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在观察中积累写作材料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文学创作的题材是作家在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变化万千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多彩多姿的种种生活特色,只有靠细心仔细的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和题材,即鲁迅先生所说的"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因此,从作文的角度看,必须培养中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习惯,养成处处事事留心观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从中获取写作的题材,积累写作的材料,并把观察到的所得、所知、所想和各种特征及时用笔记录,随时积累,让材料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厚实,给学生启示,让学生难以忘怀,在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正确立意,做到厚积薄发.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将我们的语文课上活.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帮助学生打过"火焰山".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博览群书,广闻强记,才能熟能生巧,在写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大幅度地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取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 一、观察生活,引入源泉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素材来自每一个人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认识、思考。因此,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事物、感受生活,并在此过程中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观察感悟生活,二是读书看报。但无论哪种途径,究其本质而言,源头仍然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术。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蓄积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7.
常言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谈不上理想的创作,中学生也不例外.要遵循坚决不脱离生活才能搞好写作.都说语文有两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中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生活写作油水分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一提起写作就愁眉苦脸,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语无伦次,要么是言之无物.究其原因是平时观察不留心,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光凭写作时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看似冥思苦想,实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使出浑身解数照样写不出好的文章,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丝毫不真实,这样的作文可想而知感人的力量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写作的前提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没有全面的观察,没有细致的分析,没有丰富的积累,就不能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只有细心观察生活,立足生活,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空话连篇。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生活经验。因此,我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一、注重观察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因此,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我要求学生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把观察中所见到的各种事物的细微特征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写作时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观察感悟生活,二是读书看报。但无论哪种途径,究其本质而言,源头仍然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蓄积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中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其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赞可夫曾经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让…  相似文献   

11.
王月红 《考试周刊》2011,(37):55-56
真情、开放、和谐、愉悦,这是新课标给作文教学展现的美好境界。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达到美好的境界呢? 一、回归生活,给学生丰富源头的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亲自涉足生活,学会对生活观察和体验,对生活思考和提炼,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开展经历体验作文教学活动,是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能够拓展作文的选材范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经历是学生作文的基本素材。只有开发学生的经历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为习作提供更丰富的源泉。虽然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但只要善于开发,其内容也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卢艳丽 《小学生》2010,(2):24-25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会从观察生活中寻找写作源泉,获取写作素材,从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优美的词句,在课外阅读中拓展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些中学生作文时苦于言之无物,无从下手,不知怎样开头,如何结尾,感到头痛难写,于是害怕作文课,害怕写作文。要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可以从以下四条途径去尝试:一、让学生在仔细观察中积累写作的材料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只有靠细心的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和题材,即鲁迅先生所说的"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的角度看,必须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习惯,养成处处事事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学生一般生活单调,见识较少,每天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渡过,除了课本外,课外阅读面狭窄,导致"作文"最让众多学生头痛。如何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中提高作文能力,是值得语文老师深思的问题。一、让学生走进生活,丰富生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土壤。引导学生步入生活,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1.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与人交往中,认真观察、善于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才能有话可  相似文献   

16.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每当遇到作文课,就会听到"没意思""写作文真难"的烦恼话.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吗?我认为不.只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解决这一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对于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老师就要引导他们去观察.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唯有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悟生活,积累情感;留心生活,提炼生活;广泛阅读,厚积薄发;丰富生活,广开"材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摆脱无话可写、无情可抒的尴尬境地。教师要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将生活化为体验、情感和文字。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通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留心生活,学会观察、扩大知识面、选好材料就能提高其对生活的感悟的敏锐性,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行,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写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