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家庭的主要模式还将以传统模式为主,Solo家庭和同居、单身族、丁克家庭一样,只能是中国诸多家庭中的少数派。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如果一个已婚的人再与另一个人结婚,就犯了重婚罪;如果他偷偷与第三者同居,必将受到道德的谴责。然而近来兴起另一种婚姻——网络虚拟家庭,或者叫网络同居、网婚。据调查,在网婚一族中,70%的网民年龄在25岁以下,95%的网婚男女根本没见过“同居一室”的配偶。  相似文献   

3.
泸州市泸县房监所年满73岁的退休干部朱仕奇,几十年来醉心于家庭档案的收集,以不同的方式留存家庭的历史和文化,记录家庭的和谐和人生的精彩,在市、县档案局业务人员的精心指导下,一宗独具特色的家庭档案——"仕奇档案"应运而生。全部档案装了半柜子,图文并茂,非常齐全。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这些档案以其时间跨度长、数量大、内容丰富、形式颇具特色而称奇,先后经央视媒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2012:寻找真实的成长》是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是继《变革世界的中国策》之后,财新传媒推出的第二本年度报告。与"财新丛书"中的其他书籍一样,《中国2012:寻找真实的成长》坚持了财新传媒"公信力"与"世界观"的追求。书中收录了若干篇讨论中国现状与未来的文章,涵盖宏观经济、社情民意和国际局势等多种题材。文章被划分为"反思中国模式"、"当前焦点问题"、"改革之道"和"2012最紧要的问题"等四个  相似文献   

5.
2011年的日历还没翻过几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原副局长就滚鞍落马。贪官那点事,基本上都是非财即色,或者是又财又色。所不同的只是数量多少,仅此而已,整不出啥  相似文献   

6.
李超宇 《传媒》2021,(18):71-72
近年来,人民网、新华网、澎湃新闻、财新网等媒体争相开辟数据新闻板块,其中代表性的当属财新网"数字说".数据新闻是以新闻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挖掘、呈现的一种报道形式,经过多年发展实践,数据新闻已经成为集叙述工具、技巧和方法为一体的成熟报道类型.早在2011年财新网就开始了数据新闻的战略布局,并始终深耕"供给侧改革",实现了数据新闻报道的持续创新与融合发展.作为财新网数据新闻中心"直辖"的数据新闻栏目,"数字说"于2013年正式上线,成为我国数据新闻实践的开拓者.2016年,财新网成为我国唯一入围"全球数据新闻奖"的媒体,2018年更是一举斩获"全球年度最佳数据新闻团队奖",打破了我国新闻媒体的一项纪录.可以说,"数字说"栏目代表了财新网数据新闻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7.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1):103-103
2016年12月7日,英国特许公共财务和会计师公会发布的2015-2016财年(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英国公共图书馆调查数据显示:与2014-2015财年相比,图书馆数量下降1.7%,从3917个降至3850个;到馆读者数量下降5.5%,从2.65亿人次降至2.5亿人次;总预算从9.44亿英镑降至9.19亿英镑;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4,(S5):80-82
<正>每个家庭都会保存有数量不等的照片、票据凭证、奖状奖杯、日记、账本等,这些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档案,将这些档案按一定的方法分类整理,编写目录和科学保存,便建立起了"家庭档案"。家庭档案记录民生,折射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是最基本的民生档案。探讨家庭档案的特点、内容、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家庭档案的特点家庭档案是档案的一部分,原始的历史记录性同样是它的主要特点,另外,由于其形成范围、作用等不同,它又有其自身的特  相似文献   

9.
身体的状况,将决定了你未来的养老方式。就生活方式而言,养老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最传统的养老方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审孟宪范说,“这是最符合人性,而且成本最低的养老方式。”从总体上看我国家庭养老方式可以分为“同居养老”和“分居养老”——其中,70%以上的老人都与子女一起生活。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仅有2%的老人生  相似文献   

