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实践,禀赋着多方面的深刻的价值变革意义。就历史与时代性主题而言,则集中体现为以发展为核心的合理的社会公共价值理念型的自主性探索与认定;发展价值观通过对发展的深刻观察和理解,为人类提供一种能充分表达发展的目的、意义的哲学理念。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本位"的发展价值观的实质及其主要弊端的反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部历程,其最有效的成果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一新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发展活动实现"价值重构"提供了新的契机。它表明,发展的终极目的并不只是增加国民财富,更重要的是促进国民幸福,经济增长只是其中的重要手段。这种价值观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正在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最终的落脚点就在于人民幸福,而突出"民生"本位,注重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则更是新的发展价值观的突出要义。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人民群众作为价值创造主体与价值享受主体的关系,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内部不同群体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人民主体论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哲学基础,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体论的哲学观和价值观,是对毛泽东关于人民主体论建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价值观的历史取向应该是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文化价值观取向应该符合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最高价值追求应该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辽宁精神是辽宁人民一路以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成果,也是辽宁人民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它在实践中为辽宁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激励辽宁人民为更美好的生活不懈奋斗。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辽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将二者结合,对培养辽宁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双 《教师》2010,(17)
<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物教学要遵循"联系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和"突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总体思路,将教学内容中和学生生活相联系的部分作为主要内容,构建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即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从生产生活实际入手,强调教学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自我实现"既是一种修养的规范,也是实现无为管理的崇高理想,而西方"自我实现"基于对人性的终极发展个性的精神,把握人性的最基本层面.中国"自我实现"观体现了理想对现实的间离与超越,具有个人道德修养与价值观相结合的完美愿望.西方"自我实现"观表达了个人对现实的诉求,将宗教与价值观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表达了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准确定位了我国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凝聚起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契约精神尊重和重视规则,是契约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契约精神的本质要求十分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升华了契约精神,契约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了自觉主动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育契约精神相融合,要坚持价值统领,扣好"第一粒扣子",筑牢"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之间存在着血水相融的关系,是一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精神营养和价值取向。为探究师范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情况,主要从其社会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通过相关社会实践分析与研究,最后提出师范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大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张家口市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但同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等问题.要加快张家口市旅游业的发展,应充分认识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意义,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的发展涉及政策设计和价值评价两个方面,前者是"实然"的问题,而后者却是"应然"的问题.究竟来看,经济活动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人的身外之物.生产力的发展本身也不是目的,它只不过是为了该社会中人的生活福祉提供物质基础.以人为本,关注入的生命和生活的和谐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后追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如何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价值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和制定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经济政策已经成为切身紧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有其基本内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味着我们党践行“三个代表“有一个根本着眼点.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一种互动推进的辩证关系.应按“三个代表“要求,积极关注并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观、消费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追求健康运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运动环境的优化。郑州市高校体育场馆具有规模大,设施完善等优越条件,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我国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合理统筹、科学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坚持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坚持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发展是一种防御性发展,其核心是为了保障国家生存和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正常提高;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是一种开放性、成长性发展,其核心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但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不和谐的现实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现时代是一个复杂的多维时代。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讲,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国际政治形势讲,我们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从技术经济时代讲,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发展观正是这个多维时代的自觉回应,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多维时代关于发展的新方法。科学发展观深刻地内含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涵、地位、目的、动力、战略、模式和根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最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坐标,规定了学校课程建设以人的现实境遇为现实基点,以人的发展要素为内容维度,以人的现实需要为目标向度,并以唤起人的生命姿态为价值旨趣。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学校课程建设要在哲学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构筑学校课程哲学;在文化层面关注多元化形态整合,弥合课程文化张力;在价值层面坚持以个体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首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再次,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最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当前我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机体的运转不只是依赖于物质生产和经济交流,它还通过并构思想概念以形成一整套推动社会安全运转的价值系统。可是,时尚、股票、房地产等等热浪的不断袭来非但没有丰富并完善这一价值系统,反而经由解构的作用使其变得破碎不堪。也就是说,物质生活水准的提升只带动着生产、交换、消费,它们在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并未伴随有精神剩余价值的积累,那么,单纯物质财富的创造除了为人们提供简单的生存技巧之外并未提供现实的智慧给人们用于实现"上帝之国"。科学与技术出现了分离。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性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我们党的执政领导地位;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持续不断前进;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而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