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她恨全家人。 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2.
《学习之友》2006,(5):64-64
姐姐给弟弟的来信;女儿与父母的通信。  相似文献   

3.
给女儿减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做父母的心愿。我也如此.我也希望女儿成为出类拔萃的才女.为此.在女儿三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她认字、背唐诗。女儿学得很快,几个月下来就认识了1000多个字.背会了30多首唐诗。女儿五岁的时候我又教她写毛笔字.经过一年多的练习.她的毛笔字己写得像模像样了、为了让她多学些本事,等她上学后我又把她送到文化宫学画画。  相似文献   

4.
白纸和黑点     
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婚后不久的女子,每次回到娘家总爱在父母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历数他的缺点。父亲听了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黑点,然后问女儿:“你看上面有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黑点。”父亲再问,女儿仍然说:“只有黑点啊。”父亲说道:“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是一张白纸吗?”女儿听了恍然大悟,她明白了父亲话里的含义。从此之后,她再也不向父母数落自己丈夫的缺点,两口子的感情也比以前好多了。这个故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无启示。其实,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被画上“黑点”…  相似文献   

5.
她恨全家人. 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6.
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兄弟俩长相酷似.性格各异.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相似文献   

7.
母亲     
佚名 《陕西教育》2005,(8):53-53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们姐妹四个好好读书,她对我们非常严厉。那时我们还小不懂事.心里总是暗暗责怪.偶尔产生一些逆反心理。现在想来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她的四个女儿.三个是本科生,一个是研究生。都很优秀。大女儿和二女儿是国家公务员.小女儿在山东济南一家国企做技术部门主管。母亲说:“我这几十年辛辛苦苦赚的钱.省吃俭用全部用于智力投资了”。的确,仅靠父母微薄的工资,供养我们四个孩子读书真的很吃力。  相似文献   

8.
参照     
张蕾 《学前教育》2006,(11):45-45
我们班的启航、启程是一对双胞胎,父母因上班,无力照顾,两个孩子就分开抚养.一个在父母身边,一个奶奶带。据父母反映:由父母带的启程能说会道,且不怕生,敢于表现;而启航的能力则相对比弟弟弱。在他们入园时,我们一开学就用了爱心鼓励法,常常和启航谈心,给他打气:启航是哥哥,哥哥给弟弟做个榜样,先来介绍自己;是哥哥,要勇敢一点。其次.我们用了表扬激励法:到底是哥哥,你瞧,吃饭吃得比弟弟快;哥哥的画画得真好!  相似文献   

9.
苗迎杰 《学子》2004,(2):8-9
姐姐13岁,弟弟11岁,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然而,在家乡,他们却是很多父母为子女树立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女儿以日记的方式向父母忏悔自己的过错,却不敢大胆地向父母坦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Q编辑老师:您好!女儿亚林的小表弟因故要到我家住一段时间。对此,女儿很不高兴,不仅埋怨我和她爸爸偏心弟弟,不疼她了,还老是冷冰冰地对待表弟,有时还故意呵斥、吓唬他。我实在忍不住,批评她说:"你都12岁了,弟弟才4岁,又是小客人,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如果是妈妈生下来的、你亲生的弟弟你也这么对待他吗?"她居然气鼓鼓地说:"我不要亲生弟弟,如果有,刚出来我就扔了他。"她的话真让我寒心,本来以为乖巧的女儿,怎么会如此冷酷自私,  相似文献   

12.
校园渐渐兴起了随身听,下岗的父母每月只靠400元在乡下生活,尽管省之又省,但还是很拮据。况且还有个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弟弟,父母正在想办法凑钱让弟弟过来和我一块儿读,而我的住宿费和生  相似文献   

13.
母亲在世的时候.做女儿的我很少想到给父母洗洗衣服,和父母拉拉家常,总觉得只要接连不断地往家里打个电话,问问二位老人的身体情况,就算尽到做女儿的孝心了。  相似文献   

14.
口琴里的爱     
她是家里第四个女儿。她似乎打小就明白自己只是弟弟出生的梯子,便不似其他姐姐一样会伶牙俐齿地在父母跟前表现自己,争得一星半点的宠爱。家里孩子多,父母爱的总是最亲近自己的那几个。有客人来,他们便是父母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15.
女儿的依赖性太强了,事事都以“我不行”,“我做不好”为由要父母帮忙。让她盛个饭,她都说怕烫着。看着女儿的表现,我在后悔当初太娇惯的同时,也担心女儿把逃避的坏习惯带到学习中去。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惊出一身冷汗,可又苦于没有好办法使女儿改正自己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11,(12):72-72
陕西汉中市治台区宗营镇中心小学邢如月的父母邢治全、丁玉霞都是勤劳智慧的打工者.他俩十分重视对女儿的教育。尤其是她远在新疆打工的母亲丁玉霞。她觉得自己长期在外忙于打工,无暇教育女儿,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民王先生向媒体反映,自己10岁的女儿,时常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甚至穿衣还要父母“照顾”。对于家务活,她不仅不爱动手,反而跟家长讨价还价,“洗碗一次,起步价50元,扫地、拖地70元。有时候她妈妈做饭,让她去买佐料,还要收跑路费”。  相似文献   

18.
八岁那年的一天晚上,泰葸无意中听到父母在议论弟弟安德鲁的病情.她所知道的就是弟弟病得很重,父母已经用完了所有的积蓄。下个月他们一家人就要搬到一个普通的公寓去了,父亲再也付不起医生的账单和房子的贷款。治疗弟弟的病需要一次昂贵的手术,但谁也不愿再借钱给他们。泰葸听见父亲用黯然的声音对泪流满面的母亲说,  相似文献   

19.
跟大家说说我女儿的择园经历。同众多的父母一样,孩子的未来就如同我的生命。我下决心要为女儿选一所最好的幼儿园。  相似文献   

20.
家有儿女     
<正>老公说我们应该付女儿照料弟弟的费用。的确,6岁半的女儿正在给4岁的弟弟讲睡前故事。此前,她已经带着弟弟拼了火车、玩了气球,而且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爸爸妈妈,你们可以休息一会儿了,我来带弟弟。"女儿上小学后,自觉地把她和弟弟归类为小学生和幼儿园小孩,并且非常珍惜她小学生的羽毛,拒绝和弟弟玩"呆游戏",弄得弟弟总是问:"我为什么不上学?我什么时候上学啊?"不过,女儿很快为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