10.
唐慧案历时长、影响大,多种媒体参与介入,相关报道集中反映出媒体价值观复杂而微妙的变化.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共85篇有关唐慧案的报道为样本,分析三家媒体报道数量、报道类型、报道倾向等方面情况,在纵向历时态上探究各个网站有关唐慧案报道的不同立场,并在横向共时态上比较三个媒体价值观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如何有效缓解不同媒体间价值观的过激矛盾,在冲突与博弈中寻求平衡点来重构媒体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窦锋昌 《青年记者》2020,(12):111-111
4月12日,财新传媒刊发的文章《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引发强烈争议。有网友批评:"从天上到地下,从身先士卒去武汉前线到预设立场偏颇暗示性报道,财新的经历像是一趟过山车。"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浓厚的民族.自古以来,在每个中华子孙的心目中,总有着浓浓的家庭情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母子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企盼团圆之情……古时的人以家庭信物来证明一个家庭的延续,或者通过家谱来记载一个家族的流传.那么,现今人们通过何种载体来反映家庭生活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数据新闻发展势头强劲,不少国内媒体纷纷开设数据新闻栏目.本文选择以广受好评的财新网"数字说"栏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新闻题材、数据来源、呈现形式等方面着手,探索财新网"数字说"栏目数据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革新思考,希望能够为其他媒体数据新闻栏目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晶 《大观周刊》2011,(19):217-217,20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履行结婚登记程序而同居的生活方式,甚至有向老年人蔓延的趋势。这不仅有损法律的尊严,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时也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文试图从非婚同居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非婚同居的原因以及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5.
贺汤烈 《档案时空》2015,(12):43-44
2015年5月30日,临武电视台《岁月写真》栏目以"家里的档案"播放了我建立家庭档案的电视片,这是我县宣传家庭档案的一个平台,节目播放后反映良好.我于2014年6月参加县档案局组织召开的建立家庭档案座谈会议后,才开始整理我的家庭档案.通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共整理文书档案200余册,实物档案1000余件.在建立家庭档案中,挥洒着快乐人生. 一、充分认识到建立家庭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参加工作50余年,从50年代开始收集个人资料,特别是退休以后,我先后出版了《峥嵘岁月》、《岁月如歌》、《舜峰晚霞》、《含笑人生》四本书,都是从积累的资料中寻找素材.  相似文献   

16.
行业     
央视筹建国家网络电视台;中国新闻网与财讯.COM建立战略合作;个人用户可申请注册.tel域名建“黄页”;上海高性能宽带信息网今年计划覆盖50万户家庭。  相似文献   

17.
"公信力"是媒体最大的"产品" 按通常的理解,媒体的产品是"信息"(新闻),但通过在财新传媒的工作交流,我感受到,"公信力"是媒体最大的产品.所有的努力,都服务于这个目标. 在专业财经媒体看来,公信力是其最大的凭借,媒体的一切内容制造必须以此为基石,方能在延伸环节实现最大的产出.对于大众媒体来说,秉持、强化公信力亦是其突破财经报道的必然. 财新传媒甫一建立,就成立了中国首个媒体公信力委员会--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由拥有崇高声望的政商学界人士组成,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对于编辑方针和总编辑的任免拥有决策权,吴敬琏任主席.  相似文献   

18.
崔云珊 《今传媒》2020,(4):19-27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湖北日报》和财新网的涉医报道为样本,通过新闻文本的框架分析,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的媒介形象特征。研究发现,两家媒体遵循不同的新闻框架,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集体形象有"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型与"专业严谨、精益求精"型,个体形象有"先锋党员模范"型与"平民草根英雄"型,《湖北日报》采用散点铺陈的叙事方式营造积极乐观的语境,财新网则偏重焦点透视的叙事呈现严肃冷静的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政治控制和专业控制、媒体的市场化程度和读者群定位是造成框架差异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22,(4):63-64
<正>本书从各个角度、诸多层面解读家族治理、传承所需的各方面知识,阐明家族精神财富如何培养、传承。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守住现有的家庭财富,才有可能让财富在家庭中得以延续;持续地创造新的财富,才能给家庭财富管理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对处于任何一个阶段的个人和家庭来说,资产管理都是一件难事。有资料显示,现阶段高收入人群在管理自身财富方面“并无太多经验和创意,他们仍在大量且广泛地使用传统的理财方式,如存款和投资房产”。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20):2-8
<正>个人简介曹海丽,纽约时报中文网执行主编。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8年入选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奖学金项目。曾任财新《新世纪》周刊首席记者、《财经》杂志国际新闻主管编辑和高级记者,是《财经》杂志的创刊成员之一。□访谈实录"外媒中文网总体上依托于母报进行内容定位"张志安、刘虹岑(以下简称"张&刘"):纽约时报中文网在2012年6月28日上线。在这之前,英国《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国际性知名媒体都已经开设了中文网站,并吸引了相当数量的中国读者。为什么纽约时报中文网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