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动结构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句型,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大量存在,它的特殊性使它从普通的句式中脱离出来,一直是国外生成语法学家们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中动结构又被称为中间结构,在英语中被称为middle construction或middles。许多学者将其定位于介于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特殊结构。试比较以下各句: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界对“价”范畴属性的认定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配价虽然与句法有密切的关系。但“价”既不属于句法范畴,也不属于句法一语义或语义一句法范畴。动词的价是语义范畴的概念,属于词汇意义平面。词汇意义最终在句法结构中以一定形式体现出来,动词的价可以在句法结构中进行形式验证。  相似文献   

3.
尹灿  邓云华 《海外英语》2012,(22):259-261
中动句是介于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一种句式,它以主动形式来表达被动的含义。这样的句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那么,这样的句式究竟有什么样的语用功能呢?对相关语料库的考察表明,英汉中动句主要有三大语用功能,即说明、情态、语篇衔接和连贯,而且这样的语用功能在认知上也得到了相应的展现。  相似文献   

4.
汉语等同双宾句与等同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同双宾句是一种独立的双宾类型,在句法行为上跟动补结构以及与格结构非常相似,都是毗邻于动词的宾语"被动化"以及被"把"提前,动词后的符号串可以经受并列测试。移位测试表明等同双宾句的近宾语是复杂动词(动词+远宾语)的宾语,并列测试则表明近宾语与远宾语是个结构体。等同双宾句及其相应的含"作、为、是"的句式都含有等同范畴,差异在于等同范畴有无语音实现。等同范畴实现与否以及实现作什么会对句法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普遍认为的日语中含有形容词的存在句(不规则句式)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发现了它们与日语存在句之间的连续性特征,并指出具有这种连续性特征的深层原因在于格助词 「に」的语义特征的连续性.因此认为,含有形容词的存在句(即不规则句式)应该也属于存在句范畴中的一种,只是它们与典型的存在句相距较远,位于存在句范畴中比较边缘的位置罢了.  相似文献   

6.
尹灿  邓云华  罗深迪 《海外英语》2013,(3X):252-254
中动句是一种介于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句式,在英汉语中主动句一般是无标记的而被动句则是有标记的,那么中动句呢?鉴于对相关语料的考察,我们认为,中动句是有特定类型标记的。但是,英汉中动句的标记形式却不尽相同,而且这样的类型标记在认知上的亦有其存在理据。  相似文献   

