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丽清 《师道》2009,(7):78-79
情感是人判断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认知决定情感,而情感影响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而学生也总是以某种情感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2.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感情在教,而学生也是以某种感情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而学生的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认知决定情感,而情感影响认识,列宁说:"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人的全部认识过程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而学生也总是以某种情感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在此,笔者做了如下探讨:一、情感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4.
躲雨记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认知和情感总是相伴而生并相互作用的。任何教学过程都应是师生双方认知和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知识往往只有借助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内化。只注意知识的讲解,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是一潭死水的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难想象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因其工具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活动是认知活动,同时也受人的情感因素的调节,真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语文教学过程总是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脱离情感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有机渗透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6.
周瑾 《教学与管理》2007,(11):130-131
教学过程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过程,而在如今的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往往被人们忽视。20世纪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情感教育原理认为,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相似文献   

7.
注重情感教育 激发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和存在并且交互作用的,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而情感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它影响认知的选择性,提高认知的积极性,促使认知的优化和深化,有利于认知内化,增进认知传递。因此,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索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昕 《黑龙江教育》2004,(12):29-29
情绪心理学的理论是情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从理论上来讲,情绪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和情意过程。认知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过程,而情意过程是构成心理背景和心理状态的过程。因此,通过对情绪心理过程与情感教育内在联系的分析,可以看出,情感教育的实施是实现人的认知与情感二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而学生也总是带着某种情感来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情感成为联系教学双方的纽带,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受教育者——学生的积极情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实施教育和定向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感恩教育为抓手,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0.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人的情感,从来就不会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它总是以带有特殊色彩体验出来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关系到教师与学生在情感等方面的动态的交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教学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陈萍 《生物学教学》2001,26(2):16-17
情感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认为,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这是由于认知活动被界定为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在情境中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乐意地感知情境,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愉快地进行练习等。因此,调动情感因素,可以有效提高认知过程的积极性和认知水平。本文就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认知过程所起的积极效应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随着认识的改变而改变,对认识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实践表明:学生的积极性总是与情感密切相关的。情能动人,更能激励人。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意志行为,善于用真实的情感去激励每一位学生成长进步,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其激励方式谈谈我们的一些浅见。   一、尊重激励   心理学家认为个人问题行为的形成,主要是压抑了自我以及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知。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学生,同成年人一样,自尊心很强,渴望得到人们的尊…  相似文献   

13.
黄敏 《考试周刊》2010,(29):182-182
教学活动是师生进行信息传输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和认知过程紧密相连,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产生于认知,它又反作用于人的认知活动。一般来说积极的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内驱力,而消极的情感则是认知活动的阻力。那么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和认知过程紧密相连,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产生于认知,又反作用于人的认知活动.积极的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内驱力,而消极的情感则是认知活动的阻力.  相似文献   

15.
受教育者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总是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在这里我侧重于从“内化”的角度来讨论人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要从认知、情感等方面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同时,我们也不要忽视在其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意认知的作用而忽略情感的功能。诚然,人的认识活动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但情感绝不是消极地作为认识过程的“副产品”而存在,它同样能对认识过程产生巨大的作用。因为由情感体验所构成的心理状态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所以,情境教学在重视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极为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将其作为情境教学的目标之一且视为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统一。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虽然能学到知识与技巧,但由于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所学知识也会因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的强化和加温而被很快遗忘。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论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辛亮,郝建萍一、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一)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心理学家认为,认知与情感两者在认识过程同时存在,没有超出认知以外神秘的情感,更没有不带情感的认知。情感不会自发产生,它总是直...  相似文献   

19.
叶薇 《考试周刊》2014,(72):76-76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反过来,情感过程也作用于认识过程,而这种作用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情感可以加强或提高认知。这种认知放在教学上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师生情感密不可分。在教学工作中,我就发现学生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门学科有多重要而学好它,倒是会因为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而认真地学习该学科,希望得到他们所喜  相似文献   

20.
张誉 《学语文》2006,(6):22-2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情感的参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了情感,才有积极性的主动性,才不感到疲劳,才能把行动引向合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