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及其理论体系,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樵苏集——关于广播电视的几篇文稿》,就是老一辈广播电视工作者左漠野同志为此而付出的辛勤劳动的结晶之一。《樵苏集》共收入左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表的关于广播电视的讲话、研究文章30篇,他参与写作反映其业务见解的文稿和专访8篇。由于左老原是中央广播事业  相似文献   

2.
浅论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的立学要素李春利(一)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应该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体系。广播电视学以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为指导,其关键在于运用这一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  相似文献   

3.
试论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粒子时敏(一)什么是广播电视学?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学?它的基本属性、本质特征是什么?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理论。经过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的实践、认识、探索和比较,我们...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出刊50期纪念专栏▲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吴冷西题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题词:繁荣学术研究为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服务▲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前主编左漠野题词:不学何会,无刊...  相似文献   

5.
10年前,左漠野同志就建设广播体中几个实践和理论问题,给四川一位县广播站的编辑写了一封复信,今天展笺重读,深感这封信具有学术研究的指导价值和针砭时弊的现实意义.漠野同志写这封信的历史背景198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记者会的时候,作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兼中央电台台长的左漠野同志,倡导建设广播体,并列举四个要素,以求提高稿件和节目的质量.当这一信息和要求传达至四川广播界后,一些广播台、站的编、采人员开展了学习、讨论、研究,认为这是在起步改革宣传的一项好举措.1983年7月,我利用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史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5月17日至19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研究室在京联合召开了《关于广播电视性质、功能和任务》的理论研讨会。广播电视界内外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老中青三代从事广播电视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左漠野、金照、温济泽、胡若木、邹晓青、甘惜分、钱辛波、康荫、何光、杨伟光、胡耀庭、赵水福、阎玉、罗弘道、白谦诚、  相似文献   

7.
试论广播电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工作者一直在酝酿建立广播学、电视学(合称广播电视学)。近几年,这一呼声愈来愈强烈。1986年10月成立的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满足了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要求,在其《章程》中,把“开展广播电视的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广播学、电视学的建设和发展”列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要把广播电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首先应回答这样几个问题:广播电  相似文献   

8.
1991年7月,湖南广播电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立库先生在首届全国广播电视报理论研讨会上发出“努力探索创立中国的广播电视报学”的呼吁,如一石击水,荡起串串涟漪;6年后,他又在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社长、总编辑论文集《广播电视报论》。后记”中再度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报学已水到渠成.”我们佩服立庠先生的眼光和胆识,他的首倡之功定使同仁鼓舞.当然,也应预料,此观点抛出后,一定会引起两种不同的意见:其一是反对,认为创建广播电视报学尚不成气侯;其二是赞成,觉得创建广播电视报学条件已经具备.笔者持赞成和肯定…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1988,(6)
11月4日,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吴冷西同志在学会1988年学术年会上讲话,勉励广播电视工作者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广播电视的实践,为创建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理论体系奉献毕生精力。他说:我们这次年会为在广播电视这一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开了个好头,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电视学》终于问世了。面对这本专著,回忆许多同志历时四载的艰辛劳动和成书的一件件不寻常经历,感慨颇多。这本书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半个世纪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广播电视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奠基之作。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学已经有了一个轮廓。无疑,这对我国人民广播事业是有历史意义的贡献。该书出版后,初步反映不错。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认为从整体上看它是“一本好书”,“是广播电视工作者必读的一本比较好的教材”,号  相似文献   

11.
读了杨田村同志发表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2年第3期上的《评作为指导思想的“物本理论”及其他》一文,我感到有必要再写此文来详论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并借此谈些不同观点以就教于杨田村同志。一、这场争论的“症结”与意义杨田村同志在上文中说:“这场争论是由陈尔泰同志的文章所引起的。但是他与蔡长宁等  相似文献   

12.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09,(11):51-52
1979年,时任中央电台台长的左漠野同志重提“广播要自己走路”的方针。为什么叫“重提”?因为早在1950年,中央主管新闻工作的胡乔木同志就提出“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左漠野台长首先抓了广播记者自己采写新闻的工作,当年,中央电台的广播中就出现了“本台消息”,接着他就开始抓广播人自己写评论的事。1980年8月18日,中央电台成立了评论组。我被指定为组长,  相似文献   

13.
范国平 《中国广播》2009,(11):33-35
中国人民广播诞生近70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首届全国广播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部分省市电台和高等院校以及新闻研究机构的三十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就建立中国特色的广播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会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振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玉明主持。与会代表在前人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9年第4期上看到了左漠野同志写的《新闻与宣传》一文。该文把广播(电视)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的任务概括为六个字:政治、新闻、宣传。我试拟了十六个字:党的领导、人民主人、实事求是、社会责任。或许有人说:“你不赞成新闻的政治性!”“你不要宣传!”我说,有党的领导,有人民当家作主,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对社会主义社会负责的责任感。新闻的立场、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批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发行座谈会于1997年11月25日至对日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会议对《学刊例办10年来的工作作了简单回顾,对其在理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围绕今后编辑、发行等项工作应遵循的方针展开了研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任主编刘习良同志到会并就广播电视理论建设的有关问题讲了话(全文另发)。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秘书长、《学刊》新任副主编王锋同志和《学刊》新任常务副主编李向明同志分别就《学刊》的地位与作用,今后的工作设想等问题先后…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特色钟镇藩中国广播电视学,是研究中国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本文试图从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本身的特质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就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特色谈点管窥之见。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7.
左漠野同志在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和发表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上的《自己走路发挥优势》(载1980年第3 期)的文章中,都提出了文艺广播以音乐为主体的主张。发言材料和论文里除了说明电台音乐广播的社会作用和受到听众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会于今年7月31日召开扩大会议,根据吴冷西会长在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讨论了如何把《学刊》办成全国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指导性刊物问题。会议认为,在下面三个问题上,《学刊》应当旗帜鲜明。一、要宣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来指导广播电视的理论研究工作,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广播电视的理论研究阵地,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澄清广播电视理论战线的是非,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敬爱的左漠野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这些曾长期在他领导下工作学习的同志,无不为痛失这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而感到无限悲伤。当年,漠野同志从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调回延安,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之后不久,便成为我国国际广播的创办人和主持者之一。从此,50多年来一直奋斗在广播电视战线。他为党的宣传工作,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改革与开放所作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我是50年代后期认识漠野同志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70年代末起,就一直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的道德、思想、文章,给我的感召和教育很深很深。对我…  相似文献   

20.
范国平  李静 《中国广播》2013,(1):I0006-I0006,25-27
金秋季节,丹桂飘香。在静谧古朴的川大校园,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宏生教授接受了《中国广播》杂志记者的专访。目前,欧阳教授正带领他的学术团队,开展名为"21世纪广播理论前沿"的大型、系统性课题研究。这个课题聚焦新世纪广播最重要、最前沿的12个课题,全面梳理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学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