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山广场     
<正>中山广场位于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三条道路交叉处,面积26462平方米,是当时奉天城最大的广场。该广场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方格型中心广场格局,是以圆形的广场为中心,周围道路呈放射状。中山广场始建于1913年,位于满铁附属地内。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将沈阳城西的大片面积占为"铁道附属地",并在附属地内进行大规模建设。1913年,日本人在铁道附属地中心修建了大广场,最初称作"中央广场",在广场中央建有日俄奉天大会战纪念碑,同时还在广场内  相似文献   

2.
<正>太原街最初叫西四条街,地处奉天城郊。不同于古老而繁华的四平街区,直到清末,西四条街只是一条荒僻的土路,路两旁散落着十几家乡村杂货店铺,经营着油盐等简单的日用品。沙俄入侵奉天后,于1898年在这一带修建了茅古甸火车站,车站附近地区被强行租用为"铁路用地"。1905年  相似文献   

3.
中山广场     
《兰台世界》2014,(5):F0002-F0002
中山广场位于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三条道路交叉处,面积26462平方米,是当时奉天城最大的广场。该广场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方格型中心广场格局,是以圆形的广场为中心,周围道路呈放射状。中山广场始建于1913年,位于满铁附属地内。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将沈阳城西的大片面积占为“铁道附属地”,并存附属地内进行大规模建设。1913年,日本人在铁道附属地中心修建了大广场,最初称作“中央广场”,在广场中央建有日俄奉天大会战纪念碑,同时还住广场内开辟人行道,平整广场周围地面。1919年,日本人将中央广场改称“浪速广场”,并种植树木,设置花墙。  相似文献   

4.
<正>中山路始建于1912年,是沈阳城具有欧式风情的一条百年老街路,最初叫昭德大街,后改称浪速通、最后定名中山路。不同于奉天古城区,中山路是日本侵占沈阳后的产物。日俄战后,日本从沙俄手中接管了南满铁道及其铁路用地,并将铁路用地改称奉天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附属地,简称"附属地"。日本不断非法扩张附属地面积,并开始有计划地经营这一攫取来的"国中之国"。  相似文献   

5.
<正>6月8日,市档案馆馆长荆绍福应邀做客"沈阳晚八点"文化沙龙,以《满铁奉天附属地:今日太原街之商圈》为题,为近百名读者和慕名而来的书友讲述沈阳百余年前的历史。讲座包括满铁附属地的历史由来、附属地概况、奉天驿(沈阳站)及站前建筑、附属地道路、春日町(太原街)、浪速广场(中山广场)、附属地教育、附属地行政和警察机构、附属地军队等九个部分。讲座展示的老照片达60余张,有的照片已超过百年,是沈阳火车站及中山广场和周边建筑历史图片的一次集中  相似文献   

6.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大营是与北大营齐名的大兵营。他们规模相当,都驻扎着奉系军阀的主力,扼守着军事重地,都承办有大大小小的军事教育机构,是能够提供军队驻防、操练、培训的大型军队营房。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大营都是指东山咀子营房,其实最早称为东大营的是张作霖建在东陵的兵营。张作霖为了巩固其在奉天省城的霸主地位,不断增加驻省城周围的兵力,单单一个北大营已不敷使用,于是张作霖决定在东陵修建新的兵营,1922年,营房工程初步完工,因其位于沈阳城东,当时即称其为东大营。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5,(Z3):128-129
<正>辽宁地区民用航空事业开始于民国九年。最初的辽宁地区民用航空事业先后被东三省巡阅使公署和日本关东军扶持的满洲航空株式会社所掌控,虽然名为商用航空,实际上是为其军事目的服务的。民国九年十月十六日,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在奉天修建东塔机场,东塔机场是张作霖在奉天东塔农事试验场征地80万平方米,修建具有500米长土质跑道的飞机场。民国九年夏,机场办公楼、职工宿舍和南北两座简易飞机库相继落成。张作霖从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取得英制的大维梅型运输机四架,小维梅型侦察机四架运回沈阳[1]662。民国十年  相似文献   

