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爱娟 《考试周刊》2009,(52):153-154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应把德育渗透于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教育情境和氛围中,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以情动情,移情促情,使学生在和谐课堂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学就是德育,德育就是教学。体验则是教学与德育的黏合剂、催化剂,德育不是说教、不是识记,而是体验、唤化。它需要借助教师引领学生切身体验,用情境、生活、活动体验式德育,点燃学生的生命感受,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使他们的情感得以浸润,思想得到锻造,素养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情境教学法的涵义及其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了中职德育课情境教学法的实施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表演情境、视听情境、实践情境,使学生思考在其中,感悟在其中,活动在其中,乐学在其中,体验在其中,并强调实施情境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提出了一些看法,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适时地安排在导语设计、课文背景介绍、人物形象分析、情境创设等不同环节中,使学生在感悟与体验中提高品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5.
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最佳的状态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在不同的情感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升华思想道德水平,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铺路搭桥。1.活动化的教学情境。教师把教学置于一定的活动情境之中,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悦,并在入境动情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学起来如身临其境,搜集了有关海底、沙滩及海岛等景色的光盘,并配上欢快的乐曲。上课时,同学们看到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性格及道德价值观的重要塑形期,语文阅读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将德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深化学生阅读体验、厚实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教学价值。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真正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德育作用,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德育应遵循目标性、实践性和结合性原则,需要通过人物故事,融入德育理念;借助文本表达,凸显德育主题;创设教学情境,体悟德育内涵,使学生既能轻松地保持持久阅读的热情,又能在阅读中自觉地受到德育的熏陶,提升德育素养。  相似文献   

7.
情境德育作为德育方式,属于情感德育范式的组成部分。按照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在高校教育教学、德育实践活动中,创设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情景,能够使学生获得真实感受,丰富情感体验,培育情感品质,奠基"意义建构"价值基础,进而调整和改善自身思想品德结构。因而,高校情境德育的价值理念重在以境育情,以情动人,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多途径真实感受、多形式活动体验、多层次的情感认知,进而提升情感品质,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德育情境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原则,通过某些方式设置的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德育过程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时空条件,创造良好的德育校园情境、教学情境和活动情境等,使学生在没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情况下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自觉自主形成和发展品德。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代道德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构建SKT德育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六个基本环节:确定主题—创设情境—感受体验—分享交流—总结提炼—实践应用。通过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教师的启迪和帮助下,使学生在快乐体验的过程中,通过理解和内化,提升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体验教学 数学实际上是人们常识的形式化。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良好的情景下,通过自己的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与教材相关的趣味知识、数学故事、教学情境等引入课堂,从而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利用学生常见的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的时情境来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