观望这一场景。但只有小蒂莉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海啸来临前的征兆。蒂莉几周前在学校恰好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她拼命地喊:“大浪要来啦!”没人知道那么多游客当时为何会听从一个小姑娘的警告,但事后证明这的确使他们在海啸到来前及时逃脱,这里也成为普吉岛上唯一一个未发现遇…  相似文献   

5.
英国媒体2005年1月1日报道,在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聪明女孩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我们先做另一番假设:假设父母没有尊重孩子、不相信孩子,特别是一个十岁孩子的意见或建议,认为孩子不懂事、瞎说,而采取的是不予理睬,会引起父母、孩子和被挽救的100多人如临深渊,被海水沉没的危险。误认为孩子的建议是瞎猜,对孩子的意见训斥,如果抓住孩子…  相似文献   

6.
继前苏联若干机密档案被准予公开引录后,一些知情者也纷纷撰写回忆录。最近出版的《克里姆林宫的妻子们》就是其中的一本。作者拉瑞萨·瓦希列娃将克里姆林宫内前苏联重要人物的妻子们所经历的不平凡生活作了生动的描述。 斯大林第2个妻子纳德雅(全名为纳德丝达·瑟基芙娜)的身世和她的自杀一直是不为外界所知的秘闻,因而特别引人注目。许多国家的报刊已将这段发生在60多年前的历史记录译出转载。  相似文献   

7.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自从被介绍到国内以来,评论界大多将目光聚集在对她的空想社会主义小说和田园小说的探讨上,而对她早期的妇女问题小说关注较少。本文主要以乔治·桑的妇女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印第安娜》为文本视点,来探讨她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并揭示其在女性主义文学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短时间内便夺去了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在此次重灾区之一的泰国普吉岛上,10岁的英国小姑娘蒂莉·史密斯在沙滩上嬉戏时发现,在大海远处突然涌现了一波白色的巨浪,将海与天明显地隔成两半。在学校就热衷于地理课程的蒂莉意识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就在圣诞节之前,她还刚刚研究过“巨浪”“海啸”的相关知识。于是她告诉父母,让他们动员这片海滩上的游客立即撤离。将信将疑的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海啸就吞没了这片海滩,这片海滩是普吉岛上唯一一处没有伤亡的海滩。请以“知识·生存…  相似文献   

9.
在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中,"一个孤寂的灵魂"是作家给予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最贴切的标签.爱德娜的"孤寂"不仅体现在她的自我感觉上,还体现在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上.爱德娜在孤寂中思考,在孤寂中存在,在孤寂中觉醒.她对"妻业"、"母业"、贞操观的怀疑和否定成为后来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  相似文献   

10.
海滩小天使     
<正>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和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幸运的是,在泰国南部旅游胜地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上,10岁的英国小姑娘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掌握的地理知识,及时发出海啸预警,让100多名旅游者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最高的妇女是吉莉恩。她在1962年2月13日去世前的身高达到247厘米。她的大手长15.5厘米,脚长35.5厘米。俄罗斯的雷斯科在17岁时身高达到227厘米,体重132公斤。最重的妇女是美国的弗洛·杰克逊。她体重达381公斤。最高产的母亲是俄罗斯的瓦西里耶娃,她创下总共生产69个孩子的纪录。她生产27次,产下16对双胞胎,7次3胞胎,4次4胞胎。最年老的产妇是智利的古埃拉。她在61岁时生下了第23个孩子。妇女大力士算是莫斯科郊区的雷巴科娃33岁时推动了一辆载着48名乘客的大轿车。她还抬起过900公斤重的杠铃。航天纪录创造得最多的是马林娜·波波维…  相似文献   

12.
文慧 《山东教育》2005,(26):62-62
据报载,在此次印度洋海啸中,一名年仅10岁的英国女童当时正与家人在泰国普吉岛享受美妙阳光。突然,她发觉海水有些不对劲,随即告诉了妈妈。因为她的一句警告,沙滩上数百人保住了性命。英国媒体将这位名叫蒂莉的小女孩赞誉为“海滩天使”。事后,蒂莉说:“地理老师刚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  相似文献   