8.
<正>奉天第一监狱成立于1917年,张作霖将晚清时期建立的奉天模范监狱和奉天省城罪犯传艺所合二为一,成立了奉天第一监狱,隶属于奉天高等检察厅。奉天第一监狱位于今天沈河区南顺城路16号,现在为沈阳技师学院所在地。奉天第一监狱是西方新式法律制度影响下的产物,改革了以往晚清旧监狱的许多陈规陋习。奉天当局聘请了一位德国法学博士做治狱顾问,制定了《监狱法规》、《囚犯管理条例》、《囚犯遵则》等规章制度,并设立了一套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9.
<正>奉天四平街就是今天的沈阳中街,它是沈阳最早的商业中心,也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商业一条街。沈阳在明代筑有砖城,城内辟有十字大街。后金迁都沈阳后,将城内的"十"字街改为"井"字街,"四门"改为"八门","井"字上划中心为沈阳故宫所在地,故宫北面钟楼、鼓楼之间的地段,也就是下划中心,被命名为四平街,取"四季平安"之意。因其位于古城中央,人们一直称其为中街。后来,这里陆续出现了一些商号,到清康熙朝,逐渐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区。清末,经盛京将军赵尔巽奏准,在四平街上修筑了石子马路,商号陆续进行门市整修。这时的四平街已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商业繁华地。街道两旁,丝房百货店、茶店、点心铺、钱号、珠宝、钟表、玩具等店铺林立,招牌广告琳琅满目。顾客川流不息。  相似文献   

10.
郭建平 《兰台世界》2002,(11):38-39
奉天的职业教育始于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日本人于1904年在营口设立的商业学堂除外)。当时奉天学务处将游学预备学堂改为实业学堂,名为奉天高等实业学堂,位于省城大西门外热闹路。设工业预科、高等药学科、矿业预科等学科。1913年增设实业预科,同时,学校改名为奉天公立专门学校。除此之外,奉天还有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即1906年设立的奉天省城官立中等农业学堂(内设农业本科、预科,蚕桑速成班、完全班及补习班)和1908年设立的奉天省城官立中等森林学堂(后改为奉天官立农林学堂,内设森林预科、本科及速成班),1910年成立的东边商科实业学堂,加上营口商业学堂(日本人所办),民国之前,奉天的职业学校就只有这五所。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4,(10):F0002-F0002
小河沿体育场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附近,初名奉天公众体育场,百姓俗称小河沿体育场,这是奉天城第一个正规的大型公众体育场。1920年,第九届华北运动会拟在奉天省城举办,这是奉天第一次举办大型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12,(24):3
沈阳"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102号,现为交通银行用房。2003年3月20日被列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17年英国汇丰银行在奉天开设支行。沈阳"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大楼建于1932年,是由英国人设计,中国的建筑工人施工建起来的。该楼的设施比较现代和齐备,是当时奉天现代式建筑之一,俗称"七节大楼",至今保存完好。1948年沈阳解放后,"英国汇丰银行  相似文献   

13.
沈阳大舞台     
<正>现坐落于沈阳市沈河区正阳街五号的沈阳大舞台,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提起它,沈阳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沈阳大舞台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由当年奉天城郊沙岭的一个刘姓乡绅创办,其地址原在"奉天城鼓楼南干石桥胡同4号",最早的名字叫"庆丰茶园",又名"翠芳楼"。庆丰茶园一开业就不同凡响,在当时被誉为沈阳"三大茶园"之一。1911年初,奉天城大规模地爆发鼠疫,  相似文献   

14.
奉天同善堂     
<正>奉天同善堂源起于1881年左宝贵在奉天创办的慈善事业,1896年正式定名为同善堂,堂址位于奉天省城大西关外高台庙胡同(今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处)。它历史悠久,是奉天地区最大的慈善团体,在救助弱势群体,改善民众不良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81年至1894年间,鉴于太子河、浑河水经常泛滥成灾,贫民百姓流离失所,传染疫病流行,总兵左宝贵先后在奉天省城内创设了牛痘局、养老院、义学馆、栖留所、育婴堂、施粥厂、  相似文献   

