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先驱,其小说《他们眼望上苍》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表现了黑人妇女寻找自我、争取解放的精神追求。美国黑人女作家、妇女主义的创立者艾丽丝·沃克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小说《紫颜色》中进一步探讨这一主题。两位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了与大自然、日常用品和服饰相关的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充分说明了两部作品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海》与《活着》两部小说都是具有深刻生命内涵的优秀作品,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对两部作品中生命意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见海明威和余华在对待生命和死亡时态度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小说的主人公圣地亚哥与富贵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都是乐观的态度,面对死亡时表现出了豁达的英雄精神,但是在具体的表现与存在方式却各不相同。本文将通过分析比较,对这两本小说中生命意识体现的异同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文学巨作《红楼梦》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倾其所有精力与毕生经历的一部伟大小说,也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和艺术性的经典文学上的瑰宝,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红楼梦》这匹千里马在1987年被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先生挖掘出了巨大的音乐价值,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创作的全剧音乐旋律优美、主题鲜明,将《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思想与情感重新演绎了出来,被认为是最精彩的红楼主体音乐,至今还被广大音乐爱好者传唱。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同为乡土题材小说的沈从文的《边城》与韦晕的《春汛》在题材、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和两篇小说在地域色彩、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本质差异的分析,从文化、艺术和社会层面上进行典型性的比较解读。揭示了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拓荒者在中国文学的滋养中成长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解析东南亚华文文学作为独立的文学体系的存在架构。启示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应加强交流,共同促进华文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成功的小说,也是一部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该小说有着深刻的思想主题、丰富的象征意义,完美表达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诠释了"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同时,《老人与海》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寓言故事,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试图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探究《老人与海》中复杂而矛盾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评点者深谙奇书的才子文心,打造一种开放、积极参与的批评模式,拓宽了《金瓶梅》的阅读空间,《金瓶梅》评点成为其生命存在的形式。他们传承《金瓶梅》的文化精神,构筑了斑斓璀璨的古典小说理论话语阐释世界,并促进了我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研究视角,参以比较小说学理论,寻找文本阐释和理论言说的民族文化生态,在中国小说美学史的脉络上凸显《金瓶梅》评点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7.
《蝇王》是英国杰出作家威廉·戈尔丁的经典代表作,虽然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以孩子为主要人物,但是小说中应用了较为独特的艺术手法,尤其是意象象征、人物象征以及境遇象征等具有深远、复杂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这部小说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的争议.本文主要分析了《蝇王》中象征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清代作家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国家的优秀作品,通过作者的构思,表现了作者对于腐朽的社会的抨击,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在两部作品中,通过对理想国的渲染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关系等的深沉思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以及朴素的批判精神。本文试对两部作品中理想国的比较,来表现作者创作的差异以及文学发展、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9.
晚清谴责小说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作为小说点睛之笔的儒者形象生动再现了晚清时局变迁中的名士凋零。本文通过对《官场现形记》和《儒林外史》两部小说的文本细读,揭示真儒、假儒、迂儒与侠儒等四类儒者在社会情境中的地位异变,力争发掘晚清小说作家群体借用"实用主义"儒者形象所建构的时代隐喻。  相似文献   

10.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1.
《双城记》中的象征艺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城记》是查尔斯·狄更斯大量运用象征手法的杰作。小说中的自然景观、颜色色彩、声音和人物动作都被有选择地赋予了象征意义,成为表现小说主题的喻象。本文选取小说中的主要意象,探讨其象征意蕴以及狄更斯是如何运用这些象征来深化主题的。  相似文献   

12.
《红字》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的问世在美国长篇小说界引起了一阵轰动,为霍桑带来了非常多的荣誉。这部小说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主义色彩,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对每一个人物内心世界的构想,将小说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以及性格等精神层面的元素注入了强烈的主观性,这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鲜明特点。从这部小说的题目可以看出,小说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或者标志象征着一种耻辱与罪恶,这样的情节设置以及语言文字的描述使这部小说的文学色彩更加浓烈。本文就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美国长篇小说《红字》展开了一系列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子夜》与《家》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堪称双璧的两部重要作品。用比较研究方法对这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加以分析很有价值。两部作品在艺术视角、艺术结构、艺术风格上的差异,颇具代表性地体现出30年代文坛的两种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金批《水浒》从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金批《水浒》作为文学接受以及其中的美学问题,历来为研究金批者所忽视。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文学接受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接受美学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不同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文学翻译的目的。《简·爱》是一部著名的小说,在中国有多重不同的译本。本文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对《简·爱》的译本进行分析,加深对文学翻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梁斌的《红旗谱》和莫言的《红高粱》分别是十七年和新时期两部影响突出的小说。它们都书写现代中国历史,但书写内容、书写方式和书写动因却大相径庭,从而代表了当代小说书写历史的两种类型,其嬗变轨迹是当代历史小说演进过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否定副词是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次类,在汉语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全面梳理两书的否定副词系统,通过对两书否定副词的描写和比较,总结了两部书中乃至先秦汉语中否定副词的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18.
《肉体伤害》是素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的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帝国主义文化扩张为表征,表达了白人中心论、种族优越论的思想,显示了隐藏在文本之下作者潜在的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19.
梁斌的《红旗谱》和莫言的《红高粱》分别是十七年和新时期两部影响突出的小说.它们都书写现代中国历史,但书写内容、书写方式和书写动因却大相径庭,从而代表了当代小说书写历史的两种类型,其嬗变轨迹是当代历史小说演进过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文学预言融合了预言的大胆机妙和文学的形象生动,既具有预判未来走向带有幻想色彩的艺术性,更带有基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的所指。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文学预言与现实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现实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又反过来作用于现实。文章结合当下疫情反复的现实,以极具典型性的被誉为新冠疫情“神预言”的两部小说《霍乱之乱》和《花冠病毒》为例,从文学预言与现实的关系及文学预言的现实价值两方面观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