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广传》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号船山)读《诗》时写下的杂感文。196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孝鱼先生点校的《诗广传》,至1981年,该书修订重印了三次。  相似文献   

2.
陈祥谦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139-142
《古今类序诗苑》是唐人操诗歌专门之选的最早总集之一,因从未有过具体研究,故在梳理南朝及初唐诗歌总集的基础上,从编纂目的、体例、时间、集名等方面入手,以廓清刘孝孙《古今类序诗苑》是为续刘孝绰《诗苑》,慧净《诗英华》是再选《古今类序诗苑》及《诗苑》与萧统《诗苑英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有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倘若如此,《诗》必定立意深远、极高明而道中庸。可是。后来的朱熹却说:“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倘若如此,至少《诗》中的《风》就谈不上立意深远、极高明而道中庸,不仅如此,历代经师的诗说反倒阻碍了我们欣赏清新淳朴的民歌。朱熹的《诗集传》作为宋儒解《诗》的集大成之作,统治后世七八百年,为什么这位宋代大儒会主张《国风》出于民间说?为什么《诗经》乃至五经,在宋代的地位与解释路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前,见《诗集传》出了新的点校本,这些问题霎时又变得新鲜起来。  相似文献   

4.
《宋史·艺文志》于范处义下著录"诗学一卷,又解颐新语十四卷,诗补传三十卷",而今存《诗补传》则只题逸斋,有一些学者推断逸斋《诗补传》即范处义《诗补传》,但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王应麟、严粲多次征引《解颐新语》,这些文字与今存《诗补传》的相应内容相同,是证明范处义即《诗补传》作者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刘舸 《兰台世界》2007,(5S):61-61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凡读过此的人,没有不交口称赞其高深的学造诣与思想境界的。“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反映了诗人追求和谐社会的美好梦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释了“类“序”二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分析了文字的产生且将其运用于文献记载、礼乐制度的制定及《诗》《书》《易》《礼》《乐》经典的形成等“类序”问世的文化背景。认为“类序”起源于孔子整理六经与聚徒讲学,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孔子诗论》包含有总论《诗》旨以及颂、大雅、小雅、国风各类诗旨的讲解论述文字、对《诗》中内容主旨相近各篇的比照分析文字、对单篇作品主旨的剖析评论文字等,是现存最早的“类序”。“类序”的诞生,开创了文献研究评论的先河,奠定了中国目录学的学术基础,创立了“序”类文章体裁。“类序”在中国文化的沟通与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堂,图书馆的模样——读博尔赫斯《巴别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尔赫斯,阿根廷著名诗人,作家,曾在公共图书馆工作并任职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图书馆,作为实体或者作为喻体,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以图书馆为主题的,主要有小说《巴别图书馆》和诗歌《关于天赐的诗》。论文以图书馆为支点,从题目、情节、哲学蕴意等方面对《巴别图书馆》加以解读;并依据《关于天赐的诗》,阐述博尔赫斯的图书馆世界。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时<诗>学源流进行梳理.以<毛诗序>及与之一脉相承的学说为<诗>学之"正";以朱熹<诗集传>及前后与之相联的学说为<诗>学之"变";以不尊孔子删定的<诗经>和攻击<诗大序>、依托伪经说<诗>以及以"佛"说<诗>等离经乖义者为<诗>学之"异";以涉入科举讲章、以文学观说<诗>或疏于考证、牵合附会者为<诗>学之"衰".体现出主正容变,黜异贬衰的<诗>学著目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9.
《澹游集》成书于元末,为著名诗僧来复所辑,国家图书馆藏有清抄本。该集有着较为独特的文献价值:其一.上编作者中,有94人之诗仅见于此,未见于任何元诗总集、别集,存佚诗数量在200首以上。其二,《澹游集》卷上诗序、书信,卷下文章,有25篇为《全元文》所遗。其三,《澹游集》所载诸人多附有小传,介绍其字号、籍贯、生平履历等,是元末东南诗坛研究的重要资料,可补史志之阙。  相似文献   