13.
历史将永远铭记重新发现佩特拉的功臣——贝克哈特,而重新发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19世纪初,处于穆斯林世界的佩特拉与西方世界完全隔绝,由于战乱,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外,几乎没有外人涉足此地,任何西方人对它的接近都将引来极大的危险。1806年,一名德国学者曾试图“好奇地溜进”佩特拉而惨遭杀害。1812年,一位年轻的瑞士探险家名叫约翰·贝克哈特,热衷于对阿拉伯文明的研究,他身为“非洲内陆地区研究促进协会”成员,奉命前往非洲研究尼日尔河的源头。由于要穿越西亚的阿拉伯世界,因此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眼睛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前,一个女孩在麦拷海滩玩着沙子,她突然发现一个古怪的现象:海面上出现了不少的气泡,潮水也突然退了下去。她突然想起老师在课堂教过的海啸知识。一旦遇上这种迹象,说明要有海啸发生。她立即告诉了母亲。一场无法由科学仪器预报的惊天大难竟然被一个孩子察觉到了。孩子救了100多个生命。这孩子名叫蒂莉·史密斯,今年10岁,英国人。当沉醉于海边美丽风光的其他游客对潮水突然退去将船只和海鱼留在沙滩上感到不解的时候,蒂莉却识别出这是海啸突袭的危险预兆。蒂莉的妈妈聪慧而理性,当她听完孩子的叙述之后,立即…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眼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前,一个女孩儿在麦拷海滩玩着沙子,她突然发现一个古怪的现象:海面上出现了不少的气泡,潮水也突然退了下去。她突然想起老师在课堂教过的海啸知识。一旦遇上这种迹象,说明要有海啸发生。她立即告诉了母亲。一场无法由科学仪器预报的惊天大难竟然被一个孩子察觉到了。孩子救了100多个生命。这孩子名叫蒂莉·史密斯,今年10岁,英国人。当沉醉于海边美丽风光的其他游客对潮水突然退去将船只和海鱼留在沙滩上感到不解的时候,蒂莉却识别出这是海啸突袭的危险预兆。蒂莉的妈妈聪慧而理性,当她听完孩子的叙述之后,立…  相似文献   

16.
蘩漪"原始野性"的形象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蒙·德·波娃的理论,分析了《雷雨》中典型形象蘩漪的心路历程,揭示了这个形象的悲剧意义。作家塑造的女性蘩漪,“有更原始一点的野性,也最具有“雷雨性格,在她身上,闪耀着反叛性的光辉。从中也可以看出,作家曹禺以原始的生命之感,唱出了心灵之歌。  相似文献   

17.
叶连娜·孔达科娃是乘坐美国太空船升空的第一名俄罗斯女性。在阿特兰蒂斯太空船于1997年5月升空的前几天,宇航员孔达科娃作为一名专业的太空探索者,她的思维并未完全进入角色。记者问及她即将进行9天太空飞行的想法时,她说:“我自己觉得是在度假,用不着做饭、洗衣服和照料孩子。”她还说,因为她丈夫认为这是时间较短的飞行,他“允许我  相似文献   

18.
《五镇的安娜》是本世纪初英国小说家阿诺德·本内特(Arnold Bennett,1867—1931)的“五镇”系列小说之一。书中叙述了女主公安娜·特尔莱特在与亨利·迈那斯和威利·普赖斯的接触中渐渐地找到了真爱,但最终却履行义务般地选择她自己并不爱的亨利作丈夫。本文着重探讨安娜对这两个男人的感情的双重性以及它所隐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她出生在肯尼亚海滨小岛上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从小姥姥就说她是中国船员的后裔;她的命运因为东非“郑和遗迹”的探寻而彻底发生了变化;她的人生道路也将在人们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延伸到遥远的中国。她,便是来自非洲的“中国女孩”——姆瓦玛卡·夏瑞福(Mwamaka Sha-riff)。祖传的中国古碗夏瑞福的家在肯尼亚拉穆群岛中帕泰岛上的西尤村。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坐飞机到拉穆,约需一个小时。再从拉穆乘快艇去帕泰岛,又要一个半小时。在一个极其简陋的码头登岸后,眼前是赤道阳光烤晒下的热带丛林。到西尤村,还得步行近一个小时。在如此偏远…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印度洋大海啸中的几则真实的故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小女孩大英雄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发生时,一个年仅10岁的英国小女孩蒂莉·史密斯,挽救了泰国普吉岛上数百人的性命。在致命的巨浪出现在海平面之前几分钟,海水开始从海岸线往回退,搁浅了的鱼则不停地在沙滩上翻腾跳跃。海滩上不少游客驻足观望这一场景,大家都在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因为圆月造成的?只有小蒂莉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海啸来临前的征兆。蒂莉几周前在学校恰好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她拼命地喊:“大浪要来啦!快离开,快离开!”没人知道为什么那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