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系统了解我国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现状,提升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效率,文章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工程项目,针对电子文件归档展开调研。基于BIM技术协同平台分析了工程项目归档电子文件的类型、构成以及归档过程,并从归档标准、归档制度、归档人才队伍等维度探讨了当前我国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子文件在线归档是指办理完毕的电子文件从业务部门办结库保存到预归档库,并最终进入档案库的过程。电子文件归档的一般程序是:鉴定→填写归档处理单→给予归档标识→预归档→调整归档电子文件→检测归档电子文件→归档。其中,从电子文件鉴定到预归档的工作由业务部门兼职档案人员完成,调整、检测归档的电子文件和归档这三个流程由档案部门完成。归档处理单、给予归档标识中的许多项目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档案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主修改,以保证电子文件的整  相似文献   

3.
魏巍 《兰台世界》2005,(13):40-41
2005年初,省档案局印发了<辽宁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分别从管理体制和职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归档电子文件的利用及归档电子文件的统计、鉴定和销毁等几方面明确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新兴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4.
电子文件的归档是将具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由形成部门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标志着电子文件管理由文件生成部门向档案部门的正式转移.与纸质文件相比起来电子文件归档则更为复杂. 一、电子文件归档范围 在确定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时,应当参照执行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的规定和其他有关科技文件、专门文件归档范围的规定,并结合电子文件的特点,将反映机构主要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纳入归档范围.  相似文献   

5.
电子文件的出现,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应通过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使档案管理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同时,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制度以及选择适合的归档方式,以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一、电子文件难以归档的原因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归档是一项更为细致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电子文件形成者囿于传统观念,误认为电子文件不是文件而忽视其归档。或怕增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电子文件产生速度快、数量多、格式多样等特点,并对归档的实质进行了反思,认为电子文件的归档意味着电子文件控制权的转移,意味着电子文件向电子档案的转换,是档案工作真正的开始,为机构共享档案信息打下了基础。对归档中的误区进行了分析,认为逻辑归档不能算作归档,登记和备份也不能代替归档。针对电子文件归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业务系统数据的归档进行研究、扩大归档范围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谈电子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要产生大量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是目前档案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一、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应参照纸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管理原则,有效地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严格地执行有关的规范或标准。电子文件的归档程序应包括:一是电子文件的形成、签署、审批;二是收集积累;三是编制目录;四是整理需归档的电子文件;五是鉴定归档的电子文件,确定归档电子文件的档案属性;六是检测归档的电子…  相似文献   

8.
金玲 《兰台世界》2016,(10):98-99
文章首先对图书馆电子文件进行界定,确认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然后分析了电子档案归档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最后对电子文件归档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电子文件归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悦 《兰台内外》2014,(4):32-32
正一、电子文件归档范围从文件内容上看,应按照国家及电子行业所规定的归档范围来制定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在电子文件生成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表格、单据、电子备份文件及其所对应的纸质打印件等,需要同电子文件一并归档。另外,一些与电子文件相关的磁性载体资料,其记录内容包括:操作日期、使用日期、记录密度模式、文件号、系列号、当前目录状态等著录内容,也同样需要进行归档。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主要有7种类型:1.字处理文件。主要是以文字作为基础构成的电子文件,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文字文件和表格文件。2.视频文件。主要包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电子文件归档办法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述,认为只有规范,才能保障电子文件归档完整、系统、真实、安全,电子文件归档的完整、系统、真实、安全是对电子档案商品价值应担负的职责;电子文件归档规范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维护电子文件的本身的权益,而是站在电子档案商品价值和利用价值的高点,为保障全社会成员所应享有的信息权利而制定的电子文件归档办法.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初,省档案局印发了《辽宁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分别从管理体制和职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归档电子文件的利用及归档电子文件的统计、鉴定和销毁等几方面明确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新兴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保存与维护方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要保证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实施,各地都普遍实行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同时归档。然而,一些部门和单位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却始终滞后于纸质文件的收集归档。本文主要对电子文件收集归档滞后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电子文件归档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几点建议,希望对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科研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电子文件归档的策略,为新形势下"三跨"科研项目电子文件归档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归档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兰台世界》2018,(Z1):22-23
<正>随着办公自动化广泛应用,电子文件大量生成,电子文件归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会使档案管理与其他各项工作脱节,还有可能造成大量已生成电子文件的流失,导致文件归档不齐全、不完整,甚至可能出现"断档",给企业持续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电子文件归档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十分重要。一、电子文件质量控制归档电子文件质量主要从完整、准确、系统三个方面衡量。对归档电子文件质量的  相似文献   

16.
一、电子文件的归档1、什么叫电子文件归档——就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将整理好的电子文件和它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并转存在磁性记录材料或光盘等载体上保存。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2、电子文件归档程序确定电子文件是经过审批的最终版本(形成签署)-积累和整理-编制目录-整理需归档的电子文  相似文献   

17.
魏巍 《兰台世界》2005,(11):40-41
2005年初,省档案局印发了《辽宁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分别从管理体制和职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归档电子文件的利用及归档电子文件的统计、鉴定和销毁等几方面明确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新兴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保存与维护方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人们谈到文件归档就很容易想到纸质文件的归档.但电子归档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工作,原因是大多数电子文件形成人习惯于传统观念,认为电子文件不是文件容易忽视归档,或恐于增加工作量而不愿做此项工作.或由于电子文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使其必须借助计算机编目归档,这对不熟悉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人来说,就不像从事纸质文件归档工作轻车熟路,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电子文件归档工作要立足事实,在规划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从本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出发,捋清信息产生的源头,使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纳入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工作的程序,要建立归档制度.  相似文献   

19.
电子文件物理归档完整性风险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妆 《中国档案》2006,(3):57-59
国家标准《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明确指出,电子文件除了逻辑归档之外,还要定期物理归档。所谓逻辑归档,是指电子文件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归档;所谓物理归档,是指将电子文件拷贝到可以脱机保存的载体上进行归档。根据该标准,日前我国电子文件物理归档多数是采用光盘作为归档载体米进行的,采用这种物理归梢方式,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电子文件面临着一个归档的完整性风险,即如何保征电子文件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一、归档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面对多种多样的各类电子文件,首先进行科学地分类划分。电子文件可实时收集,其归档范围应当参照纸质文件的归档范围,包括文书和医疗业务工作的电子文件。同时,注意将电子文件存贮的载体及电子文件产生的外部环境和元数据保存起来,形成有机的结合体,保证电子文件不遗漏、不散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