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学行为是在教师自我监控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理解教师的要求,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其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有效。因此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学信息员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学信息员是在学生中招募品学兼优、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职责是代表学生配合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主体和教学效果的体现者,自始自终地经历和体验着教学的全过程,因而学生是最具有参与教学质量监控资格的主体之一。实践证明,教学信息员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能够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教师课堂教学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是影响其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从教学自我监控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培养途径等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浅论课堂教学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监控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是当代新型教师应具有的核心素质。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监控能力,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一、课堂教学监控概述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对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具备良好的教学监控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高校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应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培养其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增强其教学效能感。学校也须采取专门的干预训练和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促进高等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具有有效教学行为教师的普遍性特质 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合理的、灵活的行为的能力.笔者采用现场课堂观察的方法,通过对100堂课的教学分析,结合国内外有关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资料认为,合理、灵活的教学行为决定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7.
试论英语有效教学的课堂监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监控是推动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课堂教学监控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监控教师自身的教学过程,而且要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导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达到师生的教学和谐,增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季萍 《考试周刊》2012,(7):22-23
专业成长与教育素质的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教师素质从理论上讲,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且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从结构上讲,教师素质至少包括以下成分:教育观念、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与策略及专业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9.
白艳 《教书育人》2009,(4):50-51
对教学的自我监控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调节中枢,教师自我监控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研究教学监控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否。新手型教师在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中,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一定的内外部因素有关,它们影响和制约着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方向和程度。正确客观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而片面主观的教学反思将会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引向歧途。教师要对其教学行为及教学理念进行客观准确的反思,首先应有广泛的理论作为基础,其次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意识以及丰富的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教师自我监控能力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这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