15.
《兰台世界》2015,(6):2
<正>东塔机场是东北地区最早的机场,由奉系军阀张作霖于1920年创建,地址位于沈阳东塔附近,机场因此得名。1920年8月29日,张作霖在奉天省城设立东三省航空筹备处。同年10月16日,筹备处征用奉天农业试验场空地,修建了500米长的土质飞机跑道、航空处办公楼、员工宿舍、飞机库等,同时招收并训练飞行员,组建奉系空军。初期有旅客运输机4架、侦察者练习机4架。这8架飞机是张作霖通过直皖战争从皖系军阀段祺瑞的家底里瓜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4,(1):F0002-F0002
奉天四平街就是今天的沈阳中街,它是沈阳最早的商业中心,也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商业一条街。沈阳在明代筑有砖城,城内辟有十字大街。  相似文献   

17.
正吴江路是条大弄堂我于1927年出生在现在上海滩上闻名迩遐的吴江路步行街;在那里生活了66年,直至1993年马路改建步行街时才迁出。吴江路这条马路,原先是黄浦江、苏州河的一条支流,叫作"石家浜",在1882年时填河筑路,机动车辆不便通行,马路就像一条大弄堂一样,各种各样的小贩可以频繁出入。筑路后的路名也是叫"斜桥衡"而不是"斜桥路";这段河面到1946年完全填没时,才改名为"吴江路"。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时,张作霖率先进驻奉天,使其政治生涯得以大的转机。张作霖究竟是怎样进驻奉天的,史学界一直持有不同的说法。本文以档案为依据,对此进行客观的阐述。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奉天革命党人积极响应,他们秘密召开会议,成立关外都督府,并决定驱逐赵尔巽,宣布东三省独立。 面对革命党人的活动,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惊恐万状。他积极研究对策,镇压革命党人,保护奉天省城。 欲镇压革命党人,必须依靠军队。然而,此时奉天的驻防陆军已无兵可调。辛亥革命前,奉天的陆军有张绍曾的第二十镇,驻守新民、锦州两府;另外就是驻守省城北大营的第二混成协,协统就是革命党人蓝天蔚。第二十镇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调往滦州,参加秋操。驻奉天的陆军只剩下第二混成协,又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赵尔巽对其极不信任。 为加强防务,赵尔巽只有依靠地方部队,即巡防营。他一方面积极招募兵勇,增加和扩充巡防营。1911年10月29日,在陆续招齐马步九营后,重新组建奉天中路巡防队(1908年改编巡防五路时,有中路巡防队的设置。1909年11月,中路巡防队马步八营和左路步队一  相似文献   

19.
<正>中日甲午战后,俄国以"三国干涉还辽有功"为由,于1896年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中俄密约,取得东清铁道修建权,又于1898年取得从哈尔滨经长春、沈阳到旅顺的南满支线修建权。1899年11月,俄国人修建南部支线到奉天(现沈阳),在老道口附近即沈阳站北货场处修建了沈阳第一座火车站,俄国人称之为"茅古甸"(满语"mukden"的俄语音译,即盛京),当时只有正线两条、站线三条和专用线一条,属于四等小站。站房为俄式青砖平房,建筑面积1244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沈阳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但在解放前的四十年里仅有六所公共图书馆。即清末民初的奉天图书馆、新民县图书馆和辽中县图书馆;日伪时期的“八幡町图书馆”、伪满洲的“国立中央图书馆奉天分馆”;“九、三”胜利后的国民党辽宁省教育厅建立的“辽宁省立图书馆”。六所公共馆的总藏书不足50万册。其概况是: 一、奉天图书馆奉天图书馆是沈阳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今沈阳市图书馆的前身。建于1907年(光绪33年)6月30日。经奉天将军赵尔巽准许,由提学使张鹤龄创办。馆址在省城天佑门内路西程牛录官厅(小南门里宗人府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