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郭沫若与翻译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是中国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他既是诗人、文学家,又是翻译家,所以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谈他。郭沫若写传记的时候写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说他自己通过传记想写一个自我的历史,所以我们说"自我"好像就是郭沫若思考的主线。由于他具有现代性的传记,郭沫若大概是第一个创造现代性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戏剧家及翻译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和中国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中的一面旗帜.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郭沫若开始翻译并介绍了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国外的浪漫主义学派,其中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歌及其理论对郭沫若有着重要的影响.雪莱诗歌的个性魅力及思想,以至于感情生活都对郭沫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吸引力.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在其《雪莱的诗歌》一文中提到:"翻译雪莱的诗,就会让我成为雪莱本人,我现在翻译他的诗歌就像自己在创作一样."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史料观初探●程学玲郭沫若对于史料的看法散见于他的诸多著作中。本文的任务是将这些材料系统化,从史料的占有、鉴别和运用三个方面介绍郭沫若的史料观。一历史研究是通过对历史材料分析的形式实现的,因之历史材料是历史研究得以进行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郭沫若...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部郭沫若史学著作全集,《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八卷本,经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整理编辑,已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这部全集,收编了郭沫若从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七二年近五十年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的一系列专著、论文、考释、随笔、序跋和整理中国文献古籍的著述。郭沫若关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学、考古学方面的著述,另有《郭沫若全集·考古编》十卷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它和现已全部问世的《历史编》八卷本互为姊妹篇。  相似文献   

5.
正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为郭沫若写评传不易。这不仅因为作为一代文化巨人,郭沫若的生平活动几乎历经了中国现当代史的各个时期,而且他的活 动空间涉及了文学、历史、考古、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并均有建树;也因为此前学术界已有数部郭沫若传记、评传或评传性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20年代前后,年轻的中国留学生郭沫若,如醉如痴地爱上了德国大作家歌德其人其文,并在他和其他中外作家的影响下创作了一批最有名的中国现代新诗歌及其他作品。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个文学现象不仅关涉到郭沫若研究,也关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翻译在中国翻译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他的"风韵译"及"创作论"给当时的翻译界注入了新鲜血液。他的翻译作品不但包含外来文化的营养,而且还能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是北宋中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改革家。在改革方面,他领导了变法运动,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我国处在社会变革时期的伟大人物,其伟大更是体现在他的变法运动中。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变法运动失败了,但是他的变法思想却闪耀着永久的光辉,他在变法前后所论述的人才观对后世的社会改革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一、巴山蜀水与民间文艺的滋养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郭沫若家乡乐山乃历史文化名城,古时该地盛产色香并胜的海棠,故有"海棠香国"的美名。此间素为历代文人名士所吟咏与钟爱。郭沫若出生地铜河沙湾,本地人以"绥山毓秀,沫水钟灵"自诩,这方以峨眉山、大渡河为胜境的水土,塑就了郭沫若最初的心灵视野。"人是自然之子,自然不但生成和养育人的肉身,也生成和养育人的心灵、人的精  相似文献   

12.
著名文学家郑伯奇、阿英在20年代,即有研究郭沫若其人其书的精心之作发表,因此“郭沫若研究”可谓肇始于70年前。似乎中国人的习尚更着重于“盖棺论定”,在郭沫若身后进一步全面深入地展开,近年来研究郭沫若的论著相继问世,陈永志教授的《郭沫若思想整体观》一书,近日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推出。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喜爱读书,最早以其文学成就闻名国内外。图书馆对郭沫若的思想、生活及创作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中国长期从事科教文化建设的卓越领导者,郭沫若对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与图书馆的渊源1892年1月,郭沫若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观峨乡沙湾镇,5岁开始接受教育,1914年1月份,郭沫若开始了为期10年的东京留学生涯,并多次在图书馆学习和写作。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2012年12月14日,虹口区四川北路绿地的中共四大纪念馆举办了郭沫若展。活动间隙,笔者期冀郭沫若之女郭平英能谈谈她眼中的父亲形象,未料,郭平英谦逊地回答:"我不懂古文字,无法深刻理解郭老的成就。我建议可以研究一下郭老曾担任董事长的群益出版社。"郭沫若著作等身,文功、政绩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女儿郭平英为何偏偏提及一个极少为人关注的出版社?冲开一个沉闷的缺口1942年8月13日,郭培谦(字宗益,郭沫若五哥郭开佐之子)将重庆西来寺20号开设的酱油作坊腾出来,在门口悬挂上"群益出版社"的社招。这家由他担任首任经理,连襟刘盛亚任总编辑的小出版社悄无声息地成立了。出版社的名字由郭沫若从两位主要创始人于立群(郭沫若夫人)、郭宗益的名字中各  相似文献   

15.
<正>《上海故事》栏目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周六11:30首播,每周一11:30重播。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今天的故宫博物院神武门门洞上方,悬挂有一块郭沫若所题"故宫博物院"石匾,该匾颇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是一段岁月的见证。实际上,"故宫博物院"匾自故宫建院以来,几易其材质、几更其作者,同时亦几更其悬挂地点。本文依据大量史料及影像,对"故宫博物院"匾的流传经过进行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本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近年来,中国出版业开创了多种"走出去"的途径与方式,无论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都有一批可贵的经验亟须反思与总结.在全球场域中,中国出版"走出去"需要上升到文明类型与文明道路的高度,面对不同国家优化出版"走出去"的方案.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仍在进行,需要我们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不断总结中国社会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正和完善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在此意义上,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效果和规模最终仍然取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政治革命和社会变革,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的统治,极大地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打开了中国通向现代国家的大门,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和转折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近代社会法制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清末新闻立法在我国历史上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国民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权利,直接推动了报刊信息传播媒体的生成与发展,并成为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引述国际博协2015年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社会变革”,分析了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变革社会表述的局限之处,在此基础之上,试图勾勒出博物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的四种模式,以补充国际博协概念之不足。综理归纳之后,文章强调之所以博物馆在中西方社会变革过程中会有不同作用,当源于不同的历史社会情境,作为他山之石的博物馆,实质上仍是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整体性吸纳当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