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常认为“自我表现”是西方现代派艺术家提出的创作原则。生活在上世纪初浪漫主义时代的黑格尔怎么会批判现代派的美学原则呢?本文试图从哲学基础、美学原则和社会根源三个方面考察一下黑格尔对德国早期消极浪漫派“自我表现论”的批判。这在今天或许还有着某种现实的意义。 一、对“自我表现论”哲学基础的批判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勃兴的一场席卷全欧的文学运动,其哲学基础,有人认为是卢梭的学说。西方素有卢梭为浪漫主义之父一说,但卢梭主要以其社会政治学说影响了近代社会和近代哲学,他本身的哲学建树是有限的。海涅在《论浪漫派》一书中则反复指出浪漫主义理论代表施莱格尔兄弟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是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但是早在海涅之前,黑格尔就指出,浪漫主义“更深的根源是费希特的哲学”(《美学》,中译本,第一卷,第8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后来的批评家如普列汉诺犬,勃兰兑斯、罗素均赞同黑格尔的意见。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1762—1814)是德国古典哲学著名代表之一,也是德国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他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早年是康德信徒,后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批判和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建立了自己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德国的浪漫派与法国的浪漫派不同。在德国,消极浪漫主义占主导地位。这种浪漫派反歌德和席勒的古典文学,是反动“神圣同盟”的嫡子。海涅在《论浪漫派》一书中嘲笑浪漫派,说德国浪漫派“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①不过,德国也有少数罕见的积极浪漫主义者,早期的海涅就是一个。海涅后期是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批判浪漫派;但也曾“自称是德国浪漫主义最后的幻想大王”。②海涅早年的《诗歌集》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灿烂的明珠,它继承歌德和席勒的“狂飙突进”精神,反映德国青年一代挣脱旧的精神枷锁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成熟期黑格尔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批判遮蔽了青年时期黑格尔与浪漫派的隐秘渊源,青年黑格尔不但与广义浪漫派圈子中的谢林、荷尔德林有着生活和思想上的密切交往,而且也大量接受了浪漫派核心人物诺瓦利斯和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的许多哲学原则和概念,并把它们综合融会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建构性因素。德国早期浪漫派是黑格尔的又一秘密诞生地。  相似文献   

4.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重大主题和精髓。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最早在西方认识论史上突出地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并自觉地在认识论基础上,以主客体相统一入手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使其哲学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影响着此后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向。黑格尔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在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最高水平。因此,对康德和黑格尔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批判地  相似文献   

5.
德国浪漫主义时代是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低潮期。德国浪漫派轻视中国,原因大致有三:首先,中德之间当时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不足;其次,中国遭到贬抑是浪漫派反对启蒙理性的逻辑结果;再次,浪漫派误读了中国,这是主要原因。因一再误读,道家思想蕴涵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德国浪漫派终无碰撞机会,中国形象被简单化为理性的儒家学说,为德国浪漫派所排斥。  相似文献   

6.
康德(1724——1804年),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他以“曾在世界智慧的发展中标志着新阶段的批判哲学”为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基础,从而在欧州大陆上掀起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革命。因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不无深义地称康德的批判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 在西方思想史上,“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  相似文献   

7.
康德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软弱性。康德承认有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我们意识而存在的“物自体”。这一点使康德区别于其他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康德向唯物主义的让步。但是康德认为“物自体”是不可能认识的,人们所能认识的则是“现象”,而“现象”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以后在主观意识所产生的表象,尽管它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所引起的,但它却是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的。“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谢林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谢林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德国耶拿浪漫派.谢林的一系列思想,包括自然哲学、艺术哲学和神话观等都极大影响了德国浪漫派.但他们在目标和观念上还是存有分歧的.  相似文献   

9.
<正>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恩格斯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日本甲杰出的哲学家、研究康德哲学的卓越学者安倍能成说康德“在近代哲学史上恰似一个处于贮水弛地位的人,可以这样说,康德以前的哲学概皆流向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是从康德这里流出的。”康德对自由的探究是其道德哲学乃至其整个哲学的基石。因此,全面了解和评价康德的自由观,对于理解康德的伦理和哲学体系,对于伦理学的研究和道德实践、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浪漫主义的重新认识,使得探讨浪漫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颇具意义。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德国早期浪漫派担忧启蒙主义引发的社会失衡、分裂和伴随着专业化的片面发展,强调综合和统一,推崇个性、拒斥普遍性的压迫和宰制,以及尊崇艺术、批评唯科学主义等思想,表达了一种全面发展的诉求。马克思以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吸收了它的相关思想,特别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解决了困扰浪漫派的难题,在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变革中发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之道,才使得浪漫派关于人全面发展的思想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