10.
从嘉庆《东台县志》中发现郑板桥《南梁曹贞女诗》,从《民国东台县志稿》中发现郑板桥《重修大悲庵碑记》,本文对佚诗、佚文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1.
《诗式》存在三个版本系统,即五卷本系统、《吟窗杂录》本系统和一卷本系统。吟窗杂录和五卷本相比可见:《诗评》由五卷本《诗式》"评曰"冠首的条目辑录而成,反映了《诗式》成书过程的理论修订。  相似文献   

12.
五经     
《五经》是儒家五部经典著作,即《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为孔子编定,但后人认为不可信。《书》即《书经》(又称《尚书》),为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相传是孔子编选的。《礼》即《礼记》,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似文献   

13.
《全宋诗》册一○卷五七九页六八○四张经《王质过洞庭》,出《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一引《岳阳楼集》。此诗又见《全宋诗》册四六卷二四九九页二八八九五王质,题作《过洞庭》,出同。核《永乐大典》原书,方知《全宋诗》张经处误以“王质过洞庭”为诗题,而《永乐大典》于此诗前引张经《岳阳楼集》录其《岳阳楼望洞庭》一诗,故有此误。另《全宋诗》册二五卷一四三三页一六五○六汪藻《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出《浮溪集》卷二九。《浮溪集》乃《永乐大典》辑本,此诗已不见于今存《大典》残本,实际当断为“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全宋诗》册四三…  相似文献   

14.
《诗经》这一中国文化的元典,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阅读《诗经》也就成为今人深入了解华夏古老文明的一条必经之路。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知诗意而入诗境,这是我的读《诗》三昧。得此,读《诗》评《诗》能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15.
自从顾炎武提出“八股盛而六经学微”之说后,清代以降的《诗经》研究者,皆对有明一代的《诗经》研究,持贬抑态度。如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仅用“季本、郝敬多凭臆说”,“丰坊造《子贡诗传》、《申培诗说》以行世而世莫能辨”二语,将有明一代《诗》学否定得一干二净。胡朴安的《诗经学》,谓明人“在义理一方面言,不如宋人之精;在考证一方面言,不及汉唐之密”。谢无量的峡经研究》,以“无甚精义”四字概括明代精》学。林叶连的帅国历代诗经学》,更举真伪不分的《诗传嫡家》、《诗传阐》、姚允恭《传说合参》三著,以证“明朝学者…  相似文献   

16.
魏庆之《诗人玉屑》杂录宋代诸家诗话,诗学旨趣复杂难辨。从现存文献黄昇《诗人玉屑·原序》可以析出魏氏诗学观体现出诗法、诗道、诗史的动态互动模式,其编选旨趣也反映出作者诗学总结的清醒意识。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学术界对宋、元时期"股体"时文的演变过程至今不甚了然。现存论及元代"股体"时文作法的材料在元代一些《诗经》注本中有所展现,而这些注本的主要内容都集中保存在明初孙鼎编辑的《诗义集说》中。本文对《诗义集说》中引录的元代谢升孙《诗义断法》、彭士奇《诗经主意》、林泉生《诗义矜式》、曹居贞《诗义发挥》四家著者和著作进行了一些考辨,确认四位著者都是元代进士,他们的著述以及他们的科举活动与元代科举及元代"股体"作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魏庆之《诗人玉屑》杂录宋代诸家诗话,诗学旨趣复杂难辨.从现存文献黄昇《诗人玉屑·原序》可以析出魏氏诗学观体现出诗法、诗道、诗史的动态互动模式,其编选旨趣也反映出作者诗学总结的清醒意识.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晚年所作《读通鉴论》是一部史论作品,根据《资治通鉴》中所记载史料,对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评价,表达了王夫之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史学思想。本文,即对《读通鉴论》与王夫之的民族观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传世的《诗本义》五种版本加以目验和评价,指出《四部丛刊》本存在的两个明显缺陷,据明抄本进行相关补足,并修正明刻本著录年代的讹误,由此系统梳理欧阳修《诗本义》现存版本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