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璧菀 《文化遗产》2014,(2):132-139
标话是今两广交界处西江流域由百越土著居民遗留下来的一种独特的少数民族语言,处在粤方言的包围之中,使用人口以汉族为主,与壮侗语族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在对侗泰诸族发源地的研究中作用重大,是语言活化石。标话的研究对语言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都有重要的意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标话是濒危语言,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简要介绍了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保存保护,尤其是标话语言文化保存保护的现状,提出了标话语言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方案。标话语言文化博物馆实体馆拟分为五个部分:语言音像采录室、民俗实物展厅、方言卡拉ok室、语言视听室和图书资料室。标话语言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有利于标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利于子孙后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是历史的使命所致,是目前全球化背景下刻不容缓的工作。保存和保护标话语言文化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需要各界的努力和民众的支持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浙江省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的方言文化课程开设情况,对浙江省方言文化教育的实施情况、教材编写、教学特点、社会反响等方面作了全面细致的梳理,指出浙江省在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方面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学界力量参与不足,社会宣传有待加强,等等。文章最后指出,方言文化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遵循"政府主导、学者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方言文化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方言文化才能得到全面的保护和传承,真正实现语言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顾永林 《北京档案》2017,(12):32-34
天津方言是津门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天津方言核心的、灵魂的、内涵的东西挖掘出来、展现出来、流传下来,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方言是指以天津旧城区为中心,包括市内六区和西青区大部分、东丽区小部分土著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天津方言区的东、南、西三面被静海方言区包围着,北部则是武清方言区,东北部接近唐山方言区,是一个"方言岛".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中心"天津方言岛"区域居民的外迁、大杂院生活环境的消失,方言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挤压,天津方言赖以生存的土壤和得以传承的客观条件已不复存在,天津方言在年轻一代中逐渐淡化,许多淳朴、生动、幽默的老天津话已经消失.为了对原汁原味的天津方言进行抢救式记录、保存和传承,天津市档案馆启动了以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活动,并尝试性地开发了一些方言文化产品,积极发挥了文化在服务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方言作为张家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张家界文化的人文纽带。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传承和保护张家界方言已经成为张家界政府、社会各界人士都重视的问题。探析张家界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也是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发展张家界方言,保护张家界的传统文化,对推动张家界的方言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对张家界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由于"文化台独"势力从中作梗,在台湾坊间,"台语"的说法大有取代"闽南话"、"闽南语"的趋势。闽南话进入台湾四百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融入了荷兰语、日语及台湾原住民语元素,使得如今台湾的闽南话跟大陆祖地的闽南话有了些微差别。然而,用"台语"这个名称来指称此地的主流方言是不妥当的,说"数典忘祖"也不为过。本文梳理了当下闽南话与"台语"播音主持的几点异同,释答了对台方言广播在声音表现与归属感营造方面的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6.
民国十六年版《简阳县志》中收录了比较丰富的方言资料,共有湖广话、广东话、江西话、福建话、湖南话五种语料,还用湖广话对其他方言进行译注。根据其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分析,湖广话属于简阳境内的西南官话,广东话和福建话都属于客家方言,江西话属于赣方言,湖南话属于湘方言。这些材料印证了明末清初时四川移民的复杂来源,反映出多种南方方言在简阳县并存的局面与简阳话的优势地位,可以作为移民史的印证与补充。  相似文献   

7.
方言具有反映民俗文化变迁的作用,对方言的比较研究是体现这种作用的主要手段。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东台话的深入分析研究,并以现代苏州话为中介桥梁,比较现代东台话和明代苏卅话的畀同,从而找出两地方言在语音等方面的联系。进而佐证两地民俗文化的关系,促进两地在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温州方言的特色 对于温州方言,坊间有一句很形象的说法,那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这种"惧怕"来源于对一种文化的陌生,同时也因为温州话对温州以外区域的人而言,是相对排斥的.  相似文献   

9.
温州方言的特色 对于温州方言,坊间有一句很形象的说法,那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这种"惧怕"来源于对一种文化的陌生,同时也因为温州话对温州以外区域的人而言,是相对排斥的.  相似文献   

10.
辛儒  齐芳 《河北科技图苑》2011,24(3):20-22,8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推动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源泉。汉语方言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保护与传承汉语方言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绚丽多彩中华文明的延续。概述了我国汉语方言的现状与作用,提出了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与传承汉语方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晓宇 《新闻战线》2020,(3):109-110
《你听我说》栏目充分发挥方言优势传播信息,提升了传播效果,弘扬了社会正气,传承了本土文化。运用方言、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本土文化,保护中华民族多样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2.
方言类栏目如何在日趋激烈和残酷的媒体竞争中生存;方言类栏目的制作人在做好节目的同时,如何营销好自己的栏目;笔者作为厦门卫视《我爱闽南话》栏目的制作人,将新闻学及管理学的知识运用,从客户需求——观众角度出发,为《我爱闽南话》栏目进行市场细分,锁定目标客户群,确定方言类栏目的市场定位,在现代营销理论的指导下为方言类栏目——《我爱闽南话》进行整合营销,并提出"创意整合营销"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徐越 《浙江档案》2012,(1):39-42
"浙江方言音档"是浙江省档案局2011年启动的一项特色档案文化建设项目,这一项目将现阶段浙江各地的老派方言作为建档资源,有计划地在全省展开调研和建档工作,以全新的视角开辟了档案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更以很强的现实性、地方性和原创性特点,为汉语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注入了"档案元素",受到专家、业内人士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以杭州西湖明珠频道推出的《阿六头说新闻》为代表的电视方言类节目的兴起,象一股冲击波,震荡着全国的广播电视界,省级台、地市台相继开设了方言类节目,并迅速掀起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方言热,如今的荧屏是四川话、杭州话、山东话、广东话和湖南话竟相亮相,方言新闻、方言娱乐和方言广告节目纷纷登场,出现了广播电视的方言潮。  相似文献   

15.
从重庆电视台的<山城棒棒军>、<雾都夜话>收视大旗十年不倒,到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荣获"全国百佳电视栏目",再到如今打开电视,陕两话、广东话、四川话、浙江话、湖北话、湖南话方言节目比比皆是;从过去单一的方言电视剧到今天的方言栏目剧、方言脱口秀、方言播报新闻、方言电视配音五花八门,方言电视节目在我国电视银幕上已走过十几个年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一种方言体现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而建构社会记忆,传承地域文化本身就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所在。本文基于对方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从社会记忆观角度对档案部门的方言保护工作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档案部门主导方言建档工作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陈静 《东南传播》2011,(12):147-149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现代社会传播环境的改变,方言与地方文化日趋式微。借助方言电视节目,方言和地方文化得以借助电视这一媒介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运用传播学和语言学知识分析了方言与地方文化式微的现状与原因,指出方言电视节目在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从昆明的方言电视节目入手,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昆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对本土方言电视节目的语言态度进行考察,有利于了解昆明地区人们对方言电视节目中方言的认知倾向,进而探讨方言电视节目对方言文化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是个多语言和多方言的地区。岛上通行的语言有汉语、黎语、临高语、村语、勉语、回辉话、壮语。汉语除普通话之外还有海南话、儋州话、迈话、军话、客家话、广州话、富马(附马)话等方言。加在一起共有14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方言(黎语分五个方言,临高语分两个方言均未计算在内)。可以说海南是语言和汉语方言最多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20.
闽南方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大力弘扬,对于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探讨修复闽南方言使用环境、利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护手段、加强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口传说唱艺术的整理与推广活动,从而保护闽南方言文化并促进其健康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