7.
中动结构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句型,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大量存在,它的特殊性使它从普通的句式中脱离出来,一直是国外生成语法学家们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中动结构又被称为中间结构,在英语中被称为middle construction或middles。许多学者将其定位于介于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特殊结构。试比较以下各句: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08,9(1):53-53
王天佑先生的新作《汉语取舍范畴的认知研究》于2007年10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背景,集中讨论了汉语中取舍行为的表达问题,并最终在汉语中确立了一个全新的范畴——取舍范畴。该书不仅对公认的几类取舍句式(与其A,不如B;宁可A,也不B和宁可A,也要B等)进行了探讨,而且讨论了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与取舍句的关系问题,并认为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也可引导取舍句。该书从语义功能、语用功能、语用情况、舍弃项的隐含、焦点、口气、预设和转折性词语的添加等角度对汉语中的取舍句式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其隐藏在背后的深层认知原因。该书对汉语取舍句式作了新的分类,对“宁可A,也要B”句式作了新的分析,对取舍范畴与结果范畴、推断范畴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9.
[考点解说]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也不完全相同.常见的句式有: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式句和变式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和选择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一种必需而有效的方法.所以,变换和选择句式是高考试题中一项常见而重要的内容.本考点主要要求能够准确的辨析句式特点,理解语言材料中各种句式的表达作用,根据语言实际的需要,正确变换和选择句式,以检测考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给予类动词带双宾语加谓词句式的句型归属和命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予类动词带双宾语加谓词句式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色、却很少受到关注的一种句式。有人把它叫“兼语句”,认为句中的两个宾语有一个是兼语;有人把它叫“双兼语句”,认为句中的两个宾语都是兼语。我们认为这种句式在句型分类上应该属于兼语句,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兼语句,因此命名为“双宾兼语句”更合适。双宾兼语句只有一个兼语成分,这个兼语有时是直接宾语,有时是间接宾语,但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不能同时作兼语。因此把这种旬式笼统地叫做“兼语句”不能反映它与一般兼语句的区别,把它认定为“双兼语句”,又混淆了句法结构中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的界限,二者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模糊限制是模糊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它的存在从语言内部揭示了范畴界限的模糊性。本文针对模糊限制语的一个主要语义功能——充当范畴变动语,对这类模糊限制语进行了重新分类。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它们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式,并分析了其在两种语言中改变范畴结构的具体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语法范畴,是特定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的统一体。在现代哈萨克语语法范畴系统中,有两种极为相似的范畴——级范畴与比较范畴,需要我们明确区分。范畴类型层面,级范畴是形式语法范畴,比较范畴是语义语法范畴;内涵、类别层面,级范畴是哈萨克语形容词特有的范畴,表达的是某一性质、状态在程度上的层级变化,而比较范畴是从语义层面归纳出的不同的比较关系;表达形式与手段层面,级范畴的表达形式有:形态手段、零形式、重叠和句法手段,而比较范畴的表达多用复合成分和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13.
摘要:复杂性是句予的特征之一,同时句法复杂性也是衡量二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实例分析句法复杂性出发,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言范畴化理论对句式复杂性进行认知释解。本文旨在通过探析句法复杂性的认知心理操作过程,以此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句子意识。进而为二语学习者语言产出时快速而准确的句子启动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联系情态范畴进行分析,动词重叠无论出现在何种语言环境中,都表现出了说话者的一种主观意愿。这种主观色彩主要是通过动词语义、句类、人称代词、附加成分、社会心理等语言表达手段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5.
重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关于其宾语的指称性质,一般都认为不能是定指普通名词。本文把重动句放在话语环境中,对重动句宾语的指称问题进行了再审视,认为重动句宾语可以是定指普通名词,其最大的特点表现为无标记性。重动句宾语多由无指名词性成分充当,没有话题功能,所以重动句所在的话题链一般比较短,很多重动句以孤立句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6.
SVOVR式(重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前后两个动词复现,前一个动词带宾语,后一个动词带补语的句式。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来看,重动句只有在"重动句-Bec-Caus"下才有致使义,而非致使性重动句应只表述为"达成义",其形式为"重动句-Bec"。  相似文献   

17.
重动句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式,因此它有自身的结构特点。本文以汉语重动句为探讨对象,考察汉语重动句的句法结构。结果发现:重动句中动宾短语1已经失去动词的特性并且被名词化,同时在该句式中它可以充当话题。  相似文献   

18.
唐巨南 《初中生》2014,(Z3):72-73
正也许有人会说,真正漂亮的文章,是不需要修辞的。但老师要强调的是,中考作文还真有点离不开它。想一想,在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中,从头至尾,见不到一个比喻,见不到一组排比,也见不到一句诗词,你可以想象结局会是多么糟糕!能够运用一两种修辞,引用三两句诗词,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要知道,每一种修辞,都有它的独特魅力。运用比喻,语言会形象生动;运用夸张,语言会幽默诙谐;运用排比,句式会大气生辉;引用诗词,语言能平添文采。  相似文献   

19.
正仿用句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来高考的一个热点。能否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写出"形似意通"的句子来,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强弱的一种反映,也是体现学生思维严密性和流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就此问题谈几点教学拾得。一、仿用句式类型分析及仿写技巧仿用句式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语境来仿造句子,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顶真句、拟人句等;从句式的角度看,主要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  相似文献   

20.
一个句法结构必定有其独特的、特征性的语用价值,而重动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本文对汉语重动句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描述,从而重新审视汉语重动句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